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

孩子三岁起,就搬来此地居住,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转眼孩子高考结束。

惊觉,居住已十六个年头。街道的两边一草一木,一事一物彼此熟悉,了如指掌。

话说,在某小区大门口处,有两个摊位,紧挨着大铁门,都做着缝缝补补的小生意。

只不过一个修鞋,一个缝补衣服。修鞋的女子来自外地,满口外地腔就知道。另一个缝补的妇人应该是本地下岗职工,经常看到熟人和她打招呼聊天,估计就住在小区里面。

按理说,两个不同行当,相互之间应该好好相处,不生间隙才对。刚开始的确如此,两人互相帮衬,有说有笑的。这样的日子也过了好几年。有时候从她们身边走过,都能看到两人和睦相处的场面。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两人关系出现裂痕。有一次路过她们的地盘,见到两人互相对骂,听了个大概,原来地方就那么一点点,你挤过来一点儿,我移过去一些,就这么的,谁也不让谁,矛盾就出来了。

大门口的另一边空无一人,地方宽敞,谁也不愿意搬过去,两人就这样僵持着,各自对自己的熟客数落对方的不是。

没有顾客的时候,修鞋的女子打开手机看视频,声音放得很大。补衣服的妇人则缝纫机踩得咯吱咯吱响。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两人的摊位仍旧摆在一起,依然形同陌路人。

清朝康熙年间的宰相张英,写了一封家书名扬天下。原来张英家的府邸与本地大户吴府相邻,为了一堵墙谁都不肯相让。当地府衙县令见都是大户人家,谁也不好偏袒,很是为难。于是相府家里派人飞书进京找张英讨要说法,张英看罢书信,立即回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书信,把墙让出三尺。吴家见了之后,也后退三尺,至此,六尺巷闻名于天下。

如今已成为旅游景点。宰相张英的做法令人称道,六尺巷的寓意:做人要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

修鞋女和缝补妇人以及我们都可以学习张英的修养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你退一点,我让一点,大家和睦相处,我们的社会不就更文明和谐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