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辉友可能都看过2月24号辉哥在他公众号发的那篇文章《40+2感言:什么最贵?》,当天也正是辉哥的生日,他在这篇文章里总结了他过去一年的感想,一共有42条。其中第28条是这么写的:
几乎每个毫无背景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过上幸福的生活。关于具体方法的指导,请参考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
正是有辉哥的加持,让我有了把这本书分享出来的勇气。辉哥都这么说了肯定错不了。
这本书的作者瑞·达利欧是华尔街的投资大拿,他一手创办了桥水基金,并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把这家公司经营成世界头号对冲基金公司。
当然他的创业过程也不是顺风顺水的,他也掉过坑踩过雷。他的公司刚有起色的时候,因为他决策失误是公司遭受重创,最艰难的时候公司只剩他一个人了。但他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挑战和失败,总结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归纳提炼成一条条的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将其系统化。
为什么要把他的原则分享出来呢?作者认为,他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特质,而是因为他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和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成功秘笈也不为过。
这本书内容构成上来说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经历,第二大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则,包括如何认知世界,实现人生愿望,认识自我,有效决策等;第三大部分是工作原则,作为把公司从他一个人,发展到现在上千人的一把手,他在人事和公司治理方面有很多心得,这也是书中篇幅最多的部分。
其中第二、三部分加起来共计21条大原则、139条中原则和365条细分原则,每一条解释得非常详细,配合了达利欧多年来的实例和感悟,包括底层逻辑方面的思考。即使我不懂投资,理解起来也毫无压力。
我原本以为会不会很鸡汤,结果看了之后发现,作者不但给了汤,还给了勺子。只要行动力足够,完全可以实践起来。
因为内容较多,我这里简单介绍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两个观点。这两点贯穿了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两大部分。
一、极度开放
可能这四个字有点宽泛,其实它的对立面——头脑封闭。
头脑封闭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拿我自己来说,我就是一个头脑有点封闭的人。作者在书中提到很多头脑封闭的人的特点,我都中枪了。比如我不喜欢自己的观点被质疑被挑战,这时候我会觉得不被重视;我更关心自己是否被理解,而不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观点。我的脑回路被自己的想法完全占线,没有余力去思考别的可能性。
而头脑开放的人,他们的状态就完全相反。他们谦逊,他们善于理解他人,他们从分歧的原因出发,客观理性的考虑问题。用两个词概括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
为什么会出现封闭的状态呢?作者在这里提到,影响合理决策的两大障碍,就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
自我意识就是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也就是说我们很难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卡尼曼认为大脑的决策方式有两个——系统1和系统2。“系统1”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几乎不需要我们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而“系统2”则懒惰,工作起来就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但它也理性、精确。达利欧这里的自我意识,就来源于系统1最本能的反应。
而系统2则是另外一个理性的我,它和系统1在争夺对我的掌控权。我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内心常常会愤怒、嫉妒,而且非常讨厌被同事质疑,这些都是因为低层次的系统1在控制着我。在这种状态下,我是封闭的。
我相信大家尤其是在职场上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比如我们常调侃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和开发的战争。一个功能的新增,产品经理罗列了一大堆需求提给开发。开发本来手头事情就很多,看到这一大堆东西,立刻激活了他的防御本能,它会想,产品经理又要跟我搞事情!于是朝着产品经理来了一句:实现不了。
但细想下他大脑马上反应过来,是真的实现不了吗?我认真地理解他的需求了吗?我是不是只是想把工作推掉?这时候系统2启动了。
另外一个障碍就是思维盲点。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认知范围有局限,这些都导致我们不能正确的看待事物。所以常会固执己见。
头脑开放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首先,承认自己不知道,不会先入为主地第一时间就下结论。
其次先分析所有的相关信息再做决定,不会为了独立决定而下决定。
不会盲目想要证明自己,而是考虑如何实现目标。
他们也不是只产出不吸纳,因为任何观点都不是闷头苦思想出来的。
以上几点我们就发现,这些都是在系统2控制下,理性思考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做到头脑开放,理性思考?
1.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比如我报名在群内分享这件事,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我怕我对这本书理解不够,我怕我分享的内容太过浅显没有把精华部分讲出来,我也怕我的普通话不好,没有人来听。但我还是下定决心,给自己一个挑战的机会。毕竟从结果来说分享可以倒逼我好好看这本书,并且好好输出。即使这过程很痛苦。
“痛苦”的感受源自我的第1系统,即我的本能。但我仍然把这次分享当作难得的机会,这就是系统2理性思考的结果。最终系统2控制了我的大脑,我决定报名参加分享。这就是系统2掌控决定权的一个案例。
相反地比如周末想看剧、想刷b站,就是系统1掌控我的时候。
作者同时提出,长期做这样的练习会增强我们的能力,让更高层次的第2系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练习得越多,能力就会越强。我们的头脑更开放,决策更理性。
2.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3.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4.冥想。
5.把证据作为决策工具。
6.理解人与人大不相同。
二、所有的能力都可习得
我们知道动物越高级,它的大脑越发达,其中就体现在能够总结规律,为我所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少不了对规律的认识和总结。
达利欧在基金决策的过程中,不断通过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并把它做成决策模型。计算机出现后,他也是第一时间考虑在决策中加入计算机模型,通过不断调适使其系统化,智能化。
同基金决策的进化一样,他认为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我们个人也可以通过试错和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断的进化和成长。
他提出,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部在大机器里运转的小机器,我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机器以实现更好的结果。成功的人可以超越自身,客观看待事物,并管理事物以塑造改变。
这个观点类似于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认为万事皆可习得,有自己的目标并为此持续努力,不会困于眼前的得失。而固定型思维则认为万事是一成不变的,固步自封,否定自己的可能性。
比如我前两天发现我在写字已经有20万了。我常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字天赋,语言也不够丰富,思维不够敏捷,写的东西也没什么人看。但是转念一想,我要是写十年呢?十年后虽然不能保证我成为作家,但至少写出来的东西更成熟,坚持写作这件事让我对生活有更多感知,说不定还能多少有点收益。
反思我之前差点以为自己写的不好就放弃写作,真的特别庆幸当时的转念。种树十年,终将会枝繁叶茂。
达利欧也总结了实现人生愿望的五步法,公司用人、管理方便的原则等。虽然我们在面对这些原则的时候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可以逐渐靠近,这是一个长期进化的过程。
书中对于每条都有原理解释,以供深入的理解。我的分享只是抛砖引玉,冰山一角,还是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