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上的学霸笔记突然就火了。
学霸们的笔记堪比印刷,一笔一划,字里行间,把知识点按思路整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学霸们在整理笔记时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和认真回想了知识的。如果一个普通人也这么认真做笔记,大概要多久才能成为学霸呢?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告诉我们:10000小时就可以。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是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丹尼尔·科伊尔。 丹尼尔·科伊尔(Daniel Coyle)是一名著名作家,其著作《兰斯·阿姆斯特朗的战争》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其纪实作品《硬球》成为好莱坞票房影片《临时教练》剧本原型。他还是《户外》(Outside)杂志特约编辑,两次入围美国杂志奖候选名单。
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则讲述了作者丹尼尔·科伊尔拜访世界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银行劫匪、小提琴手、战斗机飞行员、艺术家、滑板爱好者,发掘获得出众才能背后的通用方法。
丹尼尔·科伊尔通过大量走访,以及跟神经学领域的专家进行探讨,发现其中涉及一种叫作髓鞘质(myelin)的神经绝缘体,一些神经学家们称它为学习技能的圣杯。《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说到:当我们开启神经回路的方式正确(练习正确的挥棒姿势或者弹钢琴)时,髓鞘质就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就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髓鞘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普遍性,每个人都有髓鞘质,虽然小时候生长速度最快,但确实一辈子都在生长。
2、是通用性,髓鞘质的生长有利于所有类型的技能,包括智力型和体力型。
3、是无形性,髓鞘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在恰当的时机才能感受到。但是最重要的是,人们了解了髓鞘质这个新模型,就能清晰地理解技能。投入有效练习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就能越快掌握技能。
在这个基础上,丹尼尔·科伊尔发现了1万小时法则:任何人如果想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天才,需在良师的指引和自身兴趣的驱动下,通过技能组块化、试错体悟、关键点反复深入练习10000小时。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说讲的反复练习,不是简单无意义的重复,而是有目的精深练习: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继续练习。那种一丝一毫进步的感觉同其他东西一样,是可以在练习中感觉到的。
李小龙说:“我不怕一万种踢法的人,但我害怕一种踢法练过一万次的人”。练一万次的人,他的出腿能精确地决定了每次肌肉收缩的强度和时间间隔,面对对手的反应,也能最大程度实现自己想法。
因为在训练中,神经的传导信号沿着回路产生精确的脉冲,从而发出信号把那条线路的髓鞘质强化。所有的训练完成后就拥有了超强的神经反射线路,就是那条线路让天才们出类拔萃。 也是这个原因,人们一旦掌握了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就像我们学会骑自行车、游泳的感觉一样。
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有个关于反复练习重要性的例子。
在1934年那个暴风雪肆虐的冬天,为了执行一项送航空信的项目,飞行员们在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中纷纷坠机,20天内就有9位飞行员丧生。
3月10日一早,罗斯福把空军总指挥本杰明·弗罗伊斯(Benjamin Foulois)上将召至白宫。“将军,”总统严厉地问道,“这些航空信导致的坠机事件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可能正是罗斯福的这个问题让飞行员整体训练项目得以发展,因为早期的飞行员培训建立在优秀的飞行员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基本理念。
当时大部分的飞行培训项目套用相同的程序:指导员带着有潜质的学生上飞机,在空中完成一系列的翻筋斗和横滚特技。要是这个学生没有不适的感觉,就认为他拥有成为飞行员的能力。经过几周的地面学习,就可以逐步上机操控。受训人员的学习内容就是滑行,或者开着那种机翼又粗又短的飞机做“企鹅跳”,或者直接飞上天空,边横冲直撞边暗自祈祷。整套培训系统在当时就像是一个玩笑。一些陆军航空学校早期的死亡率接近25%。
然而1934年冬天,“航空信丑闻”事件的发生,令一群航空队高级军官走投无路,被迫尝试一种新的飞行培训——“林克飞行训练器”。
发明者林克介绍,它能教会飞行员进行普通飞行和仪表飞行——即在浓雾和暴风雪这种能见度极低的天气下,仅仅依靠仪表数据飞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比以往减半,而且所需的费用只是以往的一个零头。
当然,航空队高级军官让林克必须展示他所说的训练成果,才会采用他的训练器。
