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法赏析古诗词课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句语言美。

3.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尝试采用素描法赏析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西湖美景美不胜收,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前来一睹芳容,流传下来许多名诗佳句。其中一人,似乎对西湖情有独钟,不仅写了晴空下的西湖美景,还写了雨中西湖独特之美。他就是苏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品读诗题,初步感知素描法。

自读题目两遍,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纷纷举手作答:作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写下了这首诗。一生补充:这首诗是喝醉时写的。)

那么,农历的六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夏季西湖风景图片)你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绘夏季的西湖?

(生纷纷作答:芳草如茵、风景如画、风景秀丽、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能否将这些具体的描写加入到课题的理解中,让你心中的景象更具体、更清晰?自由说。

交流:一生说:六月的西湖,风景如画,芳草如茵,这时诗人来到了望湖楼上,喝了点小酒,诗兴大发。

一生说:六月二十七日,诗人苏轼来到了望湖楼,看到风景秀丽的西湖,被这里的景象迷住了,写下了这首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素描的方法,并能对好词句加以运用,将抽象的景色具体化。看,只要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就能有诗意。)

2、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题都已经让大家读出了这样美,诗文就更美了。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去品读,去吟诵,去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三、运用素描法,品读古诗意境美

任务一:初读古诗,感受特点。

边读古诗边圈画:这首诗写了哪些图景?各具有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

这首诗写了三幅图景,分别是雨前景、雨时景、雨后景。雨前景特点是急、雨时景特点是大、雨后景匆匆。

任务二:想象画面,素描意境

小组交流:结合这几幅图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

展示交流:

    诗人站在望湖楼上俯视着秀美的西湖,抬头忽见远处一片黑云涌起,它像打翻了墨汁一样,一下子染乌了晴蓝的天空。诗人正放眼远山,看那依稀山影由淡及无的变化;哪知那片乌云,不去遮山,偏向湖上奔来。当船飞快地驶向望湖楼下躲避,倾盆大雨已经从天而降,赶到船头。立刻湖面上不平静了。溅起无数的水花。船板上响起纷纷而落的雨点。 滂沱大雨,瓢泼大雨,倾盆大雨。这一团滚滚而来的黑云和一阵歘歘而下的白雨形成了色彩美;打翻的墨汁和跳动的珍珠形成动态美。

躲在山峰背后的狂风突然倾巢而出,卷地袭来,将乌云吹散。视野里只剩下碧空如洗,干净、清爽的风和绿的发亮的叶。池塘里,水珠把荷叶当成了蹦蹦床,被雨水冲洗的更加的娇艳欲滴。比天空更蓝的是湖水,此时的湖水正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和远处的山峰,波光荡漾,令人神清气爽!

3. 师讲诗作背景:诗中的乌云、白雨有了象征意义。象征朝堂风起云涌的新党与旧党之争,预示这一切就像疾风骤雨一样,终会归于平静;还象征着自己被贬的悲惨遭遇,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阻碍,这些都会归于平静。

检测导结

短短的一首诗,仅仅二十八个字,我们就读出了西湖疾风骤雨的美,黑云翻墨的美,白雨跳珠的美。还寻到了二十八个字背后的那种精神情怀,面对风浪挫折乐观从容地面对。这就是诗歌的独特魅力。

作业:请结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文,写出你看到的画面。

学生作品:

刘泽霖:在这望湖楼上望西湖,天气正好,怎不心生愉快?他的自光投向远方,那白云似调皮的小孩,一不留神把墨玉皇大帝的墨水洒了自己一身,顿时,一片片黑压压的云便朝这里翻涌而来。他不小心扯坏了王母的项链,这珍珠便纷纷落地,落入湖中,荡起了阵阵涟漪;落入荷叶,青盘滚珠,煞是好看;落进小船,在船篷上奏出好听的乐曲。

突然,风婆婆挨着地面吹宋一阵急风,把云儿与珍珠哄到了别处去了,天朗气清,这西湖便也回归到了之前的模样了。

井悦齐:一阵黑云突然袭来,占领了整个天空,人们不禁怀疑:“是谁将天神的墨盘打翻了?”一声惊雷过后,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有的落入湖中,有的砸在船里。忽然,一阵清爽的夏风吹走了这些雨珠,遥望天际,水天一色,此时的望湖楼格外迷人。

郭腾阳:来得很快,跟着一阵清凉的风,翻滚而来。天空如打翻的黑墨一般,霎时间阴沉下来;雨,如断了线的珠子,打在水面上,击碎了银盘;打在船上,发出一阵阵天籁。六月的天,孩子的脸。雨是个不听话的孩子,风妈妈把他带走后,碧空如洗的天与清澈见底的湖水形成了望湖楼别样的风景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素描法赏析古诗词课例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