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档电影,我选择了三部观看:《疯狂外星人》《新戏剧之王》《流浪地球》。
网络上的争论极其激烈,很多影迷为了维护心中的NO1,忠实于各自的信仰和喜好,使出了浑身解数美化自己所爱的,黑化自己所恶的。
有影迷说《疯狂的外星人》搞笑有余,深度不足,这是宁浩“疯狂”系列最糟糕的一部电影。
有人说《新喜剧之王》炒冷饭,周星驰老了,电影情节老套,演员夸张生硬的表演方式与环境违和,感叹“今生再也不欠周星驰电影票了”!
有人说《流浪地球》是太空版的《战狼》,吴京替主旋律背书,甚至用“含京率”来形容一部电影的性质。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毋宁说,这其中还有各方利益的助推。
1
《流浪地球》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这毋须质疑。
《流浪地球》开中国硬科幻之先河,这毋须质疑。
它招致很多人反感,也是事实。
有网友说:反感吴京,只要有吴京出现的电影,坚决不看。
吴京是一名武打明星,他出身武学世家,满族正白旗,曾想走成龙、李连杰的功夫巨星之路,但随着时代发展,观众对硬功夫的热爱渐微,他开始寻求转型。
有人反感吴京的“爱国”人设,觉得他只是个“爱国”投机分子。
“爱国是一种义务,如同人之内裤,有必要天天拿出来给人看吗?嘴上天天说“爱国”的人不一定就真爱国,批评提意见的也未必就不爱国。如同某个公司里,那些个天天唱赞歌的人只会拍马屁,而那些爱提意见的人希望公司越来越好。”
中国现在确实有很多问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官僚贪腐、学术造假、教育腐化、医疗乱象。
但是,能看到黑暗,不正是有光亮吗?
完全一片漆黑,是什么也看不到的。
历史是螺旋前进的,中国的今天一定比昨天好,未来一定比现在好,怀抱理想乐观主义,相信社会进步论,也许就不会对这类主旋律电影反感了。
吴京并没有像有人想象那般神秘复杂,他只是最大化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争取成功,多年以前他只想模仿成龙等功夫巨星,当他找到自己,并等来了他的“风”,驾风而行,一日千里也就不是神话了。
人性中有叛逆的因子,当人意识到自己正被“教育”和“灌输”的时候,他下意识就会反感,就被唤起幼时被大人强行喂食、强行学习的记忆,且会丧失自尊感——觉得自己被当做盛水的器皿。
可是当我们克服心中的偏见,心无戒备的接纳一切时,我们才会真正公平的评价一个事物。
如同看书,当一个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和思想体系时,他是全盘吸收,这当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但至少他是以一颗敞开的心胸对待这个世界;当一个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时,他看书时就会带着“有色”眼镜,甚至都不愿意翻开和自己三观不符的书。
这也是“虚怀若谷”的可贵,我们很难放空自己去接纳一切。
2
放开心胸去观赏《流浪地球》,会发现这部影片的美。
它强调普世情怀。西方文化面对世界末日时,他们的圣经故事里有诺亚方舟,诺亚方舟能够装下的只能是上帝的选民——社会的精英,这也就是西方文化里注重的是“英雄”、“精英”的情结的文化渊源。《流浪地球》则反映了与其不一样的价值观,面对灾难,我们希望“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整个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不能因为不优秀就没有生存权。
影片强调集体主义。这和西方大片里彰显个人英雄主义很不一样,西方大片里的英雄一般拥有不死之身,最后一般能够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务而存活下来,而此片中的刘大同中尉为了拯救地球,选择了牺牲自己,集体的利益是大于个人利益的。
影片反映了浓浓的家国情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它有难时,我们又怎能抛弃它自己逃命?这也反映了我们浓浓的故土情结。
影片还传递了“希望”和“理想”的可贵。按照联合政府的设想,地球要流浪2500年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一个远大目标和共同理想,需要地球人的子子孙孙几代人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愚公移山”的执着和信仰了。
当然,一部电影里肯定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
《流浪地球》 弘扬了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精神。刘大同为了自己的事业,多年没有和家人相伴和交流,使得儿子恨他。当年在选择妻子和儿子谁能够活下来的时候,刘选择了儿子。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男人”了,为了事业不顾家庭,儿子比老婆重要,似乎,在这类男人的心目中,爱情并没有多大分量。
这部电影里吴京的表演我也不太喜欢。他那张大义凛然、不食人间烟火的脸,极易让我想起抗日神剧里手撕鬼子的英雄脸,为什么他演什么角色都是一种表情呢?
