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许多年前,我刚离开国企,加入北电网络。在一次和同事的闲聊中,我听到了一个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北电有个成功的产品叫Shasta,是宽带智能网的业务设备,当年技术非常先进,算是北电最好卖的产品之一。这个产品不是北电自己研发的,而是直接买下了研发这个产品的创业公司,Shasta Networks。牛B的正是这家创业公司,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把自己卖给大公司了。他们最早创办的Cascade Communications最终被朗讯收购,之后又创建了Arris Networks,同样卖给了朗讯。不久,他们新创建的Ardent被思科收购,从思科离开后,创建了Shasta,又被北电收购。说起来,上世纪90年代真是电信业的黄金年代,巨头们挥金如土,但就算这样,能在短短10年之内,成功创建四家公司,迅速开发出市场领先的产品,并被巨头争相收购,最终功成身退,的确称得上创业的神话了。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叫陈五福,一位白手起家的台湾人。从我听到这个故事起,他的形像在我心中就是高山仰止。在这之前,我所知道的所有创业故事是一段漫长的旅程,一段永不止息的战斗,有时甚至是一生的事业,这时却突然发现,原来创业还有这种玩法。而这条路不正是我所向往的吗?这大约就是我走向创业之路的初心吧。
许多年之后,我才明白,Shasta的机遇,是可遇不求的。对于绝大部分创业者而言,即使能复制一次陈五福的成功都是万分幸运的。这也正是为什么只有一个陈五福的原因。即使在今天看来,他们的成功仍然是匪夷所思的。这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每一次出手都能找到市场的痛点,快速研发出别人所需要的产品,让巨头们不得不为之埋单,这样的敏锐感觉和执行力,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而毫无疑问,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的产品做得足够好,足够快。正是快这一特点,让他们"一着鲜,吃遍天",成就了创业史上一段佳话。
其实,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来说,产品要做得快早已是公认的常识了。特别是互联网行业,“唯快不破”几乎是被所有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一个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时总会遇到同一个问题,你如何面对抄袭,特别是BAT抄袭你的创意?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每个创业者都会强调,只要我们做得足够快,就不怕其他人的抄袭。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要快其实并不容易。一个现成的反例就是锤子科技,网上有大量做安卓手机ROM的开源小组,差不多几周就能出一版新ROM,可锤子手机的ROM却做了整整一年,而第一款手机面试已经是公司成立两年半以后的事了。对于日新月异的手机行业,这样的速度简直就是自杀。老罗不想快吗?做梦都想啊,可作为一个行业圈外人,他还真快不不起来。对手机行业缺乏基本的经验常识,根本不了解手机研发有哪些流程,哪些工续,难点在哪里,要多久才算快,多久才算慢。无知加上狂妄,整个公司从上到下都显得冲动而浮躁,基本上把业界所有的坑都踩了一个遍,做出的东西自然奇葩。
同样是连续创业者,或者说是创业的老兵,为什么陈五福和罗胖之间会有如此云泥之别呢?答案很简单,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陈五福五次创业,每一回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团队分工明确,产品定位精准,自然驾轻就熟。而罗永浩呢,第一次创业是牛博网,第二次创业是英语学校,第三次是手机,每一次都进入的是全新的领域,都要从头学起。更重要的是,怎么看他都像孤家寡人,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团队,除了PPT做得专业点,其余都在跨界。所谓工匠精神,说得好听是精益求精,仔细想一想,不就是没有管理没有专业分工,全靠自己琢磨吗?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团队的执行力永远事关生死存亡,可以这么说,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最值钱东西的永远不是产品,更不是创意,甚至不是利润,而是团队。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复制,唯独形成了独特企业文化的核心团队是可遇不可求的。Shasta凭什么值钱?因为陈五福早就证明了他的团队是成功的,是值得信赖的,至少在电信领域,这个团队是最专业的,也几乎是不可战胜的,这正是Shasta团队的价值所在,也是巨头们为他一掷千金的原因。而锤子的失败,显然首先是创业团队的失败。
那么,一支成功的创业团队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或者说,创业团队要怎么做才能快速打造出成功的产品呢?显然,这是一个众说纷坛的问题,很难有什么确定的答案。因为行业千差万别,产品千变万化,创业者路径依赖更是五花八门。要想从中总结出成功的共性几乎很难办到,特别是由于“幸存者偏差”的存在,仅仅中那些创业成功的企业中归纳出的东西是否靠得住的确也很难说。换句话说,我相信,根本没有什么百试不爽战无不胜的创业秘诀。但是,作为一个同样创业多年的老兵,我倒是愿意说说,如果一个创业公司的产品做得不够快不够好,中间最可能经历的坑会有哪些。
第一个坑,就是创业者本人。毫无疑问,衡量一支创业团队是否优秀,首先要看的是老板,创业者永远是权重最大的因素。创业者自身的素质,是决定一个产品能否成功,同时能不能比别人更快的关键。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看一件事是不是能成,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来做这件事。
不错,永远不用怀疑创业者的雄心和勤奋,既然选择了创业,创业者往往都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多创业者身上都有着百折不回的韧劲和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的信念。然而很多时候,这恰恰是问题的所在。马云说过一段话:”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这话早年吴清源先生也说过,叫作“不搏二兔”。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大的危险往往是什么都想尝试,而且还想做得比别人更好。对于创业公司而言,最可怕的莫过于老板完全不考虑公司的边界在哪里,别人有的都想要自己做!
