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8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250天。

阅读书籍《发展心理学》,读书感悟:第十章童年中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一、自我发展

1.自我概念的发展:表征系统。

表征系统综合了自我各个方面的宽泛且丰富的自我概念。

同时能够关注多个维度的自我。能够比较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并通过和他人的比较来判断自己是否符合社会标准。

2.自尊。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童年中期的主要危机是勤奋对自卑。成功解决这一段的危机后,儿童获得了美德的是胜任感,既认为自己拥有掌握技能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低自尊儿童会关注自己在社会前进中的表现,高自尊儿童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自身以外的因素或是需要继续努力,

3.情绪发展和亲社会行为。

情绪的自我调节,包括对情绪、注意和行为的努力控制。童年中期,儿童的同理心提高了,更倾向于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二、家庭中的儿童。

父母工作、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发展趋势、家庭规模变化、离异及再婚都会对塑造家庭环境产生影响,

1.家庭氛围。

儿童自己做决定的需要以及父母帮助儿童提高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另一个影响因素是家庭经济状况。

①教养问题:共同约束和惩戒

父母负责监督,孩子则享有自我调节的权力。共同约束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惩戒方式。父母和孩子一起解决冲突的方式可能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

②父母保持与子女间的情感联系,可能比母亲是否在外工作更重要。

③贫穷和教养

和其他儿童相比,贫困儿童更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他们的认知潜能和在校表现也较差。

持续贫困的鱼鱼们小比较复杂。对孩子影响更严重的似乎是父母伴随贫困产生的一些特点:父母矛盾、精神问题、暴力或犯罪行为。

尽管经济困难,那些情绪健康,自尊相对较高的母亲,往往给孩子的学习和社会能力都较高,而这样的孩子对母亲的积极教养方式又形成了强化,转而维持了孩子的学业成就和社会赞许行为。

2.家庭结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传统双亲家庭中的儿童比同居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的儿童发展的更好。

①领养家庭,

公开领导即当事人双方共享信息和直接联系。公开领养的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养父母的满意度都很高。婴儿期被领养的儿童出现适应问题的可能性最小,

②父母离异。

③对父母离异的适应。

孩子对父母离异的适应部分依赖于孩子的年龄或成熟度、性别、气质和离异前的心理社会的适应水平。

未取得监护权的父母一方和孩子保持亲密联系,那么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能适应的更好。

④监护和探视问题

父母离异后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如果父亲给付子女抚养费,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共同监护权指父母双方商量共享对子女的监护权。

⑤长期影响

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适应的非常好,离异家庭的孩子成年后即便没有严重问题,他们也会有挥之不去的悲伤、担忧、遗憾和痛苦,这些感受通常与他们缺乏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有关。

⑥在单亲家庭中生活。

通过给这些家庭提供经济支持、社会支持、教育支持和教养支持,可能会降低孩子的潜在风险。

⑦在再婚家庭中生活。

依恋质量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再婚家庭的孩子通常在情感、社会性和心理发展方面不如完整家庭的孩子。

⑧在同性恋家庭中生活,同性恋父母和异性恋父母在情绪健康,教养技能以及教养态度方面并不存在差异。

3.同胞关系。

家中父母姐妹的数量及其出生的时间间隔,出生顺序和性别都会影响儿童的角色和相互间的关系。

同胞间不仅有直接影响,还有通过每个人与父母的关系而产生的间接影响。

4.动物伙伴,动物伙伴在儿童的人格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种作用经常被忽略。动伙伴可能会对艾里克森所谓基本信任的产生影响,并有助于满足儿童对自主和勤奋的需求。

三、同伴团体中的儿童。同伴团体中通常由相同种族或人种、社会地位相近的儿童组成。

1.同伴关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儿童能从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获益。

同性别的同伴团体可以帮助儿童学习适应自己性别的行为,并把性别角色整合进自我概念中。

同伴团体也有消极的一面,儿童可能会结成小帮派,区分自己和局外人。

同伴团体也可能导致儿童的反社会倾向。

2.儿童在同伴中的地位:受欢迎、被拒绝、被忽视、有争议、一般型。

社交测量受欢迎的儿童一般都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并善于处理社会性问题、乐于助人、自信以及攻击行为较少。但有时可能更具支配性,傲慢,攻击性较强。

