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1-吴涛方法论-理清5个概念:顾客、潜在顾客、目标顾客、消费者、购买者

理清5个概念:顾客、潜在顾客、目标顾客、消费者、购买者

平时我们经常提到顾客,目标顾客,潜在顾客,消费者,购买者,我们今天就来梳理一下这5个词语的真正含义:

顾客、目标顾客、潜在顾客

什么是顾客?

《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顾客的“顾”是拜访、光顾的意思,“客”是指来宾、客人,还有以客礼相待的意思。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顾客定义为:接受产品或服务的组织或个人。

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可以把顾客分为3类[1]:

(1) 老顾客:已经接受过组织的产品的顾客。

(2) 目标顾客:正在接受组织的产品的顾客,是企业产品的直接购买者或使用者。

(3) 潜在顾客:可能接受组织的产品的顾客,要求是有①有需求和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③有选择的自由。

消费者和购买者

消费者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没有带着消费语境去看消费者是不准确的。

按照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可以把消费者拆解为4个角色[2]:

(1) 购买前:受众

(2) 购买中:购买者

(3) 使用中:体验者

(4) 使用后:传播者

1、 受众

购买前,消费者作为受众通过媒介(听到或看到广告、听别人说、直接看到)了解品牌,有2个特征:

(1) 茫然

受众身边的任何信息都比你重要,这需要先把其从迷茫中唤醒过来,注意到你。如何唤醒?刺激他,让他做出本能的反射。因而第一秒钟就需要让受众知道,你说的话和他有关,而且这是重要的信息。

(2) 遗忘

你好不容易把受众从迷茫的状态中唤醒,转头他就能把你给忘记了,重新陷入到迷茫中,怎么对抗迷茫呢?靠重复,因而知名度是永远都不够的,重复就是投资,在同一个地方持续投资,知名度第一,就等于销售优先权。相对于知名度,美誉度只是一个结果,品牌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印象;忠诚度也是个伪命题,顾客忠于的,是品牌背后为其创造的价值。

2、 购买者

购买中,消费者就变成了购买者,购买者的核心特征是: 信息搜寻者,带着你想要购买的视角去卖场搜寻信息,整个卖场就是一个信息环境,媒体环境,这要求品牌的产品包装媒体化,用符号刺激购买者的本能反射(视觉沟通,色彩第一),把货架当广告用,把包装文案做成导购指南。

3、 体验者

消费者购买后,对产品使用的本质是体验,这时消费者就进入了体验者的角色。体验决定品牌的最终命运。产品开发创意就是基于体验者的语境出发,餐厅,娱乐场所等服务业,购买即使用,服务业的体验经济法把消费者又分为三段:

来之前,制造期待,顾客为期待而来。

来之中,制造惊喜,有兴奋点,有高潮。

走之后,值得回忆,乐于谈论。值得回忆就要求设计一个消费者可以购买带回去的“纪念品”,纪念品的本质是信物,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媒体。

产品需要制造体验,这个体验是体验者能真切感受到的,否则就不叫体验,如白色洗衣粉里加入蓝色的颗粒,就是为了让顾客感受到这个洗衣粉里面加入了催化酶;包装的颜色、图片,带给顾客关联产品的体验;走访亲友时,顾客又需要一个礼品盒等;拍照时大声喊田七,喊田七的时候会露出牙齿,也把田七的品牌名融入到顾客的体验中。

4、传播者

使用后的消费者,消费者就进入了传播者的角色。

传播的关键在于传,品牌设计一句话,发动消费者替我们传,从而引导产品的口碑。消费者越能传播给他人的东西,我们就越能传播给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晁钢令. 《市场营销学》[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 华杉,华楠. 《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331-吴涛方法论-理清5个概念:顾客、潜在顾客、目标顾客、消费者、购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