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领域刚刚发起时,两位瑞士研究人员朱而格·尼沃格特和魏德特曾经论证过关于三个知识形态的重要性:定位、模式和轨迹,追踪。他们的见解可以解释为三个基本需求:对过去的认知、对现在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认知。

        对现在的认知意味着要了解当前的状态: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事?相对于我们的起始点和目标点,我们处于什么位置?现在可以进行哪些操作?令人惊讶的是有那么多系统对当前的状态不能给出清晰的指示。

        对过去的认知意味着要了解我们是如何进入当前状态的。某些系统抹去了历史,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意外的或不想要进入的状态时,我们无法知道是怎么进入这种状态的,我们甚至都不记得上一个状态是什么。结果,当我们喜欢当前的状态时,我们却不能记录如何在将来的某时回到这个状态;当我们不喜欢当前的状态时,我们也不知道如何撤销操作以返回到之前的状态。

        对未来的认知意味着对预期事物的了解。我们的行动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的,我们很多的情绪状态都受预期值的驱动。对未来预期的认知缺乏不仅使任务变得困难,还会导致不必要的紧张状态。

                ——诺曼《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文化是物质设备和各种知识的结合体。人使用设备和知识以便生存。为了一定的目的人要改变文化。一个人如果扔掉某一件工具,又去获取一件新的,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相信新的工具对他更加适用。所以任何变迁过程必定是一种综合体,那就是:他过去的经验、他对目前形式的了解,以及他对未来结果的期望。过去的经验并不总是过去实事的真实写照,因为过去的实事,经过记忆的选择已经起了变化。目前的形式也并不总是能得到准确的理解,因为它吸引注意力的程度常受到利关系的影响。未来的结果不会总是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因为它是希望和努力以外的其他许多力量的产物。所以新工具最后也可能被证明是不适合于人们的目的。

                                          ——费孝通《江村经济》

今天早上起来读到费孝通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描述,联想到昨天早上读的诺曼的书中也有这么一段,对比起来看,还真有殊途同归的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