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如何学写古文

今晨,读到简友醉如泥的文章细品父子骑驴的故事,想起曾经指导一班小不点写古文的往事,记忆犹新,现演绎出来,以博简友们一粲。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山东沂蒙山区某国学堂(现行时髦叫法,即私塾。)堂主与我相遇于某一名家国学群,我后加入,按江湖行规,先入为长,我应喊她师姐,她不干,说按古文功夫高低,应喊我师兄,我不想为此纠缠不休,心想按年龄来说我大一些,师兄就师兄吧!

后来,她建了一个小群,邀我进去了,拜托我教她们学校的老师和读经的孩子们写古文,我婉拒了,哪知她鼓动这一班小不点,轮番在群里吕叔叔吕叔叔地叫。小子求知,吾岂忍拒?我即按我本人自创的教学思路,给孩子布置作业,第一篇即是改写《父子骑驴》的故事。

原文如下:

父子俩牵驴进城,半路上有人笑他们:真笨,有驴不骑! 父亲便叫儿子骑上驴,走了不久,又有人说:真是不孝的儿子,竟然让自己的父亲走着!父亲赶快叫儿子下来,自己骑到驴背上,又有人说:真是狠心的父亲,不怕把孩子累死!父亲连忙叫儿子也骑上驴背。谁知又有人说:两个人骑在驴背上,不怕把那瘦驴压死? 父子俩赶快溜下驴背,把驴子四只脚绑起来,抬着走。经过一座桥时,驴子因为不舒服,挣扎了下来,结果掉到河里淹死了!

一号译文如下:

有父子牽驢進城。路人笑曰:蠢哉,汝有驢不騎。父令子騎之。過會,他人曰:子不孝,讓父牽驢。父令子急下騎之。又人曰:父狠之,不怕子累死!父子同騎驢背。他人又曰:汝二人騎,恐壓死驢。父子急下,拴驢四足。用棍扛之。過橋。驢掙扎,掉河死之。

点评:总体不错,尚夹杂白话,“过会”太白了。句末“之”字過多,如騎之,狠之,抗之,死之,读起来别扭。文言虚词主要用于调节语气,根据内容合理使用,如之乎者也亦焉哉。

有学生问“过会”文言如何表达?我说有“片晌”、“须臾”,后者佳;另“少顷”、“少焉”亦好,“少焉”最有古味,《赤壁赋》中有。

又有问:倏尔可行?答:不行!突然的意思。

点评后,二号译文交上如下:

父子牵驴入城,路人讥曰:“愚也,有驴不骑”。父呼子骑之,少焉,路人又曰:“父行子骑,实乃不孝”。遂令子下,自骑之。又人曰:“父心狠,累其子”。呼子同骑,殊知又人曰:“同骑,无恐瘦驴亡?”,父子急下驴,绑四肢,以杖荷之,经桥,驴感不适,挣而下,坠其河,亡矣。

这个小姑娘译得不错,她笑说作弊了,几个女生合力完成的。这也不错呀!讨论写起来更有趣些。“荷之”不确,荷者扛也,《论语》中有荷蓧老人,本文是抬。

三号作品乃一老师所做:

      父子二人牽驢進城,路人笑曰:蠢哉!有驢不騎!父令子騎。須臾,路人又曰:不孝之子,自騎驢,忍心老父步行!父急令子下,自騎驢背上。亦有人曰:此父心狠,不怕子累死!父聞之,忙令子亦上驢。或有人曰:兩人騎驢,壓死瘦驢也。二人急下驢背,捆驢四蹄,抬其行之。過一橋,驢覺不適,掙脫,墜河而亡。

“或有人曰”不确,古汉语中“或”即是“有人”、“有的”之意,只用“或曰”即可。

还有几篇后交的,看出有参照前几篇的痕迹,大致差不多,就不贴出来了。

总结:本篇故事很淺顯,重复字句多,需要轉換的實詞少,前面已討論過幾个了,還有一个需注意:用棍子扛着,不如沿用抬,最好用舁,舁而行,古味最足。 

白话译文言游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们对学写古文的兴趣。古文中除思辩文中,叙记之作还是颇有趣的。大家可以找找小故事,译成文言,主要要注意虚词的运用,实词的积累与转换。一天进步一点点,一月迈进一大步,一年跃上新台阶。与同学们共勉!

文中引用部分繁简体夹杂,是偷懒复制粘贴而成,向大家致歉。本人文言功底有限,亦不善教人育人,曰师曰弟子云者,乃笑谈尔。而今,志同道合者共处一村,有乐有进步为最佳。

说我自己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白如何学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