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3跟我读《月亮和六便士》

书名:《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毛姆


关于毛姆,别人评价他是一个有趣的人,他自评为杰出的二流作家,他对自己有冷静的剖析,认为自己绝算不得天赋异禀,但胜在个性鲜明,好歹弥补了其他方面的不足。

一流作家可以看透砖墙,可他认为自己还远没有那么犀利。

将作家分为三六九等是评论家的任务,作为读者而言,毛姆的故事很好看就行了。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线格局十分大。

六便士代表的是世俗、规矩、教条、金钱、名利、责任、尘埃,是一切应该和不应该。

月亮则代表美、自由、理想、星辰、遥不可及的灵魂、神迹,是所有我愿意和我不愿意。

人生来纯净,本应有自由自在的灵魂,却也从来不自由,因为被肉体约束,被俗世成规所约束、规范和教育。

所谓人性的觉醒,是对自由追求的觉醒,是对美的执着,是对一切规则的嗤笑,是毁身灭性的一场颠覆。

这本书想要说的是生活在世间的人,对人性和自由的一场反省和见证。

而我看到了,被成全的自由背后,俗世里的女人们所要付出的代价。


初看这本书的起源,以为会是一场绯色新闻,有点让人好奇的悬疑。

但越看,越能反思爱情究竟是什么,是不纠缠,不束缚,不打扰,是成全。

而婚姻也不应该是一人依附另一人的责任与义务、冲动和激情。

如何谈一场不世俗的恋爱?

三个女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第一个女人是主角克兰德的合法妻子。

作者是妻子的作家朋友,这里的朋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妻子喜好读书,带点虚荣心地想结识有点名气的作家,经常在家开办宴会,邀请作者们出席。

于作者这个新人作家而言,这样的聚会虽然没有多大意义,但因本身也极为无聊孤单,所以无可无不可的常有往来。

而丈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职业是金融机构职员,于文学不甚感兴趣。夫妻两人看上去相处融洽,且有一儿一女,生活似乎平静而安定。

然而这样幸福安稳的夫妻之间却发生了一件十分不和谐的事情。

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丈夫突然离家出走,不告而别,抛下四十岁年所积累的一切世间的名利和社会关系,且来信要求和妻子离婚,意欲脱离家庭。仿佛这个躯壳里住进了另一个陌生人。

妻子大受打击,难以接受这样的变化,她托身为朋友的作者去找丈夫一探究竟,想要通过陌生人的介入,达成自己的愿望。

然而这个过程中,她考虑的并不是夫妻之间的问题和原因、思索解决的办法,只是想要丈夫自己妥协,纠正这个“错误”,并不打算探知丈夫的出走根源,只想掩盖这个已然发生的事实,继续粉饰太平。

归根结底,她想要原来的生活,一如既往地稳定与安逸,而丈夫在她心中,是她可以继续这样下去的前提,也许丈夫是否爱上别人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否愿意维持她生活的平静才是更为关键。

她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的身上,终究只是一场空!

当妻子知道丈夫的离开不是因为另一个女人,而是想要去学画画,她变得很绝望。

因为她相信如果对手是一个女人,这可以理解,而她自信自己不会输。

而对于一个男人心里的追求的画画这一件事,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

她知道自己可以战胜任何的另一个女人,却无法战胜丈夫心中的理想与渴望

这是外物所不能逾越的,令人绝望。

女人看上去柔弱无比,实则坚韧无双。

在经历了短暂的失控后,妻子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处理这件“不堪之事”带来的舆论压力。

她以平静且宽容地接待前来的抱以同情的人士,并要求作者将“真相”忘掉,用另一套让人更加理解和接受的说辞来平息外人的探问与同情,以此获得平静生活和自我尊严

这是伤疤,不宜示人。

世界不会因个人的悲喜而停止转动,生存于世,懂得隐藏悲伤才不必面对别人廉价的同情。

这多么可悲,连悲伤都不能自由。

五年后,作者决定离开前往巴黎,临别去拜访妻子,询问如若碰到克兰德,是否要将消息传递回来,妻子犹疑片刻点头,并表示如果丈夫过得不好,她会给予经济上的援手。

她下意识地认为丈夫应该过得不好,或者说不应该过得好,她心中仍有着无法释然的恨意。

高尚之举的背后,可能是一颗狭隘之心,这是另一种的不自由。

恨无处安放,不经意间就泄漏。

第二个女人,是别人的妻子,小说为了诠释这种不伦关系下的爱情,将妻子丈夫设置成一个慷慨的人,这个人主动退让,为两人尽可能的创造没有束缚的环境。

两人不存在法律上的责任义务,有过某种程度的激情,然而这种激情并非爱情,且有一定的有效期。

克兰德追求美和自由的姿态吸引了人妻,仿佛上瘾一般,不由自主地受到吸引,以至于不顾善良忠实的丈夫,而执着于世俗不容的所谓爱情,虽然曾经也有过激烈的心理抗拒,但最终败了。

