江湖犹有大侠 人间再无金庸


      昨晚,与两朋友相约喝茶,期间翻看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信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今日已于香港去世,享年94岁。瞬间,大脑出现空白。遂将这一消息告诉友人,他说可能是假新闻。然而,金庸去世的消息被朋友圈刷屏了,这下,方知金庸先生已经仙去。

      在朋友圈,熊主任发了一段缅怀金庸先生的话并配了一张先生年轻的照片,话语很感人,读后伤感万分。我在评论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江湖犹有大侠,人间再无金庸”。

      第一次听说金庸大概是自己读小学的时候,记得那时电视上正热播黄日华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我们村好多大人和孩子都挤在一户有电视的村民家里看,郭靖、黄蓉、杨康等人的爱恨情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等的高超武艺也让村里的孩子们羡慕不已。当时心里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练就绝世武功,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保家卫国。

      那时候我们生活在西部的边远乡村,信息很闭塞,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少。当年了解和认知外面世界的方式主要是看电视,而由于村里比较贫穷,全村并不是每家都有电视。即使有电视,也是那种14英寸的黑白电视,当有武侠电视剧的时候全村人就围在那个小屏幕前,一边观看一边讨论剧中人物的命运。我们那个时候天真地以为世界上真的有江湖,有大侠,有降龙十八掌,有六脉神剑。

      后来才知道,屏幕上武侠故事都是虚构的,而虚构故事的那个人,他叫金庸。

      大学以前,我都是通过看剧熟知武侠小说的。从第一部《倚天屠龙记》开始,陆续看了《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等,几乎看过了他所有的小说,即“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他刻画的武侠人物爱憎分明有情有义,他描绘的侠义故事和家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记忆中,郭靖的忠厚善良,杨过的行侠仗义,萧峰的为国为民,令狐冲的义薄云天……这一切都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高中时候,班里有一位同学特别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上课看,下课看,回家看,因为看小说占去了很多时间,所以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训斥。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叫王斌,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像极了小说中的玉面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作文写的好,有一次就写了一篇武侠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面前朗诵。我想他的好文笔肯定是受了金庸先生的影响。在90年代,当时特别流行租书,学校附近有一家二手书籍出租店,高中那几年我和他去那家书店的次数数也数不清,每次租到喜欢的书开心得和考试得奖一样。后来,他考上了延安大学学习医学,毕业进入了医院,也可以算是救死扶伤为国为民的一种方式。这些年,他依然把金庸的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

      现在,金庸先生永远搁下了手中的笔,但他留给我们的已然足够,他将永存。

      最后,用《神雕侠侣》中的一句话来结束“今番相遇,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杯酒言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湖犹有大侠 人间再无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