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抖音辩护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基本上把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算法类app批了个遍。作者深深的担忧人们沉迷于短视频,动辄一刷几个钟头,影响了生活作息,不再读文章不再思考,沉迷于想象中俊男靓女,拉大想象与现实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毁掉了奋斗的信心与勇气。反正你看吧网上的文章几乎一边倒的“批抖大会”。

  下面我就努一努从几个方面为短视频娱乐辩护一下。提前说明,我的观点不是非黑即白,我也不是要辩证的看它们,只是觉得有些人可能过虑了。然后,我也偶尔刷抖音。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一百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从电影到电视,到网络游戏,再到短视频。无论哪一个出现的时候都有大量的文字工作者或者知识分子痛心疾首,高声疾呼:电影使人们不再向往厚重的阅读,看电视能让人变傻,网络游戏更是“万恶之首”不仅消耗人们大量时间,而且毁了我们年轻一代……可是这不是事实啊。电影已经是公认的第七大艺术,全民看电视的时代也没有让我们变得更好或者更坏,而网络游戏更是生发出了电子竞技,难道看完《头号玩家》的你会说真幸运我没有玩过电子游戏。既然那些当年的新新事物并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变糟,凭什么当今的新生事物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糟呢?短视频娱乐不过是给我们乏味的生活多提供了一个选择罢了,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吧。

  其次就是关于沉迷的问题,新生事物如果不能吸引到大批的人那它也不会成为新生事物了。不可否认的是几乎所有的娱乐,运动项目都设置了对人的吸引,从故事的起承转合,到各种恰到好处的反馈,到游戏规则对胜者的奖励,再到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推送喜欢的视频……所以不论是小说,电影,电视剧,游戏还是体育运动它们都提供了沉迷的可能,那为什么短视频不能提供呢?说到底枪不杀人,人杀人。沉迷于短视频的人即便不刷短视频了,他也会沉迷于游戏,体育项目,你放心他绝不会因为不刷短视频了就花时间去读《经济学人》了,而是找到下一个能戳中他high点,能让他沉迷的东西罢了。

  至于如果有人已经沉迷于游戏或者短视频,也不用过分担心。经济学有个概念叫边际,也就是新增的投入获得的新增的效益。如果你有十分钟让你做你能做的最让你快乐的事情,那无数个人就有无数种选择。沉迷抖音的人可能这十分钟就会选择刷短视频,因为这十分钟时间的投入对他来说刷短视频获得的快感最大。然后我们把人拥有的时间都分成十分钟一段,每过十分钟做一次选择,他可能前面十次都选择了刷视频,但是人不仅仅有娱乐的需求啊,人还有吃饭,睡觉,聊天,陪家人,游戏,运动,工作……的需求啊。刷短视频的边际收益总有和边际成本(付出时间)趋于相同时候,这时候再付出时间刷短视频就不如聊聊天或者吃吃饭带来快乐更多,人们也就会自动的转移注意力了,而人其实都是边际平衡的高手,只不过是不自觉而已。再说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常此循环慢慢就淡了从开始的一刷几个小时,到两个,一个,半个小时,那还是问题吗?我们回头看看,那些曾经被称为要毁了一代人的网络游戏,如果真的可以让人除了吃饭、睡觉无限沉迷的话,又怎么会一个一个消失呢?

  最后15秒的短视频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不是它创造了新的娱乐规则而是它更好的适应了当下人们的娱乐需要。其实从传统的游戏,体育项目到网络游戏尤其最近的王者荣耀,吃鸡,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单位时间内给人的快感越来越多,多到可能十几二十秒就有一个high点。而15秒的短视频可能正是与这样这种趋势不谋而合吧。就像动辄一两个小时古典音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三五分钟的流行音乐捕获大众一样,我们不能说谁好谁坏只能说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就连快乐都追求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了。

  最后的最后,极端个例是没有讨论意义的,难不成你去电击他?而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的问题,那恐怕是家长要回答的问题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抖音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