当她无法从这个人身上找到追求的爱情,她觉悟了,也万般痛苦,生命如花朵般凋谢。

这样执着于回应的“爱情”成了一种枷锁,使生命不再自由,唯有死亡才能让她获得自由,痴人!

爱情是自私的,付出的同时渴望得到同等的回应,这种要求变成一种执念。如果对方恰好无法帮你实现时,就变成痛苦,循环往复,无法救赎。

按理说,没有法律上的婚姻枷锁,两人的关系应该是自由而恣意的。

但“要求回应”的两性关系,虽无婚姻束缚的责任与义务,实际也有另一种形式的枷锁。

结果就是,更爱的那个人,如若不懂得放下,就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第三个女人的爱,可以说是纯粹的,没有婚姻,也没有以爱的名义去约束。

只是付出,而不过多地要求回报和反馈,不打扰对方的精神世界。追求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爱,没有束缚,只有自由。

在这里,克兰德最终实现了停留,其实不是停留,他仍是在自己的追求中,只是对方将自己隐蔽在了他的世界里。

不要求,成全且懂得满足对方,在成全自己的同时,也成全了他人,这也许是尘世间两性关系最大程度的自由。

这样一个接近原始的女人,反而满足了渴望自由的克兰德最大程度的精神支援,爱情方面的最大自由。


文明程度越深,越不自由。

最初那个法律上的妻子,最符合文明社会、世俗标准的女人,反而给了他最大程度的不自由,因为直到最后,两人仍存在法律上的夫妻关系。

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会因为了解而害怕,害怕的是内心的欲望与渴求,害怕一切平静的生活最终会因为无法控制的心而崩塌。

施特略夫的妻子(第二个女人)就是被这种欲望诱惑了,她最终服从于内心的渴求,不理道德与背叛的束缚。这是被欲念之神附体的表现。这其实与克兰德抛妻弃子是同一种奔赴。

当他不再满足于现实平静的生活,决心与内心强烈的执念一起出走时,他已衡量过,要自私到底。

他的愿望有多强烈,所付出的代价就有多大,这个世界的一般规则已无法约束他,反而在他眼中成了笑话。

越是大的代价,越是一去不回头。这个时候,没有人能拯救他,他自己也不能。

这个世界似乎本来就是这样,有许多的规则,有许多的欲望,有许多的追求,有许多的梦想,似乎那些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后面总是有一大批的追随者。

然而总会有这么一个狂奔者,他选择了一条背道而弛的小路,去往不一样的方向。

前半生他用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接受世俗的约束的游戏中,醒悟得太迟,一旦找到自己的道,便刻不容缓地要奔赴目的地,即使将前面四十年的所有一切都抛弃、斩断也在所不惜,甚至是生命。

他无法在闹市中得到安宁,所以他离群索居,隐藏于太平洋的某个小岛。

他游离于尘世之上,俯视这个物欲的世界,挣脱大多数人追求的那些,摆脱外在禁锢的一切,不在乎外界,更不在乎自身。因为于他而言,这一切都是桎梏。

为了实现自由,他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怕,即使经历失眠的黑暗,身体的腐烂,只为灵魂可以自由地去到一个别人无法触及的天堂。

即使生前灵魂所依托的艺术作品,也不能将他留在这个世间,毁灭这些物质存在,才真正斩断一切。

像是一个隐秘的角落,无需别人理解,因为没人能懂,也无需人观瞻,因为那种执着也是一种束缚。

他,全看透了。

这样的人不能不谓之伟大,但在世俗的普通人眼中,也太冷酷与决绝。

克兰德身上,兼具卑鄙与伟大,邪恶与善良,但谁人不是?

也许,他辜负了所有人,但只有他知道,他最不想辜负的只有自己

整本书中,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见证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

从一开始的好奇不解到最后的紧紧跟随,他一直与这样一个追求灵魂自由的人若即若离,有时候很接近,有时候又脱离。

这也是作者与自由的状态影射,内心渴望但没有勇气完全拥抱。

身为读者,亦有同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3跟我读《月亮和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