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自我来到这个花花世界算起,马上就要30年整。
不算没开化的未成年时期,从18岁到30岁的12年生活经历中,我的生活理念和人生哲学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或许体现在我这些年写过的文章中,也或许流露在我的日记本里,但从来没有系统地表达过。
普鲁斯特问卷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式,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一个人的想法,显得自然而不矫情做作。
所以,我便尝试作答普鲁斯特问卷,作为我年近而立之年的一个思想记录。
关于普鲁斯特问卷
先简单介绍一下普鲁斯特问卷,它并非针对大众的统计问卷,而是作答者通过一系列设置好的问题,进行自我的三观审视。这28个问题涉及生活经验、哲学思想、道德观、价值观及人生观等各方面的问题。
它原本是一份普通的问卷,因为《追忆似水年华》的作者——普鲁斯特的作答而出名,并流行开来。普鲁斯特也由此发现自己13岁的作答和20岁的作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是用一个侧面反应了一个人思想的成长过程。后来,美国老牌杂志《名利场》还将它作为杂志的封底,请当红名人来作答。
人生长路漫漫,每个人都会经历思想的变化。如果没有记录,我们大概都会忘记自己曾经的样子。如果有幸记得,那就一定会明白:往事如烟,故人不再,唯有我们自己的成长,才是一生的主旋律。
所以呢,我下面说的内容以后肯定还会变化,因此才更值得纪念。以后,每当自己经历过一个人生阶段的时候,大概都会不定时地回顾一下。
而这个问卷的答案,对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意义。
什么意义呢?
就是向着理想而幸福的自己又靠近了一点儿。
(以下图文无关,就是一些自己以前出去玩,拍过的一些好看照片)
问卷内容
1.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
我把快乐分为三种,分别是:消费、经销、生产。
第一个,消费性的快乐就是用食、色、味等所谓七情六欲的途径,来满足感官需求。主要是借由多巴胺来刺激大脑产生快乐。主要特点是大脑不用参与思考,比如像《千与千寻》里吃美食的“爸妈”,比如看《红楼梦》作为消遣的人。
第三个,生产性的快乐就是用大脑的思考,从心灵的爱与审美出发,借由四肢、口舌等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美好的东西,并由此可以升华自己以及帮助别人,比如《中华小当家》里创造美食的小当家,比如写《红楼梦》的曹雪芹。
经销性的快乐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虽然并非完全原创,但因为这个过程有大脑参与思考,也并非纯粹的消费。故而,其个人体验肯定不止于口腹之欲,而是有相当丰富生活体验,比如美食评鉴家们,比如研究《红楼梦》的红学者们。
那么,我觉得最完美的快乐属于第二种——可以创造人生的美好和大爱的人最快乐。不过,拥有经销性的快乐已经相当不易,我同样追求它。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琴棋书画,说唱念打,所有优秀的外在才华都必然源于一个内核,那就是一个有洞见和思想的头脑。非要具体说出一种才华不可的话,我最希望能将思想外化的形式是:文字。
然而,这道题目似乎总意味着要放弃什么,感觉不太好。
3.你最恐惧的是什么?
死亡。
我将很多东西寄托于当下的生命,而非死亡,或者来世。死亡会抹杀这些期待。
很多恐惧可以通过想象出来,然后就不会恐惧了,也可以用“早晚都会过去的”来告慰自己,也就坦然了;但是,死亡的恐惧却难以名状。
4.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迷茫带点儿焦虑。
而立之年的我,仍然不知道身往何处,不知心系何人,不知从事何业。但我想,生活的本质就是迷茫的。丝毫不迷茫的生活,恐怕又会陷入空洞和绝望了。
人性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如接受这种迷茫,然后就可以享受这种迷茫。一无所有也就意味着可以拥有一切。
5.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我的父母。
他们小学学业未竟,母亲更是大字不识几个,却有朴素而和谐的生活哲学和处世方法。他们确实没有圣哲的大智慧,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庄子《秋水》篇中的“望洋兴叹”的河伯,甚至是“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的井底之蛙。
但她们却能以小见大,用最简单和朴素的方式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即便我已经大学毕业,看起来学识不少,却仍然在向他们学习。
6.你认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之年的我,其实并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而我最大的成就,恰恰是不追求什么他人既定的成就。但我不敢保证这种生活方式值得借鉴,也不敢说这种成就对别人有什么意义。
与其说这是一种成就,不如说这是一种勇气。但如果不说它的话,我便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成就可言了。我只是以自己浅薄的认识,践行着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一定能修得善果,但至少不必悔恨。
我一直说我走的是无路之行,就是那种看不清道路的行走,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无路之行,我一直走着。
7.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觉得痛恨?