有些不受欢迎的儿童会预期自己不招人喜欢,久而久之产生自我实现预言。

3.友谊

受欢迎是同伴团体对某个儿童的看法,但友谊则是一种双向关系。

儿童会找同龄,同性别,同种族和又有相同兴趣的同伴,作为自己的朋友。

与朋友在一起,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友谊似乎有助于儿童自我感觉良好,但也有可能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儿童更容易交到朋友。

4.攻击和欺负。

攻击性强的儿童在一起往往会相互怂恿做出反社会行为。身体攻击性强的学龄期男孩到青春期很可能表现出犯罪行为。

攻击性强的男孩往往在五年级未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关系攻击则由于在同伴中具有较高地位而受到强化。

①攻击的种类以及社会信息加工。

工具性攻击者将暴力和强迫视为一种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有效方式。

敌意性攻击或称为反应性攻击。这类儿童通常存在敌意归因偏见。

由于人们通常会对那些攻击自己的人抱有敌意,所以敌意归因偏见可能成为自我实现预言,形成某种攻击行为的循环。

他人帮助他们改变现有的社会信息加工方式,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攻击并不是正当和有效的。

②媒体暴力是否会促进儿童的攻击性?

由于儿童把大量时间花在媒体娱乐上,因此英屏形象就成为儿童主要的行为榜样,媒体也成为儿童了解人们行为的主要信息来源。

观看媒体暴力会降低个体的自控性

攻击性高的儿童比低的儿童更容易受到媒体暴力的影响。

媒体诱发的暴力可以通过减少儿童看电视时间、次数和父母监督引导等方式来降低。

③欺负者和被欺负者。

如果攻击总是故意地、持续的指向某一特定目标,就转变为欺负行为,被欺负者常常是身体较弱,易受攻击而无力保护自己的儿童。

具体措施:给学生创造一种权威型氛围,在休息和午餐时更好地监督学生。制定规范约束欺负行为,和欺负者、被欺负者及其父母进行严肃的谈话。

四、心理健康。

1.常见的情绪障碍。

破坏性行为障碍和焦虑。

①破坏性行为障碍表现为攻击性、对抗或有反社会行为等,心境障碍,表现为感到悲伤、抑郁,觉得没人关爱自己、紧张,恐惧,孤独。

对立违抗性障碍是一种对成人权威人物的挑衅、违抗和敌意性行为的模式,至少持续半年,超出正常儿童行为的界限。

品行障碍是一种具有持久性和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开始于儿童行小的时候。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的精神状态,其特点是操控、利用或妨碍他人权利,常常表现为犯罪行为。

②学校恐惧症和其他焦虑障碍。

真正的学校恐惧症可能是一种分离焦虑障碍,他是指儿童至少持续四周的对于家庭或依恋对象分离的过度焦虑状态。

社交恐惧症是指对社会情境过度恐惧或回避。

一般性焦虑障碍。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障碍,患者被一些反复出现的侵扰性想法,画面或冲动所困扰,或表现出反复洗手之类的强迫性行为,或两者同时出现。

③儿童抑郁症是一种超出正常的短时间内持续悲伤的情绪障碍。

这可能与学习压力增大、自我效能感较低、在学习中个人投入不够等因素有关。

2.治疗技术。

①个体心理治,疗治师和儿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来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并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作出解释。

②家庭治疗。治疗师要面对整个家庭,观察家庭成员及如何互动,指出其中促进成长,阻碍成长以及具有破坏性的家庭功能模式。

③行为治疗又称为行为矫正是应用学习理论原理来消除不良行为或建立期望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

认知行为治疗是通过逐步暴露,模仿,鼓励和自我谈话等方式,试图改变患者消极思维。

④艺术疗法能帮助这些儿童在无需使用语言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困扰。

⑤游戏疗法,儿童自由玩耍,治疗师偶然会批评一下或者问一些问题或提出建议。

⑥药物疗法。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包括抗抑郁药物,兴奋剂,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物。

3.压力和韧性:保护因素。

①现代生活的压力,接触新闻节目中的暴力事件,也能增加儿童的焦虑,抑郁,噩梦和睡眠障碍。

②压力应对。

韧性儿童是指那些经受住了可能足以摧垮他人的环境考虑的儿童,或者是在挑战或威胁面前仍能保持镇定和胜任力的儿童,或那些可以从创伤性事件中恢复过来的儿童。

保护因素是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认知功能。

韧性儿童往往智商较高,善于解决问题。儿童的气质和人格、补偿性经历、降低风险。

童年时的消极经历并非是决定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必然因素。很多儿童有能力去应对最困难的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6-18呼建荣,中原焦点团队,网络初级第33期,坚持分享2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