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钢筋水泥里,我有一片森林。

我原不是一个喜欢花草的人,侍花弄草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儿,搞不清楚他们的习性,从不记得浇水。

偶尔买点花儿来插插倒还行,但若说是养他们,我是干不来的。

瓜老师和我不太一样,对于做这些事儿很能坚持,他说也谈不上喜欢,倒像是某种休息。

平时见他养花养草算不上上心,就是周末偶尔有空的时候给他们浇点水,施点肥,实在不行了再除个虫,他称之为“务农”。

——但这些花花草草倒也不挑剔,也就悠然自得地这么长大了。


养这些花花草草的起源,其实是因为那时候会偶得一些多肉,我大多数都是放在一旁不管他,任他们自生自灭。


瓜老师来看望我,顺手给他们浇些水,就这样,生命力强的就活下来了,甚至有些枝繁叶茂的意思。

不忍心辜负他们的生命力,于是我们就有了这些小牵挂。

把他们从塑料盆里换出来,放进大一点儿好看一点儿的盆里,给他们更多的生存空间。


如果你关注某一物,就会发突然间发现周围的这样东西多了起来。

有了几颗长势不错的小多肉,突然就会发现周围的朋友们或多或少都有几颗肉肉。

于是这里截一片,那里薅一枝,拿回家里只是随手的扦插,就这么活了下来。

颇有几分无心插柳的感觉。

后来搬了家,有了一个小小的阳台,把这些小东西从窗台上解放下来,足足用了四只装酒的木箱子才给他们安了家。


那是我第一次开始发现植物的美。

他们的成长往往在不经意间,或是发了新的芽瓣,或是在一场雨后青翠欲滴。

尤其是在忙忙碌碌后少见的一段间隔,他们总是能让人有一些惊喜。

因为空间宽敞了一些,在偶尔路过小店顺手还添置了一盆虎皮兰和一盆小榕树。

也算是开始拓展一些品类了吧。


再后来有了一个小院子,不仅多肉们有了自己的架子,瓜老师还专门留了一个小花坛。

我妈屡次扬言要把花坛用来种菜,但瓜老师恐吓她说泥土重金属超标,种出来的菜吃了要中毒,于是她就放弃了。

但我们着实也没那么多心力来“务农”,于是瓜老师选择了一些看起来很好种的植物——几颗竹子、几枝凌霄和两颗龟背竹。

我说,总要有点花吧,于是他又买了两个月季的老桩。

那时的月季苗看起来像是霍格莫德的打人柳,张牙舞爪的不成样子。

种下去的时候冬天已经快到末尾了。

所以没过多久,在初春的微风里他们很容易就开始冒头,有了芽点,再舒展成叶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但惊喜都不如竹子的生长来得历历在目。

春节小长假的时候,在快递截止之前,买了几根竹子种下去,五根紫竹五根绿竹,种在花坛里。

然后就常观察是否有什么动静,但似乎都没有回响。

直到一个出差的周末的下午,收到瓜老师的微信说,有颗竹子下似是有了笋。

那一日的下午不知怎的就是归心似箭——

想要去看看这个家里新来的住户的样子,想要看到他破土而出的样子,竟然多少能理解新手爸妈们听到孩子长牙齿或是开口说话时的欣慰。

然后没想到院子里的这几个住户倒成了家里最让人心心念念的部分。

出了一个远门回家,进门放下包先去院子里看看这些花草的变化。

也许只是三天不见,小笋也又高出了几节,是真真的“雨后春笋”,也是实实在在的“势如破竹”。

如同竹的本身,它的生长带有某种天生的刻度。

见证过一枝竹的生长,倒是能明白几分中式文人的情怀。


托物言志倒也谈不上,“宁可食物肉,不可不可居无竹”的风雅谈不上,竹子凭着它植物中翩翩公子的风骨征服了我们。

一片竹叶冒芽,到舒展,再到自成一片,“烟光日影露气,皆游于疏枝密叶之间”。

或哪怕只是深夜的灯光将竹影映于白墙之上,也是浓淡相宜的一幅泼墨国画。

但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能顺理成章的欣欣向荣,十支竹子最后成活了六枝,其中四枝都有了笋。

而且年初的雨水颇多,我们也没想到区分植物是否喜水,所以头前买的虎皮兰就被泡的烂了根,说死也就死了,也成了一个牺牲品。

来不及凭吊,瓜老师又迫不及待地买了他心心念念的竹芋,希望也能给家里添点颜色。

其实,我们在植物上花的预算其实很少,所以竹芋自然也是买的小苗,好在生命力旺盛,也早早地抽了芽,长出了新的叶子。

但只要走上街,瓜老师看到大的竹芋还是忍不住说,“我们的芋头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很有老父亲的感觉。


其实家里的植物长势都还是欣欣向荣,年初种下的月季老桩已经开到第三朵花了,瓜老师为此非常沾沾自喜:“我真是养什么长什么啊! ”

——已经完全不记得养死掉的那盆虎皮兰了。

说实话,我确实也没见他有什么特殊的贡献,除了给他们浇浇水,觉得花草长得不好了就施点肥

——当然我这种只拍照不管事儿的人是没资格说这种话的。

享受花草带给我的喜悦,却又不用付出额外的心血,这也让我有机会和心情去观察这些新鲜的生命。

说到底,看到他们生长和发展都能带给人莫名的力量。

这种力量也许是一种新鲜感,是看到他们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哪怕是枯萎或是凋谢都充满生命不断发展的本真之美。

也许是一种不出声但却极尽所能舒展的茁壮,不管是否有人欣赏,也努力地按照自己的形态生长着。

植物的生长常常出人意料。

比如瓜老师买的月季老桩本来是一颗白一颗黄,但等到几个月后都开花了,才发现他们都是红色,等到淘宝上去投诉卖家,店家已经关门大吉了。

但我倒是很喜欢这些美丽的红色,让我想起他第一次送我的花,还没来得及高兴,他就说:这是月季,不是玫瑰,国内的玫瑰都皱巴巴的。

——这种科普,非常瓜老师。


近距离地观察一枝竹的茂盛,一朵花的盛放,一枝藤蔓的成长,往往能让人毫无保留地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很难说是我们照料他们,还是他们滋养了我们。

他们将平淡的空间变得生机勃勃,让寸土间的生活充满惊喜。

记录着时间流转的痕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而我。

当我被这些植物包围,感受到的是强大的生命力,安静的时间和家的稳妥。

我有时候觉得,因为拥有这样的空间,自己将永远拥有前路,也拥有归途。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这片钢筋水泥里,我有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