还有电影对女人的态度我也不喜欢。难道爱国、大气的电影里就不能有女人?这部电影里只有母亲的形象、女儿的形象,却没有女人的形象,难道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红颜祸水”意象,让人很容易把女人、爱情等当做误国的东西?男主角的妻子就不能当做男主的战友一起救国?硬汉就不能有柔情?女人就不能硬核?
这部影片的情节也略显粗糙。故事集中在刘家一家人的故事展开,没有和其他家庭的交集碰撞,不能十分形象的描述出那个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对个体的描述不够细致,未免单调和粗糙。
3
有影评赞叹《流浪星球》对其他几部春节档电影实现了精准降维,取得了票房的胜利。
我想说,几部电影之间真的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吗?
影迷们之间有必要争得面红耳赤吗?
我很喜欢女儿的一本绘本《彩色的乌鸦》,乌鸦本来是五彩缤纷的美丽鸟儿,却因为总是认为自己正确,他人错误,排除异己,争吵聒噪,最终被一阵黑雨浇成了黑漆漆的丑鸟,当天下乌鸦一般黑时,它们终于安静了。
内心里接纳了自己,才能欣赏到他人的好。
自卑的人,总是喜欢攻击他人。
有人认为,《疯狂外星人》讽刺了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帅特工特立独行不合群,穿着睡衣上班,一遇正式场合就扒下属的西装领带,为了个人留名青史,上演了吃屎(基因球)的搞笑戏码。
于是就有人就问了:《疯狂外星人》发扬中国的酒文化,即“人情文化”,美化残忍的驯猴行为,这就好吗?
于是有人批评宁浩的格局太小,未免有些民族的狭隘主义了。
但仔细一想,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自私主义难道是一个意思吗?
个人英雄主义其实是尊重个人个性,肯定个人价值和需求,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毕竟“历史是由英雄创造的”,一个时代往往只有几个能够引领历史的人物。
个人自私主义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罔顾他人的利益,渴望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物,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宁浩讽刺的是个人自私主义,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有人说《流浪地球》反映了中国人的“固守家园”情怀,都要世界末日了,还不愿放弃房产,非要带着它们一起逃亡,这就不符合“断舍离”的极简主义嘛,难怪中国人死守着三千年的文明永远不丢,精华和糟粕都要吸收,要学会放不下嘛。
可是,“珍惜”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念旧”难道不是一种道义?每种文化形态都有它的优势,古老文明自有它的先进之处。
有人说《新喜剧之王》总是熬小人物梦想的鸡汤,现实社会打破阶层壁垒很难,更别说有如天路的演员之路了,现在的造星完全是资本运作,观众已经没有投票权,无颜、无身材、无才华的三无明星多得是,只要有人捧,甭管观众喜不喜欢,她/他照样天天在荧幕里出现,出现的次数多了,夸赞她/他的文章多了,观众也就看的顺眼了。
可是,小人物也有梦想,也想要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阶层跨越啊,现实中也总有成功的例子,马云、郭德纲、岳云鹏、王宝强……或许他们幸运,但是不努力光有运气能成功吗?怀抱希望,时不时喝点鸡汤,奋斗的路上保持好心情,比整天闷闷不乐发牢骚好多了。
多看到电影中的亮点,就会发现:
《流浪地球》最大的亮点就是创意,以及开荒的勇气,让人振奋和有新鲜感。
《疯狂外星人》最大的亮点就是恶搞了平常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美国大片和救世英雄,有一种看世界的颠覆感。
《新喜剧之王》最大的亮点就是依然重复一个小人物实现梦想的故事,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时给我们打满鸡血,让人有放手一搏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激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