创新固然很重要,雄心和执行力更是罕见的好品质,但是如果选错了产品方向,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虽然说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但试错一定会有成本的,而对于创业者而言,没有什么是比时间成本更重要。很多时候一旦错过了风口,就很难再有机会。而要想减小试错的风险,最可靠的办法就是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专业如此重要的原因。尤其对于创业者而言,不但要对创业目标了解,更要对所在行业有着独到的理解,能够敏锐地捕捉产品创新的痛点,最关键的,还是要想明白自己企业的定位和目标客户,有着清晰的产品战略和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如果没有时间表,甚至不断跟着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节奏轻易改变自己的步伐,这样绝对快不起来!
第二个坑,是创业团队。前面说过,成功的企业最值钱的资产其实就是他的创业团队。因为,创业团队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走过最艰难的路,经历过最难爬出来的坑,能留下来的,都是经得住考验的精英。换句话说,只有完整经历过从企业0到1的团队,才可能在每个部门关键位置上都能找到值得信赖的伙伴,因为只要有一个地方掉链子,创业企业很可能面临失败。能够磨合出来的团队,一定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的团队,至少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熟悉团队特有的合作路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过来看,失败的创业团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没有分工,有事没人承担责任,所有拍板的事都得找老板!如果一个创业公司里,不能够做到有效的分权,自然也就没有管理,更没有人能够承担责任。举个小例子,公司的宣传网站,是典型运营部门的职责,但很多老板都喜欢对网站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司第一个网站,UI设计的第一版,老板就很不满意,狠狠批了一通,结果就是,网站之后的修改,都得等老板拍板。彼得.德鲁克说,“管理是责任,而不是权力。管理的实质是承诺和践诺,衡量管理者的效果就是考核其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一定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团队,而只有明确责任和分工,能够实现承诺和践诺的闭循环才是唯一行之有效之道,也只有在这样的机制下,企业发展才能快起来,不致于所有进度都卡在一两个瓶颈之上。
当然,在创业团队中讨论分工,并不意味着鼓励部门之间的官僚主义。事实上创业公司不会有大公司那么鲜明的流程管理,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也常常存在重叠,这其实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创业企业一定要有团队勇于任事的氛围,只有让那些抢着做事的人能够获得更大的资源和权力,才能促进团队的良性循环。创业企业部门之间的磨合很正常,资源和权力的争夺司空见惯,只要这种争夺不是仅仅为了部门的利益,而是为目标的实现能够更快更好,这种争夺就值得鼓励。事实上,只有经过这样铁与血的磨合,创业团队才能更好划分责权的边界,找到最适合团队的工作风格,从而保证创业的速度和质量。
第三个坑,产品经理。在今天,产品经理似乎越来越成为创业企业中一个重要的角色。事实上,我认为,这个角色的重要性被大大高估了。人们往往没有搞清产品经理和产品负责人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换句话说,谁是对产品最重要的人,会是来自于团队中的产品经理吗?可以说,基本不是的,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产品的成败是生死攸关的,所以,真正对产品负责的,往往会是创业者本人,或是技术合伙人。正是他们基于对特定市场的熟悉和喜爱,对于使用场景、目标用户、市场生态有着独特的理解,并且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一个企业才有可能创造出成熟的产品模型,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市场,而这种责任,远不是产品经理能够承担的。
于是,无限拔高产品经理的价值,幻想靠了不起的产品创新带来戏剧性的颠覆,甚至把产品经理与创业者混为一谈,就是创业企业常常掉进的坑。都知道产品经理很重要,然而“产品经理”本身是个含混的概念,经常被赋予“所有神圣的职责”。这就导致这个职位本身破坏性很强,一个不称职的水货足以摧毁整个项目,而做为一个新兴的职业,产品经理的技能要求并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加上事实上的热门,也使这个行业的水货多如过江之鲫。另一方面,因为职责的混乱,很多企业把产品经理当项目经理用,用来管理产品研发的进度和质量,这也使得没有任何技术背景出身的产品经理不堪其用,往往成为高层的愚蠢欲望和管理系统的混乱的“背锅侠”。
