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一起写作

      在某个上午,我同时打开了《中美写作对话十五讲》与《我是一支爱写作当铅笔》。当前者看到第五讲的时候,我停了下来,仿佛牛儿需要不停反刍消化一般在消化着书。而今天早晨,我看了一会后者,再陪儿子读了好几本书之后,两人都十分享受着书香的宁静,彼此默默看完了手中的书。

      去年一整个学年,我都要求学生从联系、思考、变化、观点这四个方面完成阅读笔记。那我今天也从这四个方面记录自己阅读完的感受。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是山姆·斯沃普(Sam Swope)义务去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开办写作工作坊的教学记录。他伴随这群孩子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小学毕业。在这三年间,孩子与他都遇到了不少的挑战:家庭的变故、升学的犹豫、语言能力的挑战、教师的变化、学校政策、宗教政策……毕竟这些学生来自21个不同的国家,说11种不同的语言,且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斯沃普老师一直都陪伴着这些孩子,为他们精心设计各种教学计划:盒中书、小岛的故事、树之书。他诱导着孩子们写下一个个故事,也让孩子们掌握了写作魔法,原来我只需要一支写作的铅笔。


联系(Connection 将所阅读的文本、文字或书中的插图、人物与个人生活、过往阅读经历、社会事件等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思考。)

       我很喜欢山姆用这种方法记录这三年的经历,很真实,让同为教师的我许多次都觉得这就是我日常发生的故事。所以我在书中贴下了很多便利贴。(因为不会再费事一个个扯掉再利用,貌似不环保。:))

         书中的米格尔有着很好的思考能力,每次的故事初稿或与山姆先生的对谈都让山姆惊叹不已,于是他不厌其烦地叮嘱米格尔把故事写下来,把故事再修改一次,但米格尔总是让他失望,有时是根本抛诸脑后,撒谎说没带;有时是敷衍了事,草草修改。这些情节让我想到了我的某位学生,很多次我都惊叹他的选材、思考,可每次我让他再修改下,他总是说算了吧,仿佛提笔写完是一件很难的事儿。为此我也尝试让他留下来再写一写,我就发现如果把完成写作当成一场百米跨栏赛,那么他的百米赛道上肯定布满了比其他选手多了好几倍的栏。他犯愁多写字,觉得那是一件麻烦事;他总是遇到很多不会写的字,还要不停地用修正带修改;当教室外经过某人或出现某人的声音时,他总是会被吸引。在他看来,被老师留下来修改一段文字是比爬珠穆朗玛峰更难的事情,也认为是一件惩罚。殊不知,他的老师——我是像期待一份年终奖红包一样满心期待他修改后的佳作。也如同在脑海中计划年终奖红包的购物清单时计划当他写就后如何在全班分享,如何发表我的表扬,如何不吝文字向其父母发出夸奖的邮件。

      当然,事实是我根本没有年终奖这类事,我也无法将我脑海中这一系列事件成为事实,因为学生放弃了,我也无计可施。山姆老师也是这样。他一次次向米格尔这样的学生提出建议与期待,也一次次失望,但只要这个学生哪怕只做了一次,他也会欣喜若狂。后来,在圣诞节,山姆给米格尔送了一个词:英勇。就是希望这个孩子可以坚强起来,对抗那条百米赛道上的重重障碍是需要一股勇气的。我也好想把这股勇气送给我的学生们,用勇气去对抗写作中的懒惰、挫折,有勇气去正视。不过,比我幸运的是,山姆还是收到了米格尔的惊喜,为父母再次举行婚礼所写就的喜歌:

“我把妈妈交给

爸爸,

风把种子交给

土。

……”


变化(Change 可以记录自己阅读前后的变化,书中人物个性的变化,书中社会背景与现今社会背景的变化等。)

