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起诉自己——如何原谅奋力追求但却终归无声

高中毕业之后,就很少再翻看《格言》、《读着》之类的杂志了,甚至连杂志也很少看了。前几日,在一个书摊前看到一本《格言》,随便一翻,就翻到了一篇《罗曼先生,你好》的影评。其中副标题是:“让我们为不公正而愤怒,但不要被怒火所摧毁。

这部电影依然是我们所看到的美国式的反思,我们这里不会产生这样的电影。在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将美国的作为我们的理想的时候,事实上,那只是我们自己的理想而已,美国只是一个托词。但是,我们却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电影带给我们的我们未曾有过的反思。

看上去像个书呆子一样的罗曼先生,内心深处的伟大光芒灼灼其华,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罗曼的心中的问句掷地有声:如何原谅奋力追求但却终归无声?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理想出发的,可是在这一路上却丢盔卸甲,直到岁月都成为了身上的老茧,慢慢的深于世故。

罗曼先生这样说道:“金钱是我生命中惯有的当下之急,但我真正需要的是同盟,我一直等待着见到一个像这样一个有才之人。宪法保障我们拥有公平审判权,但要有95%的案子永远不为人知,这世间就不可能有公平。我们需要改革体制,让检察官不再随意横加判断,让辩护的力量完全取代有罪或无罪,让人们不必在过度严酷和强制性判决的威胁下被迫认罪。这个任务是留给像青史留名之人的·····”

罗曼先生一直随身携带这一大箱文件,那是他过去36年的心血,数以千计的未能获得审判的案例。他希望有朝一日展开集体诉讼,以此来彻底消除美国司法体系中的种种痼疾。那些曾经被我们开口闭口所称的美国法治,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但我们缺少的像罗曼先生这样的人,还在想着改变,并为之而身体力行。

看这样的电影是要接受灵魂的拷问的,律师毕竟是世俗的职业,法律也在历次宗教革命中剥离了宗教的色彩,而回归世俗。世俗的成功是美妙的,也是极具诱惑力,很多人也是在现实的诱惑与打击中慢慢走向现实的。可人却要在理想与现实中去选择,这样的焦灼只有在面对的时候,才是可触摸的。

罗曼先生这样说:“我以为这事业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结果现在下面一无所有。现实如水晶般透彻,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法庭上,将错误的诉书呈交给了错误的法官。所有人的感情都会有所回报的美好世界,所有人都能做出贡献,得了吧。努力告诉人们别睡得那么死,告诉人们转身,可转身往哪儿走?自由这种东西你只能自己给自己。

我一直觉得人是带着使命来的。罗曼先生的理想时不我待,容不得他去追求俗世的成功。于是他决定告别世俗的成功,辞去律所的工作,最后,自己起诉自己,而这正是他庞大的理想最好的切口。这大概已不是轻描淡写式的扪心自问了,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自我审判。

罗曼先生如此说道:“如果你想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你的穿过所有法律纠纷的迷雾。这么多年的律师生涯,翻遍法律书,通过漏洞和含糊取得字面上的胜利,这些都不足以拯救我。然后今天,在茫然失措之时,我获得了强劲而清醒的顿悟。我既是被告,也是原告,我上告我自己,也代表我自己,我给自己定罪,在此扩展了法律沙漠的全部范围。因为,审判在于内心,行为不会让人有罪恶感,除非他的心也感到罪恶。

我们的理想终归无声,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是否有审判自己的勇气?我们理想在现实世界里摇摇欲坠,最终陷入人性与世俗的深渊之中。我们又该如何原谅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己起诉自己——如何原谅奋力追求但却终归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