市场对产品经理的期待(妄想)是,既能建产品模型,又能提产品创意,架构与设计自然是分内事,最后还能带领运营团队去实现。这样的人有吗?有,但绝对不多,能招到吗?不太可能,特别是对创业团队来说,绝对是可遇不可求。大部分满足条件的人要不待遇高得惊人,要不干脆自己创业去了。所以,降低对于产品经理的期望值,才是唯一可行之道。一个称职的产品经理,顶多相当于一个好的参谋长,能够做好竞品分析,搞定产品原型设计,全程参与产品测试和数据统计,就已经很让人满意了。最关键的其实就是两点,一是责任感要强,要对产品可以紧盯不放,不断改进,二是逻辑性要强,要有着很好的判断力,能让产品自己说话。当然,如果这个产品经理还能懂一点技术,能判断技术可行性与研发成本;也懂一点运营,能从运营角度提出产品思路,这样的产品经理,绝对可以打满分了。
第四个坑,程序员。优秀的程序员并不一定就能搞好一个项目,但是,如果团队找不到优秀的程序员,项目就一定会死得很难看。在移动互联网创业潮中,有一个著名的笑话,在创业团队拉人入伙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团队啥人都有了,就差一个程序员了。其实这个笑话的反面意思正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往往是最难找的。首先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不懂技术的创业者来说,花重金找猎头请技术大拿基本行不通,IT这个行业存在的时间还很短,行业人才评估规则其实还是很原始混乱的,市场上拿高薪的水货比比皆是,如果你的创业团队自己不懂行,不要指望能请来的和尚能念好经。其次,哪怕是最严格的面试(大厂那种),其实也很难筛选出真正出色的程序员,道理很简单,只要刷上三个月力扣,恐怕绝大部分面试题是没有压力的,但这并不代表着他能够真的胜任编程工作。事实上,目前IT业的标准笔试和面试流程,往往可以选出不少聪明人,他们可以清楚诸如”海盗如何分金币“,“使用两个玻璃杯,如何最快测试出玻璃杯在第几层楼会摔碎“等问题,但却不一定能写出扎实可靠的程序。最后,靠谱的程序员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在我多年的经历中,这类程序员跳槽的概率极低。而喜欢跳槽的程序员,有不少技术上可能很强,但是,真正出活的少之又少。可悲的是,创业公司招来的人中,后一种类型的人占绝大多数。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除了运气好,能碰上个别好的,大部分管用的程序员其实只能从团队内部慢慢培养出来的。
那么,真正靠谱的程序员有什么特质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显然是责任心。而最能体现责任心的是什么?也许我说的有点不全面,有一个地方最容易看出来。那就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对待注释的态度,有一则程序员段子说的是,程序员最恨的两件事:别人的代码不写注释;自己的代码要写注释。而我所见过优秀程序员们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代码中有极其细致完整的注释。好的注释会做什么程度,我看到过全部注释用中文书写的,写的比设计文档还清晰。不要小看了用中文写注释,很多程序员习惯用英文写注释,一方面是懒得输中文,另一方面是毕竟编程语言是英语Base的。可惜我见过绝大多数用英文写注释的中国程序员,写的注释基本惨不忍睹,不要说别人看不懂,很多时候是过了一段时间,自己也看不懂。所以,要想注释真正管用,最好还是用中文来写。如果你发现一个程序员的代码里有着很详细的中文注释,相信我,他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而如果你是一名新入行的程序员,记住,从一开始就养成写代码的同时写详细注释的习惯,是你走向优秀的必由之路。
不过,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真正的坑其实不是程序员,而是用不好程序员。由于创业公司战略上多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能导致公司前后的项目经常差别很大,甚至不具备多少关联性。而这意味着程序员每回接手一个项目,很多地方都有重新开始,很难有可以重用的代码。好处是好的程序员成长会很快,容易成为多面手。坏的是公司没有技术积累,做项目就像狗熊掰棒子,手上拿一个就丢掉上一个,每次要完成一个项目,都像进入一个全新的战场,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要想躲过这个坑,公司在战略上一定要有定力,战术上要有成熟的技术栈,形成完整的路径依赖。只有这样,小公司才有可能在熟悉的战场上打败大公司。毕竟,程序员不是干力气活的,只有形成可重用,有价值的代码库才是程序员最大的贡献。而如果每个项目都靠程序员从头拼到尾,一行一行代码堆出来,而代码本身却无法重用,哪怕项目做得再漂亮,对于公司也是失败的。因为,时间成本才是创业公司最大的坑。
好了,说了这么多,大概您也看出来了,很多坑都是我司多少所踩过的。创业其实是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过程。这也是我写这三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把我的感悟都记下来,也算是创业老兵的一点忠告吧。因为撇开幸存者偏差,创业其是九死一生,这就像是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游戏,永远无法停下来,你可以很多步走得很漂亮,然而一次失误,很可能就Game Over了。 所以,真心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那些有志创业的年轻人一点帮助,让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顺畅,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