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发展心理学笔记(2)

幼儿对事情起因了解模糊,受行为结果支配,既不是道德,也不是非道德,是皮亚杰道德发展的前道德判断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1)前道德判断阶段(5岁前) 对起因了解模糊,受行为结果支配,既不是道德,也不是非道德。 (2)他律道德(实在论;5-10岁) 规则是绝对、固定不变的,权威制定,不能协商。依据行为后果,不顾动机(幼儿)。 (3)自律道德(相对论;10-11岁) 相对性,考虑动机。

“幼儿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这段描述属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1)第一级水平:前习俗水平(幼儿-小学低/中) 主要着眼于自身的具体结果;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 (2)第二级水平:习俗水平(小学高-青少年) 主要满足社会期望;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的道德价值。 (3)第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青年末期) 主要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以自觉守约、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

幼儿遵从良心式原则,避免自我责备,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如帮助、安慰、与他人合作、分享等,这样的行为被称为亲社会行为

儿童在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反应时也能体验到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这个过程叫做共情

共情在儿童1岁左右时出现。

7岁~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是一个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应用等涉及多个心理过程的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困难或障碍,这被称为学习障碍。

在小学时期,儿童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表现出均匀和平稳的特点。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1)逐步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带有很大具体性。 (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关键期。 (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4)思维发展过程存在不平衡性。

自我的发展在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

青少年期的个体在生理发育上已达到成熟。

自我意识的第一飞速发展期是在3岁左右

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速发展期是在少年期。

成年早期在个体的一生发展中起定位作用,几乎决定了个体终生的发展方向。

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一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和心理社会发展。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1)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2)不平衡性 、(3)普遍性和差异性 、(4)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指的是:(1)人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而是按不均衡的速率向前推进的。(2)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相同的

弗洛伊德从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基本成分。

本我1本我属于无意识层面,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最强有力的部分。 2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3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4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就越重要。婴儿几乎完全处于本我状态。(初级过程思维)

自我1人格结构中中间的层次。 2自我是人格中有意识的成分,是现实化了的本能 3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它的功能是去寻找能够满足本能需要的现实的方法。 4二级过程思维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包括: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前生殖器期(3-6岁) 潜伏期(6-11岁) 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精神分析发展观中学龄期阶段特征7-12岁:(1)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2) 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依赖重心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3) 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精神分析发展观中 成年晚期/老年期:自我完善感对绝望感(50岁之后) (1)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体验智慧的实现。 (2)老年人常常回顾自己所经历的生活。在有些人的回忆中,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愉快经历;而在另一些人的回忆中,生活则充满了失望、悔恨和未能实现的目标。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特别是社会经历,决定了他在最后这段日子中的危机。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发展是多维的,每个阶段实际不存在发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 2发展危机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意义,它对于个体而言,也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指的是A. 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B仅通过看别人操作,无需自己实际去做就获得了学习

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成了以下阶段:A. 感知运动阶段(0-2岁)B. 前运算阶段(2-7岁)C.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D.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婴儿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婴儿通过感知觉信息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适应环境 (2)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 (3)该阶段后期形成了心理表征:客体永久性--9-12个月时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前运算阶段局限性 (1)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特点(三山实验);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

4岁的西西和9岁北北一起玩数字游戏,没一会儿就哭着找妈妈评理,因为北北说她笨,只知道4>3,不知道3<4,不想和她玩儿了。西西不理解3和4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因为她(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皮亚杰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尤其是早期的认知发展分成了4个阶段。下列符合“具体运算阶段”特点的是: A. 思维具有灵活性,获得了守恒.B. 随着分类和排序的获得,儿童获得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去中心化”特点.C. 可以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D. 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能理解规则,但刻板遵守.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各阶段之间的联系:1. 阶段顺序不可改变,前一阶段的认知图式是后一阶段的基础,2. 每两个阶段之间都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着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发展心理学/第2讲 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11岁以上) (1)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够进行抽象思维; (2)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 (3)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发现命题之间关系,运用逻辑推理、演绎、归纳方式解决问题(例:谁的个子更高);

发展心理学/第3讲 胎儿及新生儿/胎儿及新生儿.胚胎期(3-8周)这个时期胚胎的发育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首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发展心理学/第3讲 胎儿及新生儿/胎儿及新生儿】首尾原则,头部优先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发育。头和脑在胚胎期的发育速度非常快。头部大约占了胚胎总长度的1/2。

一个健康的新生儿会表现出很多反射行为,分为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两大类。其中,生存反射包括眨眼反射;吸吮-吞咽反射;觅食反射。“抓握反射”属于原始反射。

抓握反射 (1)以手指或小棍触碰新生儿的手心,儿童的手立即紧握不放,力量之大,甚至可以将自身吊起来。 (2)这种反射均在出生后4-5个月消失 (3)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

惊跳反射 (1)又称拥抱反射(莫罗反射)。 (2)这是一种全身动作。当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如往小床上放他),或突然受到强声刺激时,会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胸前,作搂抱状。 (3)这种现象在3-5个月时消失。 (4)新生儿期无此反应,说明有脑损伤

婴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皮质兴奋机能增强 (2)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有着严密细致的内在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整体到分化,从上到下,首尾原则,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近远原则,无意识动作到有意识动作。

影响婴儿大动作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体质;学习环境;安全感;逆反情绪;疾病;爬行锻炼

精细动作的意义 (1) 促使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 (2) 促进对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3)促进活动的目的性增加。

注意的发生 1)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 2) 先天的定向发射,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 3)具备注意的选择性,能对外界进行扫视。 4) 联合注意 5)关注并将他人、目标物联系起来,将注意指向目标物。 6)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1岁前,婴儿的共同注意能力的发展水平较低。

到了6个月,婴儿会开始注意语言中的语调和节奏。

孩子快两岁了,还只会说几个词,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有意识地对孩子多说话,多模仿。 2、把孩子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 3、可以使用一些策略,如延迟满足。 4、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

孩子听到同一个词语的不同语音形式,对他们的语音能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下方式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语音能力: (1)下班后,多和孩子用普通话聊聊天儿 (2)白天时,请老人给孩子播放一些专门的童谣或故事。 (3) 让孩子多与其他小伙伴玩耍、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