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大家“不要看书”。读解力优秀的人,从来都不会让自己“看书”。
---《高分读书法:成绩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西冈一诚
这两年我从来没有间断过读书,也做了很多笔记,但合上书, 回顾书中的内容我感觉记住的很少,写作更是无从下笔。我一直很困惑,也一直在寻找适合我的读书方法。直到最近看了西冈一诚编写的《高分读书法:成绩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以下简称《高分读书法》,我才明白,我只是在“看书”,这种看起来很努力,其实很低效的读书方法,不但让我在知识的获取上毫无收获,而且还浪费了我不少时间。
西冈一诚是东大的大学生,他高中的时候成绩不理想,但是他的目标是进东大,在他经历了两次高考失利后,他突然明白“努力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量,而是为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改变了他的读书方法,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每次读书都会和书进行一次深度交流,慢慢的他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也提升了思考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梦昧以求的东大。
《高分读书法》是他在复读期间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读书方法,到了东大,与优秀人的为伍,更是验证了原来提高思考力和读解力就是提高学习成绩拿高分的秘密武器。
为什么西冈一诚不让我们“看书”呢?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对课文划重点、记笔记、写出中心思想,它的意义也在于让我们对课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如果上课不做笔记,盯着老师,听着课,不去思考,被动的接受信息,那些知识不内化,是起不到效果的。
读书如果仅仅用眼睛看,而不用心去思考,去理解,读过的记忆就不会留存。这不正是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吗?看过的书,再拿起来,里面讲的具体内容都荡然无存了。
那如何解决呢?
作者提出在阅读的时候仅仅成为一个读者还不够,还要用记者的思维去读书,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做笔记,与书本进行一次深度的交谈,这样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理解力,而且记忆力都会加深,这就是它在书中介绍的采访式阅读法。
南宋朱熹曾经写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说的就是同一个道理。
平时我在阅读中,喜欢紧跟着作者的节奏,等作者把事情解释清楚过后,心里就会发出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在书中提出的采访式阅读法,是从被动变主动,我们对作者的观点不要全盘接受,要对它进行筛选和质疑,“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当我们主动去了解,这些信息才能变成知识,为我们所用。
采访式阅读法该如何像记者那样边读边问呢?
当记者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坐姿也要有一定的严谨性,作者提出读书的姿势和写字差不多,写字的时候我们将执笔的两根手指放在视线前,我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那里,同样的道理当我们两手撑开书本,摊在视线之前,边翻边读,不知不觉间注意力就提升了;还有一个姿势是前倾,当记者与受访者交谈时,他们身体总是会尽量前倾,这样他们才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当我们舒展后背,身体前倾,和书本进行交流时,是不是读书效果更佳呢?
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边读边问,具体的方法有四种。
第一:看到疑问句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因为后面作者会有相应的解答;
第二:在书中如果发现有疑问的问题,在书中对应的地方贴上专属颜色便笺纸;
第三:假如在书中发现了问题的答案,立刻用另一种专属颜色的便笺纸贴在相应的页面上,(可以在对应的疑问和答案纸上编上相同的数字);
第四:当书中出现了一些重点问题时,要单独用笔记本记下来。重点问题也有几种,1、作者在开篇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开篇没有提到,但又是全书的核心观点;2、在书中对应有多个答案的问题;3、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如“长得美”或“长得帅”等关于审美判断的问题;“必须要这样做”之类的强烈主张;“可能在未来......”等未知的问题。
当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时候,我们会一边思考题目,一边探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注意力会更集中,书中的内容也更加容易理解了。
当我们终于从一名读者变成了记者去采访一本书的时候,就更容易进阶到求解阅读法,求解顾名思义就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碰到有疑点的地方,我们会想作者的观点真的是可靠、可信的吗?他的依据来自于哪里?还有别的异议没有?当我们对书本产生了疑问,说明我们已经跳出了作者的思维,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疑问更值得我们去深挖,当我们从各方面去获取答案的时候,这些系统的信息会成为我们的知识宝藏。
《高分读书法》里面介绍的采访式阅读法有没有令你心动,读了书,如果不实践,不应用,就等于没有读书,一种让你增长知识又锻炼思考力的读书方法,一定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