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理论:论演员的修养 电影《万物理论》记述了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最重要的一段人生,剑桥求学、结识女友、身患绝症、结婚生子、学术辉煌等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霍金和妻子简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缝,是坚守当初承诺,还是选择现世安好,考验着这一对历经艰难的伴侣,该何去何从呢? 《万物理论》是一部当代名人的传记片,剧情设置当然不能脱离人物的真实经历和本来面貌。况且当事人都还健在,人物表演完全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演绎一个身体瘫痪的天才科学家,病态的肢体无法像健全人一样有大幅度的动作。高智商的霍金又是那样一个气质性格独特的人,聪明、幽默、好胜,又有敏感、任性、忧郁的一面。要准确表达这种特质的唯一性,呈现内心情绪的层次性,简直比登天还难,但“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做到了! 英国演员埃迪•雷德梅恩原是舞台剧演员,并非硬朗帅气的肌肉男,更不属当今我们追捧的小鲜肉。瘦高个,背略驼,眼窝深陷,脸上雀斑多多,所以影迷给他绰号“小雀斑”。此片中,“小雀斑”用出神入化的演技,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真实而自然,为他赢回了奥斯卡、金球奖的最佳男主角两座奖杯。 “小雀斑”在片中很好地把握了人物各个阶段的细微变化。从一开场青春焕发的单车穿行,余晖照着21岁青春靓丽的背影;到初遇姑娘一见钟情,青涩好胜但不失幽默睿智;从经历彷徨无助,到接受病情,倔强地与死神赛跑,学术上获得巨大声誉。 霍金毕竟是我们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天才,智者的思维决断、男人的倔强执拗、病人的依赖贪恋、孩子气的调皮,多种复杂的气质同时存在于一身。“小雀斑”形神兼备地把这些展现在观众眼前。 当霍金刚刚得知病情,自己的身体将无法挽回地走向瘫痪。“小雀斑”背对着我们,颓坐在浴缸里,无法看清他的脸。偏蓝的影调凉意袭人,圆圆的水珠从嶙峋脊背上滑落。他的左手轻轻抚摸着开始僵硬的右臂,松开右拳,艰难地逐个掰开变形的手指。镜头再切回一个几乎静止的侧脸,极其克制的面部表情只有微弱的变幻,但我们却能感同身受,此刻人物内心压抑着巨大悲哀,一种彻骨的痛楚布满经脉。 紧接着,同学好友前来探望,询问原因。霍金无力低语:“医生说只有两年可活了。”别人没听太明白,让他再说一遍。这时的“小雀斑”竟然恢复了一丝惯常的坏笑:“声音说得太响了,就显不出这事怪怪的了。”台词真的叫绝,悲痛中还不忘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除霍金外无他了。 剧中还有那么一场戏:博士论文通过答辩,家里邀请了几位好友聚餐庆祝。餐桌上大家有说有笑,霍金也饶有兴趣地和大家聊天。开始他还略有得意之色,但手不听使唤,调羹歪歪斜斜的,食物始终送不进嘴里。霍金用桌布擦了下嘴,无声地叹了口气,掩饰不住的懊恼。潜台词是:“剑桥博士有啥用,自己吃顿饭也做不到,我真是个废物。”于是,他让妻子独自招呼客人,起身挪步上楼,不愿意把自己狼狈的一面示与外人。 可刚上几步,就跌倒在楼梯上。好胜的霍金仍不想发声求助,但僵硬的手脚实在不听使唤,人被卡在楼梯的半道间。这时“小雀斑”瘦削的面部恐怖地扭曲,表情懊恼又绝望。一抬头,他看到楼梯上还未学步的年幼女儿,小娃娃自己爬到了隔栏边望着爸爸。霍金使劲挤出笑容,轻声安慰女儿:“别怕,爸爸没事的!”低下头,“小雀斑”便是泪水满溢。 好的电影就应看到人物、看不到演员,演员为塑造人物而活。“小雀斑”扮演的霍金是一个有情、有义、有烦恼的普通人,这是他做得最成功的地方。这与我们见惯了的那种演什么永远都像自己的所谓明星,有着天壤之别。123分钟的片子里,“小雀斑”生生化为被扮演者本人,把霍金的内心情绪全部透过自己的肢体准确传递给观众。这种“无我之境”让我想到一个词:演员的自我修养——也就是《喜剧之王》里周星驰常读的那本书的书名。俄国老爷子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理论强调演员与角色达到合一,“小雀斑”给我们完美地示范了这一理论。 天才从来不会只等老天的赏饭,没有人能够玩着扮酷就达到演艺的巅峰,这也是一种被证实了的万物理论。其实“小雀斑”也并非表演科班出身,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艺术史系,是如假包换的霍金校友。 演员的修养需要底气,也许剑桥学习的经历让“小雀斑”知道多牛的名人也是人,剑桥校园林荫道上一个不起眼的糟老头或许就是诺奖获得者。他为了体会渐冻人的生活状态,去医院观察卢伽雷氏症患者,着魔一样练习眉毛、嘴角的肌肉控制。“小雀斑”最后得以直接与霍金本人见面,仔细观察领悟。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霍金本人作为观众看完《万物理论》之后,也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对埃迪•雷德梅恩说:“有时候,我觉得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句话也许是对演员最好的褒奖了。 影片信息 片名:万物理论(爱的方程式)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2014) 导演:詹姆斯·马什 编剧:安东尼·麦卡滕 / 简·霍金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 / 菲丽希缇·琼斯 / 大卫·休里斯 / 艾米丽·沃森 / 查理·考克斯 类型:剧情 / 爱情 / 传记 制片国家:英国 / 美国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