    当我在检查学生阅读笔记的时候,我发现“变化”是最难写好的,大多数人都寥寥数语,草草写就,不愿意展开谈论,并引用书中文字。而此刻,我需要写我读完此书的变化,我也如同学生一样卡住了:书中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成长?我对此书的观感?最后,我决定就写最普通的——我对此书态度的变化。

       知道此书是差不多四年前的事情,当时,此书一度卖到脱销。看到封皮与书的内容介绍,出于对一系列写作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也对此书不是很感兴趣,实在是怕这个作者站在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大谈特谈写作锦囊,或该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能力。但站在一线,谁都知道,让一个十人小班都写出佳作已非易事,更何况还有诸如教学计划、课时限制等因素限制着你。所以,此类写作书籍虽然我每次看完都雄心万丈,但付诸实际又总是“已是悬崖百丈冰”,冷冷的现实拍在我的脸。

       这个暑假,出于一个书香暑假的标签我买下此书并决定把它看完。尽管立下这一个目标,我还是被书的序幕打败。在序幕,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他用史蒂文斯·华莱士的《观鸟十三式》开展诗歌仿写的故事。他们花了两周学完这首有13个小节的诗歌,并仿写每一节。看到这一序幕的末尾,我不禁问自己:我是否需要看完此书?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教学所用?一个老师竟然如此奢侈地用两周的课时只讲一首诗,再进行仿写?这么不切实际!同时,另外一个我也在鼓励自己看完此书:试试吧,总归有所收获?教学一定要赶计划吗?文本量是否真的这么重要?……

       带着这么多的问号,我继续看下去,并不愿再放下去。这本在我的书架上躺了几个月的书,在今天上午最终阅读完,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对此书的态度。我想首先是作者真实的记录,写作锦囊、理念、教学计划就藏匿在这些故事中。在进行诗歌写作教学时,作者运用孩子们所熟悉的童谣帮助孩子们与清单这种诗歌写作技巧建立联系,帮助孩子们理解。再列举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节奏。接下来,全班合作创作诗歌《一棵树》,要求诗歌的每一行都要用到一棵树这三个字。为了让孩子们更有创作欲,作者还选择了鲜绿的彩笔。当学生们的句子都在描述树时,尽管他觉得学生的句子不大好,还是以提问的形式来帮助学生们扩充思路:还记得比喻吗?闭上眼睛想一想,想象一棵树的样子。你看见来什么?它让你想起了什么?这些问题让孩子们的句子鲜活起来,有的说一棵树是巨大的不动的雕像;有的说一棵树是鸽子的旅店。趁热打铁,山姆觉得孩子们准备好了,就让他们独立写作。从这里可见,山姆老师在一步步为孩子们最后的独立创作搭梯子,不管是题材选择,还是最后的创作,都可以看出山姆的良苦用心。因此,我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山姆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他呵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哪怕孩子的故事中总是充斥着暴力,当诱导孩子完成故事创作时,孩子最后没有写完时,也会反思“难道不是我在越俎代庖,在尝试那些她不喜欢的想法,给出她不喜欢的建议,破坏了原来所设想的毁灭?”他鼓励孩子用故事疗愈自己,不管是淑永还是米格尔在创作故事时其实都记录下了自己心中的困惑、痛苦;也让孩子们用故事作为自己做了坏事的坦白书,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比如书中的“成绩单失踪案”:通过山姆老师的叙述,我们似乎可以猜到的确是娜丽亚拿走了成绩单。可是山姆老师始终用模糊的字眼,因为他觉得除非自己亲眼所见,他不想下此论断。正如蒋军晶所说:“山姆给了我们当头棒喝——我们通常的技术主义倾向的作文教学忘记了最重要的因素——人。”


疑问/质疑(Challenge 对书本的思考或不解之处。关于书中内容的疑问不应只是文本型问题,也就是在书中或资料中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应是深入思考型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文本写下自己的思考,问题形式可以是如果……,会怎么样?……为什么……?)