在展示当天,乌云密布,不见天日,狂风大作还下起了瓢泼大雨。航空队指挥官们非常清楚在恶劣天气下飞行的可能后果。他们猜测,不管多么勇敢,技艺多么高超的飞行员,都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飞行。正当他们打算离开机场之际,头顶云层里传来嗡嗡声,飞机正在平稳降落。林克驾驶的飞机就像幽灵一般出现在离跑道仅几英尺高的地方,轻轻触地后安全着陆,滑向那几位目瞪口呆的将军们。
军官们被这个装置的潜力震惊了,订购了第一批林克训练器。
七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急需把数千名毫无飞行经验的年轻人培养成飞行员,越快越好,同时需要保证安全。这时,1万台林克训练器帮了大忙,直到战争结束,有50万空中战士在这种仪器里训练了数百万个小时。1947年,航空队独立成为美国空军,而林克继续为喷气式飞机、轰炸机设计模拟器,还为阿波罗计划设计了登月舱模拟器。
“林克飞行训练器”的非凡之处,在于可以让飞行员的反复练习更加深入精细:停下,犹豫,犯错,并从中吸取经验。在林克训练器里坐上几小时,飞行员可以在操作面板上“起飞”、“降落”十几次;可以俯冲、失速,再调节恢复正常;可以在那个挑战自己能力极限的最佳位置上停留数小时……而在真正的飞机上是不可能冒这个险的。
那些用林克训练器训练出来的航空队飞行员并非比那些失事的飞行员更勇敢、更聪明,而只是多了一次次精深练习的机会。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说,良师的指引,通常会教授如何把一项技能分成数个模块来练习,而且高屋建瓴,能一针见血指出练习者自身难以察觉的不足之处。
《水浒传》中,有这么一段内容: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遭高俅陷害,携老母逃往延安府,路过史家庄时老母病倒,王进就住在史家庄教史进武艺。
当日因来后槽看马,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脱膊着,刺着一身青龙,银盘也似一个面皮,约有十八九岁,拿条棒在那里使。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那后生听得大怒,喝道:“你是甚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叉一叉么?”
那后生就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向王进道:“你来,你来!怕的不算好汉!
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往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那后生爬将起来,便去旁边掇条凳子,纳王进坐,便拜道:“我枉自经了许多师家,原来不值半分。师父,没奈何,只得请教。”王进道:“我母子二人,连日在此搅扰宅上,无恩可报,当以效力。”
自当日为始,吃了酒食,留住王教头母子二人在庄上。史进每日求王教头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王进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往后倒了。”
这就是良师的眼力劲。
有王进的倾囊相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史进才能打败在家乡附近少华山上当强盗的好汉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后来,九纹龙史进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三位,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七名。
而且,由于名师的指导,后来者少走了弯路,缩短了成才的时间,往往会造成某个时期内天才的“井喷”。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从师于委罗基奥(Verrocchio),委罗基奥向多纳泰罗(Donatello)学艺,多纳泰罗在吉贝尔蒂(Ghiberti)门下学艺;米开朗基罗师从吉兰达约(Ghirlandaio),吉兰达约跟随巴尔多维奈蒂(Baldovinetti)学艺等等,而且他们频繁地造访各自的工作室,以一种合作竞争的态度存在,促使了技艺的发展。
“如果人们知道我是多么努力地工作换来了我的成就,似乎也就没什么了不起了,”米开朗基罗后来说。
没有感情的投入,是不可能长久坚持练习下去的。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说,人之所以想掌握一项技能,成为领域的专家,大都源自他们的亲人、家庭、老师身上的某些东西,源自他们在之前的生命中看到的一系列景象,遇到的各色人等的触动。这种触动具象化成一个念头:我也想成为那样。
无论是学业要求、集体荣誉、金钱权力等等,都会触发自身的激情去努力投入练习。
而良师除了上面所说的作用,往往还有个必不可少的能力:维持练习者的感情投入,或者兴趣投入。通过对练习方式的难易程度设计,和不同练习方法的合理交叉搭配,搭配奖惩制度,就能使练习者忘记枯燥,全情投入练习中去,以相同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说明:任何时候,只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坚持下去、反复练习,重复再重复,你也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天才。如果说天才等于99%的努力加1%的灵感,我们准备好了那99%的努力,潜心研究,量变就会引起质变。相信,即使你与天才之间,也不过是10000小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