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记友悦读书会第二期

作为拖延癌晚期患者,一个月前的阅读任务还是拖到了最后。为了在读书会前完成阅读任务,于是用四个小时屏蔽所有干扰因素,啃完《摆渡人》一套两本书。放下书的那一刻,似乎从另一个世界回到现实,一趟心的旅程就这样完成。

图片发自App

一个人读的感受:

也许是因为阅读小说的缘故,我用了一贯速读的风格。从故事开始,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用一个隧道前等待的身影拉开序幕。故事女主角迪伦,一个单亲家庭长至15岁的女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在她的周围是糟糕的亲子关系和同学的嘲笑,对于现状无比失望的她决定去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然而,一场交通事故让她的生活转变。从火车车厢中爬起的迪伦穿过隧道,以为能找到回家之路,却没想到面对的会是一片荒原,在那遇见了另一个她认为也是幸存者的男孩崔斯坦,于是在男孩的引导下他们一起前往。

读到这,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个荒野历险故事,可作者却在这时扔出了第一个意料之外 —— 当迪伦抱怨这片荒原太难走时,崔斯坦告诉她:这片荒原是因为她而形成的,她不是车祸事故中的幸存者,而是遇难者。现在的她已经是灵魂状态。而他是引导她走出这片荒原,到达彼岸的摆渡人。

我没有死过,所以无法知道当死亡结束时,人是否还有其他形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应该有很多人,例如:有科学家实验证明,濒临死亡后再被救活的人回忆,他们通常会在看到一道白光后就醒了;对即将离世的人,通过称体重的方式发现在宣布死亡后的极短时间内,人会突然减少一些重量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当然,这些没有任何人能证实。而作者似乎也是用的这一依据开始她的故事。在这其中作者加入“爱情”元素,将故事推上高潮。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女孩,毅然决然的放弃安全目的地,勇敢站起来,返回荒原寻找摆渡人崔斯坦,让结局完美地治愈一切。

这其中,摆渡人引领每个灵魂,在尽力后对于灵魂最后能否安全到达彼岸这一结果,其实并不承担责任。由此,联想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无论你遇到谁,你经历过的人都只能陪伴你,无论任何事情最后的结果承担人一定是你本身。所以,做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在家庭教育中亦是如此,无论父母,老师,朋友......不管是谁,都不能为孩子承担最后的结果,那么,请让他做自己。

图片发自App

一群人的阅读:

水晶晶从感性的角度去解读,勇哥从认知自我和爱的力量去解读。

碰撞的火花:

1.境由心生。你内心的想法决定你所看到的一切。

2.相互成全。故事中不仅是摆渡人成就了迪伦的爱情和复生。同时,迪伦也释放了摆渡人的孤独,让他从这不知年月的周而复始中解脱,从而化身为人。

3.灵魂摆渡人究竟是谁?在迪伦看到真实的荒原实景时,每一个灵魂的头顶都有一个光球在引领,那么真正带领这些灵魂穿出心灵荒原找到归宿的那个摆渡人是否就是你内心深处的自己呢?

4.家的感觉。无论夫妻还是亲子,一个温暖的家也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归宿。那么,什么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呢?林羽提到,构建一个让自已内心舒适的架构。

5.是否时间能磨平一切?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与年龄有关却又可以无关。在内心树立一个“挚爱”,以实现这个“挚爱”为目标。例如:勇哥的“爱自然”。当你的生活中有了纯净的爱,生命的意义就在这里体现了。

6.夫妻相处之道。林羽说,他的夫妻感情能保鲜也是在磨合后包容的结果。找到最适合的相处之道,多给对方信心。

图片发自App

阅读会上瘾,阅读会让你欲罢不能,爱上它吧,让它成为你人生中的第一个“挚爱”!

      2018.11.18午后记于第二次读书会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渡人》读后感 记友悦读书会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