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老板娘》——在“我相信”的背后,究竟迷失了多少真相

《暴力老板娘》是泰国的一段公益广告,播出后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好评如潮。短片讲述了一个“彪悍”的老板娘“暴力收租”过程被传到网上,引发了看客们的愤怒,继而纷纷对其进行抵制和讨伐。然而视频却在接近尾声的时候,为我们揭露了真相,所谓的暴力老板娘,不仅没有伤害弱者一分一厘,相反却一直在用廉价的租金以及严格的秩序帮助这些弱者,给他们一席谋生之地。

断章取义

当前普遍观念认为,网络是开拓视野的一个绝佳途径,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轻而易举地获取。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的存在,信息传达的迅捷,却也使得我们成为了坐井之蛙,正如片子里所讲述的那样,我们所看到的,有时往往只是信息的发布者想让我们看到的“真相”。而我们又时常受着这表面的“真相”所蒙蔽。

 “断章取义”在网络时代,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而助长这一现象蔓延的,更多的是人的本性。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说过“一个人渴望什么,他就会相信什么。”正如前一段时间火遍朋友圈的短视频《总有人偷偷爱着你》一样,它的魅力不在于温情,更多的在于反转,而它之所以能够成功反转,是因为我们总迫切地、不假思索地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恶行。

 “正义”一直是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我们太需要正义,需要正义来为这世界施加光芒,而我们更需要彰显自己身上的正义,所以就需要对那些“不义之事”进行揭发与声讨,来凸显自己的主流价值观。网络时代,无论作为信息的发布者,还是作为单纯的看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自己的尺子,并利用它来衡量这世界的是非对错。当你希望它是错的时候,往往便会不假思索地相信与传播。

标签效应

周星驰电影《功夫》里的包租婆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泼辣凶悍、吝啬自私,而这也是我们对于这些“收租者”的普遍印象,我们习惯性地站在弱者的角度,对那些占据了较多社会财富的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理应担负济弱扶贫的责任,认为他们理应背负抢占弱者资源的罪名。

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极具导向性,一旦标签形成,就会引导着我们将人进行归类。就像视频中的老板娘,因为有太多欺凌弱者的土地主存在,就会导致我们形成这种刻板印象。我们时常觉得,包租婆就是这样的,富二代就是那样的,这种标签效应夸大了个体的影响力,又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一以概之,模糊了是非对错的界限,继而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力。

网络暴力

网络时代最为可怕的附生物之一就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具有伤害性、煽动性的语言、视频等,《暴力老板娘》中无论是视频的拍摄者,还是不明真相大肆评论和人肉搜索的看客,无不在实施着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多发于公众人物或者社会影响较为恶劣的事件,在诉诸暴力的过程中,暴民们往往不明就里,以“正义”者自居,强行侵犯相关人士的正当权益。这种键盘侠客们所秉持的“正义”的价值观,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正轨,并形成了一个黑洞,吸噬着真正的正义与良知。

当前许多媒体与影视作品都在呼吁着杜绝网络暴力,在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对于网络暴力也有让人极为触动的描述。阮经天饰演的高智商变态杀人狂魔江亚,在“审判”律师时,以正义之师的名义在网络发起视频,累积观看和评论数目引爆炸弹。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参与的看客都是杀人凶手的一份子,都在杀死那个罪不至死的律师的仪式上,投递了一把快刀。而同时,每一个看客本身,也都成了爆炸的牺牲品,成了网络暴行的牺牲品。这就如同《暴力老板娘》中所描述的,这个原本心地善良的老板娘,因为一条断章取义的视频,成为了网络暴民的“众矢之的”,最终面临破产的,将不仅仅是老板娘自己,更是那些“正义之师”自以为在维护的弱者。

《暴力老板娘》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在网络时代,我们永远无法分辨,那些被揭露的真相,究竟是不是真相,在它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因此我们没有权利轻易做出评价。而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揭露”,我们只能时刻保持理性客观,不轻易做论断,不轻易相信,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网络暴力,如此才能把握好正义的天平,减轻对人对己的伤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暴力老板娘》——在“我相信”的背后,究竟迷失了多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