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洪武皇帝

近几月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名曰“大明风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句“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始终回荡在笔者的耳边。

这个场面描绘的是大明宣宗皇帝御驾亲征,指挥明军与入侵的瓦剌军作战,在阵前做动员讲话,激励将士奋勇作战。宣宗皇帝气宇轩昂,临危不惧,指挥有度,让人顿生敬意。

笔者不免想起了宣宗皇帝的曾祖父,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正是这个“淮右布衣”领导群雄,不懈奋斗十余载,这才驱除胡虏,再造中华。日月重光,山河再造,复汉官之威仪,创大明万里江山。


昔年赵宋无道,奸相秉政,民不聊生。对外委屈求全,丧权辱国。终致蒙元入据中夏,神州陆沉,日月无光,山河蒙尘,汉民受辱。

崖山之役,我二十万军民喋血抗争,亦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实乃蒙元气势全盛之时,非人力所能阻挡。崖山之后无中华,自元主临御中夏以来,暴虐无道,苛政待民。欺我弟兄,淫我姐妹。人分四等,汉民为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世之惨,莫过如此。

古人云“胡虏无百年之运”,果不其然,虏廷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兴,义旗所指,天下响应。“亿兆之中,圣主降临。”我洪武皇帝起于草莽,而雄于天下。西击陈汉,友谅败亡。东伐张周,诛服士诚。我皇雄据金陵,兵精粮足,傲视天下。

为众推举,恭承天命,建国大明。中原未复,生民受苦。我皇遣兵北伐,志在逐胡虏,救斯民,安天下。我王师吊民伐罪,兵锋所至,所向披靡。汴京、邯郸瞬间光复,元主为我武威所惧,主动退出大都,向漠北逃窜。不日,王师光复大都,大事初定。其后,陕甘之李张二阀,王保保等残元军力皆为我王师所败,江山日趋稳固。汉家山河既复,我皇昭示天下,不以复仇为事。“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仪,愿为臣民者。一视同仁,与中夏人同安于中华。”若有不知天命,顽抗到底,阻我王师者,自窜于塞外。意即大明旗帜之下,汉蒙一家,各族平等。

于民族大义论,光复之功,洪武皇帝,居功至伟,真乃民族英雄。于军事论,北伐之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读史书,每阅及此处,令笔者敬佩不已。也许有人要批评笔者,以上论述乃大汉族主义,无益民族团结。君不见,笔者所论述者,乃历史。当时汉蒙民族矛盾尖锐,为客观事实,不容否认。早在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即提出五族共和,各民族一律平等。现今我中华更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彼此,都是中国人,此乃现实。概念不同,不可相提并论。

洪武皇帝起自寒微,于艰苦中成长,刀光剑影中历练。从军以来,勤勉好学,即使兵凶战危,仍手不释卷。乃能六韬三略,了然于胸。

亦礼贤下士,招揽人才,共谋大业。李善长,刘伯温等竭志尽忠,屡献奇谋,为创建大明,贡献良多,功不可没。武将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更是不可多得之能征武将。徐达,北伐主帅也。率帅北伐,纪律严明,于民无秋毫之犯。吾民亦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我强大武力,令元主丧胆,弃城北走。王师兵不血刃,光复大都。兰州、太原诸役痛歼元军十余万,以巩固大明江山,更绝虏窥视中原,反扑之野心。大将蓝玉征伐云南,亦是凯歌高奏。远征漠北,势如破竹,杀溃元军,险擒元主。武功之盛,青史留名。我皇帐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皆赤诚拥护,全力辅佐。在我皇英明领导下,攮除奸凶,驱除胡虏,廓清中土,而造一大明煌煌伟业。

洪武皇帝幼时家贫,温饱不可得。于民间游历多时,深知兆民之疾苦,及守成之不易。故登基以来,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乃望有益于民,江山永固。终有明一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直至清康熙年间,清军渡海攻陷台湾。郑克塽降清,向爱新觉罗氏屈膝。在台已年过六旬之宁靖王朱术桂知大势已去,然不愿受辱,宁死不屈。自言“吾得全发冠而死,不负高皇,不负父母,生事毕矣,无愧无怍。”他不但没有辱没祖先的威名,更彰显我汉家男儿之血性,保我汉家男儿之尊严。实亦我洪武皇帝刚毅性格,坚强意志之传承。

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评价古人,必须实事求是。不以功掩过,不以过盖功。毋庸置疑朱元璋是封建帝王,有其历史局限性。所孜孜以求者乃保朱家一姓江山,万世永固。且生性多疑,晚年屠戮功臣,兴文字狱。建锦衣卫,行特务统治,甚至残忍嗜杀。都必须郑重指出,严厉批判。但其仍不失为开国明君,一代雄主。尤以“驱除胡虏,恢复中华”之光复勋绩,千秋不能讳。

清帝弘历曾评价洪武皇帝“”勘乱安民得统正还符汉祖,立纲陈纪遗模远更胜唐宗。”虽然清帝之动机在于统战安民,但就笔者之认知而言,其上述评价乃实至名归。

笔者由衷期盼我炎黄子孙,当记先辈之荣光,中华文明之璀璨。今应勠力同心,奋发有为。以图国家之富强,民族之复兴。让我中华雄据于东亚大陆,使日月所照,山河所至,皆闪耀中华文明之光辉。日月山河永在,中华文化永续,中华圣土永存,中华民族万万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洪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