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但生活值得。

总有人在路边问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余秋雨 ​​​

这是偶然刷微博,看到的一句话,感想颇多,这是一位先生关于读书和远行的回复。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的关系无非就是如此,路就是书。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读书意味着前途,读书决定着你的将来。那时,我还不太懂,也总是认为书就是局限于课堂之上的课本,为了学好这本“书”,我和父母都废了好大好大的劲儿,当时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学习,牺牲自己的时间陪着我学习,一直到深夜,而我也不被允许看除课本之外的书,因为在母亲的观念中,看那些书,无非就是浪费时间,没用。渐渐的,我的观念中也一直存在这种想法,在学校看到其它同学看小说,心里还会自傲的想,这都是没用,浪费时间。那段年华,我学习成绩还挺好,奥赛,英语比赛,都少不了我,我自认为自己学会了读书,找到了读书的快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厌恶这本“书”而异常好奇那些“课外书”,童年时期的好奇心驱动我,在那个正值青春叛逆的年纪,我读了人生第一本课外书《老人与海》,对,你没听错,那是属于我的叛逆。读完这本书,像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被打开,我开始向往和桑提亚哥一样在海上捕鱼的生活,尽管这个老渔民,一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尽管在与大鲨鱼争夺马林鱼的时候,只剩下最后的骨架,尽管他很孤独,一个人,一条船,其它什么都没有。但在那一刻,我好想当一个像桑提亚哥一样的人,一个敢于与命运抗衡的人,一个敢于直面冷眼和嘲笑并用自己行动证明自己的人,他本身就是英雄,他也不曾败过。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你不会相信,,正是因为这句话,支撑着我抗过了我苦逼的高三。)那一年,我在上小学三年级。至此,书在我心里又一次有了新的定义,我发现它并没有那般无用,相反,我为之鼓舞和激动,它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力量,那就是文字的力量。。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又相继看了《神秘岛》、《鲁滨逊漂流记》、《小王子》……

但母亲还是反对,认为学习就应该把书本念好,再加上当时成绩下降,更坚信了她认为课外书是无用之书的观点。但正值逆反心理和乖乖孩人设冲突的我,选择了,虚心接受,拒不采纳,还是偷偷的看这些书,就这样我看完了《哈利波特系列》、《水孩子》、《边城》……

我认为我对读书的喜欢正是在那个时候确立的,尽管我读书并不多,尽管我听妈妈的话认真学习,尽管有一段时间,我也真的没碰过“课外书”。但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是一个人品味,它是一扇窗,可以给你难以言表的力量。直到今天,不论到哪里,我都会带几本书,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在伤心难过之时,在想逃离周遭环境的那一瞬,拿起书,心也便静了。

不评价中国传统教育对错与否,但当下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让我们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学习而学习。读书的性质也变了,变得虚伪起来,变得浮躁起来。原有孩童的时光也被这种教育所改变着,辅导班,各种培训班横行,压榨着一代又一代孩子,他们依靠繁重的作业,课余时间的练习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考取更好的学校,走着像成年人一般的升官发财之路。我们应该反思,到底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我们。

不妨,在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给自己和那些“孩子”些许的自由,让他们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字,去追寻自己所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或许对这句话的解读,并不是读书可以升官发财,拥有美好前途,而是,通过读书,我们在有限人生里,看到平行世界的多元生活,看的多了,我们也便更早的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书中并不是真的有美女帅哥。而是当有一天你遇到你喜欢的人,你可以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而不是只会说,我喜欢你,海枯石烂,地老天荒。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而不是追名逐利的一种工具。

你会在这里看到不一样的天,你会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美,你会得到别人所未曾拥有的眼界。是的,书,就是路。读书,本就是一次旅行。

人间不值得,但生活值得。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不值得,但生活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