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够残酷也够真实

“李玩是个女娃,名字是随便起的,这回是个男娃,咱们可得好好想想。”这是电影里的一句台词,面对孙女李玩,两位老人可谓是疼爱有加,等李玩的小弟弟一出世之后,感情的天平就慢慢开始倾斜。

图片发自App

影片一开始以窗子里李玩的喃喃自语作为切入视角,看似一连串毫无逻辑的话语,却是少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写照,是的,她是一个热爱天文,喜欢物理的女孩,心心念念的填报了自己喜欢的物理小组,却因为老师说进入英文小组可能有机会进入更好的高中,被爸爸粗暴的改了志愿。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长大以后你会明白爸爸的苦心的,不然我给你钱,你要买什么就去买吧。”这是大人惯用的哄小孩的伎俩,为了我们好,给物质上的补偿,却从来没有考虑过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和老人观念不一样了,毕了业之后,没有回老家找份安稳的工作,没有接受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相亲,没有早点在县城买房买车,把自己给打发出去,就是不孝顺的表现。

有的人活着为了生存,有的人为了理想,可是在家长眼里,我们的理想一文钱都不值,“理想能养活你吗,安安分分的呆着吧”。

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父母意愿的执行者,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只有能力加技巧才能发挥真正的实力。

图片发自App

不仅如此,影片里还有不少值得深思的地方,答应了带李玩去看天文展的爸爸不是弄错了时间,就是用各种事情搪塞,像极了我们为了家庭辛辛苦苦的父母,他们为了家庭打拼奋斗,如果我们提了多一点的要求就是不懂事和不体谅他们。

除此之外,李玩对后母送的小狗一开始是抗拒的,因为从小缺少母爱的原因,她似乎很难和别人形成亲密而稳定的联系,当看到爱因斯坦和自己一样处境困顿的时候,才卸下了心里的防线,接受了它睡在自己的床头,和自己亲密无间的生活,等爱因斯坦丢了之后,家人用另一只狗来替代的时候,她却不愿意再亲近了。

成人世界里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但孩子不是,一旦认准了什么,在心里就是独一无二的,等到这只狗因为咬伤了李玩的弟弟被送到肉食店的时候,她看到真正的爱因斯坦却不愿意相认了,与其自己没有能力保护好这条生命,不如让它留在其他人身边。

图片发自App

《狗十三》就像一卷记录孩子向成人转变的胶片,曾经的孩子稚气,认死理,慢慢的也变得温顺和接受;曾经的孩子满身锋芒、个性张扬也变成了可以从容的端起酒杯来敬酒,和大人们交谈自若的人;曾经的孩子痴迷于爱情的朦胧,慢慢也懂得长情的陪伴胜过短暂的感官刺激,不由得让人唏嘘,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孩子成为大人的?是挫折,是委屈还是现实的打磨?

成为大人的道路是崎岖的,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希望我们能成为不那么偏离初衷的大人,至少不被自己厌恶,每一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狗十三》,够残酷也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