我的问题:山姆的写作教学方式是否可以运用到国内的写作教学呢?

我的思考:尽管都是创意写作,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国内三-五年级的写作任务大都是以记叙文为主,学生需要叙事、写景、状物,而山姆的写作任务以故事创作为主,同时辅以应用文(书信写作)、自然文学、诗歌等,其中自然文学写作在国内甚少有人创作,小学写作教学就更少了。国内的写作大多是教师根据写作任务进行写作辅导再作文点评,山姆的写作是主题式创作,贯穿整个学年,并与阅读、科学等结合在一起。在写作教学时,国内的教师大多是一对多进行写前辅导,针对写作时会出现的共性难点进行点拨。山姆的教学更多是过程型写作辅导,奢侈的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给出意见,甚至教师会在辅导时帮助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可以大胆想象。最后一点在国内的教学中很难开展,即使我的班级目前只有25个学生,我很难利用教学时间挨个辅导学生写作,针对性提出建议。两者的共性在于都重视细节描写,在创意写作时山姆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完善细节,重视故事逻辑。两者都重视修改、点评。但两者的修改方式、点评又不一样,国内写作点评重大方向,山姆等国外老师的写作点评重实际操作性。我至今都记得中学老师给我的写作点评,文章立意不够深。对当时的我来说,到底怎样立意才够深才是真正需要老师点出来的。(不过也可能是我悟性不够吧。)所以与其全盘照搬,我们可以借鉴的是试着去摆脱传统的写作模式,不去禁锢孩子们的想象力;写作辅导时,多给孩子们搭梯子;尽管任务繁重,也尽可能多与孩子针对写作进行面谈;写作点评,给予操作性较强的点评,让孩子在修改时毫无头绪;在练习各种文体写作之余,尽可能鼓励学生多锤炼作品。



观点

        做老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的工作,尤其是语文老师(中文教师)。学生无条件信任你,用文字或对谈告诉你他/她的喜怒哀乐。这是我从此书以及我的本职工作中所感悟出来的。如果学生无法信任你,在写作中她/他就会有所保留,有所顾虑。这些保留、顾虑也因此成为了写作中的障碍,使得文章只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数字,是啊,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已。

      我们从小到大的写作,优秀作文选里的文字,有多少有“人”的因素?我们给写作入门的孩子一篇篇看图写话虽然教授了写作的规范,又有多少想象力的自由翱翔?而山姆在书中所列出的学生作品,无一不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比如在诗歌入门这一章节,山姆教孩子运用比喻来形容自己。学生们写“我是一块黑板,被粉笔划来划去,只是被用,由人摆布,从来也没人感谢我”,“我不是一个,而是一本书里的许多个故事。你打开我,总能读到一些事情。你读下去,因为我不会停下来不讲”……通过这些文字,你能触碰到孩子的真挚与单纯。为了保护这种信任感,努力工作吧,以真心换真心。



教学灵感:

       在书中的某一章节,山姆将评改命名为编辑意见,虽然是换汤不换药,但这四个字却如魔药一般给人以正面鼓励,仿佛我写出的作品即将要变为铅字,给万千读者阅读。我可以试一试将作文本也换个皮囊,请学生们给自己的作品集取个名字,我则化身“编辑”,年末作品集就诞生了。如果可以申请到预算,我也有时间,在学期末,把作品集编辑成册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我有时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要懒惰啊!)



关于阅读笔记这件事

        今天,我花了2个多小时按照4C的要求完成了这份阅读笔记。发现,做一份能达到老师要求的读书笔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据我对过往所教的学生的了解,能每月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完成读书笔记的同学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停在了完成任务这件事上。就连我自己,能有一下午的时间来完成一份读书笔记,也是无比奢侈了。但作为老师,我的奢望是完成任务多了,也就愿意花一些时间做好一点。做能思考的阅读者是一辈子的事情,今年不成,还有明年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在一起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