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城——洛阳

    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建城史,一千五百年建都史的十三朝古都洛阳,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十八岁前,除了周边的三门峡之外,再也没去过其他地方。

    一千多年前的神都,如今只留下了这个让广大本地人可以意淫的称谓,仅此而已。写一座城,可歌可述的东西很多,由于是每日一写,我就谈一下自己对每个城市的感受,或对某景某物,亦或某人某事,纯属自娱自乐,记录一下而已。

    对于我的故乡,尤其是所生活的老城区,可以从三变和三不变讲起。所谓三变,分别是旧城改造、中洲渠水和洛浦秋风,三不变则是汤汤水水、安于现状和一口老城话。

    旧城改造从小时候到现在断断续续都在进行中,尤其是近几年来,原来的八角楼拆了又重建,东南西北四大街的门面也都仿古重葺,洛邑古城因为那座辽金时期的石塔而成为了洛阳又一个新的旅游聚集区。

    中洲渠,小时候称为护城河,想必就是洛阳城周边的人工渠,防御为主。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住在渠边人们的生活依靠,洗衣摘菜,下水嘻戏,好不自在。但不知怎么了,渠水周围的排污口不加管制,越来越脏臭,人们也怨声载道;记得貌似在2000年左右,中洲渠改造,修筑了水泥混凝土岸堤,更换了自来水,一开始渠水虽小但还清澈,近几年,难受又有回到从前的迹象,不过好歹周边不那么乱了。

    洛浦秋风,古时候的洛阳八大景。到了现代,也就是洛浦公园建成以后,洛河水聚集起来,才好像对洛浦秋风的原景重现。四季分明的洛阳,秋天还是能够感受的出来,秋高气爽,凉风习习,不比郁达夫笔下的秋差多少。

    上面三个变化虽然让洛阳城改观不少,但骨子里的那种性格和习惯,依旧还是体现在三不变中。

    汤汤水水是洛阳世世代代人们的口味和生活方式。早起一碗汤,下午四点再来一碗汤,这就是地道老城人的习惯。汤的种类多样,从大众的各种肉汤,豆腐汤和丸子汤,到洛阳水席36道汤水,再到浆面条,油茶等小吃,都离不开汤和水。

    安于现状不仅只的是生活方式,有时候更是那种沁入骨子里的那种思维方式。相对于大城市的洛阳,各种节奏都慢了下来,在街坊邻居间的家长里短,在商场小贩间的讨价还价,还是在大街小巷间各怀心事的人们,都散发着那种满足当下的心态。

    一口老城话,与现在的普通话或者南方方言相比,听起来有点土,但是实在,简洁。偶尔在老城里能够听到地道的上海话,才发现那是位八九十岁的老太太,想必是建国初援建,从上海来到洛阳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形成了现在洛阳的文化和内涵,但随着人才的流失,不晓得洛阳能走多远,但不变的还是难以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日一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