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陈立霞《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读后感

      读了先生的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现如今的一种社会现象: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没有一点关系。这是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有些人就会觉得读大学有什么用?以至于出现了很多的“上学无用论”的拥护者。这是否是一种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吗?                          先生开篇就提出,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办学就是对社会的改造。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而不只是考试得了多少分。先生把教育比作火,比作冰,或是变热,或是变冷,都是变化。所以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是互相感化的,便是互相改造。这段话让我想起了青岛31中原红校长曾经说过的,孩子在学校里得到的是什么,是知识吗?知识会忘记;是成绩吗?成绩只代表过去;学校留给孩子的应该是:应对生活各种困难的能力,笑对人生的态度,永不服输的信念,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身体;这些是伴随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教育不仅仅就是读书认字。读书识字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但是若是样样教育都从教书入手,走不得几步便走不通了。先生指出,乡村教育要从经济和娱乐两方面下功夫,读书认字附带在里面去干。                            教育就是对人的一种改造,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改造;社会是个人所组成的,改造了个人也就改造了社会。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的改造。而教师担负着沉重的使命,教师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所以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不在培养人才上做功夫,一切都是空谈。要想运用教育去改造乡村,必须出代价去培养教师;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这是地方教育根本之谋,也是改造乡村根本之谋。                                  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是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时代在发展,昨天的答案是否能够解决今天的问题?现如今,“双减”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如何与改造社会相结合?如何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如何把先生的思想应用于当前的形势?这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去探索的;时代的差异,人的不同,教育永远都充满了挑战,让我们整装待发,牵手一起奔向教育美好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8篇陈立霞《地方教育与乡村改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