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4

1关于碎片化信息

碎片化信息的特点一般是:只呈现结果,尽可能简化,甚至断章取义。

连续新的内容刺激,大脑会觉得持续接收到新的知识,还不废脑子,自然容易刷很久。

但这些碎片化信息之间没有联系,不符合记忆习惯,容易忘,最后可能只是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

同时受到系统算法的“推荐”机制限制,我们很容易被困在狭隘的信息牢笼里,越发局限。

都是你喜欢看的,不一定是应该看的。

长期如此甚至会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缺乏耐心。

完全否定碎片化信息可能偏激,每个人角度不一样。

如果只是碎片化时间用在碎片化信息上;抽根烟,上厕所,顺便接收点茶余饭后的信息,找点和女朋友的聊天话题也是增加时间利用率。

怕的是较长完整时间,被碎片化信息分割;比如想看个电影,去豆瓣;结果刷半小时也不知道看了什么,接着去抖音找电影推荐,一个小时过去想起自己要看电影的。

要从学习的角度,碎片化信息,排除知识的正确性是有价值的。有个说法叫“松鼠症”对应碎片化知识;看到有用的信息先收集,找时间挑挑拣拣再认真消化。

2建立信息获取原则

上面讲到大脑会“以为”在持续接受新的知识。

一直刷抖音,刷微博,好比在给大脑喂吃的;有什么吃什么还一直想吃,堪比暴饮暴食。

被动接收大量杂乱信息甚至成瘾,导致大脑越发疲惫,超出信息处理能力。

大量信息不能被吸收转化成自己的养分,容易产生折腾半天,毫无意义的空虚感。

需要筛选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

把有限的大脑空间留给更适合,更需要的信息。

比如我健身练肌肉,是不是主要吃高蛋白食物,营养均衡搭配,不乱吃高热量食物。

大脑接收信息也是一样,选择贴合自己情况的内容吸收,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议尽可能主动获取信息以外,不接受被动获取信息,关闭几乎所有 app 的推送。

需要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去获取信息,执着于解决现有问题,避免投身信息海洋里遨游。

获取对你重要的信息尽量找源头,比如你公众号看到马斯克收购推特,就不是源头。

如果互联网是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议给自己建立核心主题再探索,比如兴趣爱好或者工作相关。

网络不缺优质信息,但精力有限尽量少而精,找符合自己需求的,认真研究吃透就好。

不要贪多,慢慢理清楚自己的节奏。

你相信什么决定着你是什么样的人。

这话可以理解成我们被信息影响,人是由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填充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