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我对上小学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那时候父亲闲时偶尔会问我一道题:

“1+2×3=?”

“等于9”我不假思索的答道。

“哎~”父亲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开了。

“爸爸,不对,是等于7,等于7!刚才着急忘记了要先算乘法,是等于7”我向前追了几步,赶着父亲回答道。

      在接下来的应用题中,比如追及问题,工程问题等,我至今心有余悸。不知道这里边是否暗含了父亲某种暗示的结果?我至今不得而知。

      初中的数学,我只记得初三模考每次都是贴着120(注意总分120),自己的数学水平似乎并没有受到小学应用题的影响。中考还考了117哩,由于慌张忘记一道填空题分为添加辅助线和不添加辅助线两种情况!丢了3分,哦!这个3分应该就是前边的9吧!

        刚上高中,一个简易逻辑(集合和命题)把我听的一愣一愣,头都没有开好,哪里经得起函数的考验?还好,我们的数学老师很爱我和我的同桌,他没有给我们指点过什么方法,只是他简单的关心,让我感觉我必须给数学想点办法。因此上,我刻意买了一本数学的例题解析(王后雄主编)(+父亲曾告诉我研究例题很重要)自那以后,只要上数学课,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忘我的“内卷”(借用现在词汇)。对待数学的热情就这样上来了,把王哥的书看了一遍,感觉不爽,就动笔抄了一遍,恰逢期中考试,刚好是个检验成果的大好时机,我就不信“卷不S”班级里那些走起路来用鼻孔看人的丈二和尚!——

      我成功了——期中考试数学121(总分150),倒是有一件别样的事情加深了我的记忆:我们亲爱的团支书,迅速抽过我的答题纸,马上口算加分,嘴上默念道:“应该不对,五十五,十八,十二~”他把卷子翻看了好几遍,最后喜笑颜开,递过卷子来说到“你哈牛的不行”——我有些颤抖,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丝恶意。

      我似乎抓住了高中数学学习的窍门,从那以后,我的数学成绩没有下过120,最高分是在立体几何的时候——147,是的,那3分还是给了9分。(知道我为啥喜欢有机化学吗?因为在我的思维世界里,有机的价键变化就是立体几何,bingo$)

      学习的时候,我是一个慌张的人;现在工作了,我又是一个急性子,走起路来都带着风哩!但是,我明白,有些自身的缺点我们需要正视,或许选择接受他,寻找和他相处的最“共赢”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包括别人的恶意也是一样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