犹豫不决。
在下决定之前,我总是思考很多事情,因此便很少主动地做事,也很少冒险。因此,每每回忆往昔,我总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事情。
8.你最喜欢的旅行是哪一次?
18岁的时候,瞒着爸妈骑着单车,第一次走出我们县城,去看了大海。
第一次总是刻骨铭心的,那是生命里的一颗种子。再美好的后来,都不及当初的开始。
9.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表里不一。
不过话说回来,恨是一种会反噬的情绪。有人说,我们拥有什么才会看到什么。我觉得有点儿道理,恨别人某个方面也就是恨自己的某个方面;而放下别人,也就是放下自己。可能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吧,只是不敢承认而去痛恨别人,自警。
10.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爱。
如果感情也也算财产的话,我想亲人、朋友对我的爱,肯定是最重要的。当然,其他身外财产也是重要的,但那些财产说到底也是为了各种爱。很多人一不小心,就舍本逐末了。
11.你最奢侈的是什么?
语言。
我喜欢表达,喜欢和朋友交流,从不吝啬自己的语言。而且,我认为交流是思维灵感的重要来源,闭门造车经常打造出怪物,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山本耀司不也说,“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都是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能了解自己。
12.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
肌肉酸痛。
运动过后总会出现短暂的痛苦,但从来不会担心。因为我知道它终究会化作春风一般消失不见,还能留下更加盎然的生机和体魄。所以,酸痛感自然是浅浅淡淡的痛并快乐。
13.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
责任。
人们将很多内心不可言说的目的,都包装成责任心来表达。这样美其名曰的背后,往往有更深层次的阴暗面没有被看到。我有时候甚至在想,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对自己负责罢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让自己快乐起来,只是,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快乐在很多时候是共赢的。
14.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
教育。
我对教育的理解可能比较广义,教师也只是其中一种吧,甚至也包括育儿。所有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都算是教育。但现在很多教育仍然只是有教育的外衣而已,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已。所以,我的理解可能还比较复古,是那种师徒关系。
15.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近视。
为了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我还需要借助外力,真是无奈。
16.你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好像没有吧。
遗憾的事情还是蛮多的。但是,仔细一想到那个时候的自己,我就又觉得事情的结果其实是注定的,没有必要去悔恨了。
17.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鄙视的是谁?
没有。
一个人有很多缺点,这些缺点值得我们反思和指责。但就一个整体的人来说,他有他的成长环境和性格塑造的经历,我们要么无从得知,要么知之甚浅。
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是他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很难被意识到。真正的自省,很难,很难。
18.你最喜欢男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勇敢。
这种勇敢不是表面上的胆子大,不是行动上敢于做什么事情;而是在生活中敢于面对真相,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失败,但同样如大丈夫一样能屈能伸。
这些观点在《少有人走的路》中讲“自律”的时候有说到,但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有机会可以再去复习一下。
19.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但是。
不管是想到什么事情,我会习惯性地进行反思,去想象它的对立面。这可能是出于探求真相的欲望,也出于担心被蒙蔽的恐惧。
一方面,用这个词,我可以反复验证和完善我的逻辑,尽量接近理性和完整性;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我经常无法得出确定性的结论,也很难获得认同。
20.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率真。
这里可以提一句,我原来是喜欢知性懂事的女性的。但是随着时间变化,我发现在这个物欲横流、催人成长的世界中,言行率直的性格越来越难得。而我发现自己喜欢这种品质,恰恰是因为自己缺少它。
不过还要再说一句,人好像未必可以率真一辈子,大概总是会变的。即便喜欢这种品质,并不等于期盼永远拥有它。
21.你最伤痛的事是什么?
忠孝难两全。
这里的“忠”说的是忠于自己。不得不说,我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成长,伤害了父母的期待。他们虽然并未强硬制止我做什么,他们依然尊重我,但我依然能发现他们的失落。
22.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真诚。
友谊之中,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无疑是坦诚相待。你隐瞒一点儿,你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就远一点儿。所以,就会明白:朋友多了之后,往往很难在其中平衡和协调,因为我们来不及对每一个人坦诚。
23.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体验。
可以说我的生活轨迹就是被这两个字改变的。我直至成年时,思想才逐渐成熟。从读《血色浪漫》到读《在路上》,从钟跃民到凯鲁亚克,从“生命就是一种不断体验的过程”到“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们上路吧!”。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当然,最初的影响其实是非常浅的,是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自我印证之后,我才慢慢开始爱上这种“体验派”的生活方式。
当然,说这个话的原因主要是现在一个人生活,无牵无挂。
24.你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死去?
避免肉体痛苦但不能一睡不醒
这样我就可以集中脑力体验濒死的感觉,这是“体验派”人生的最后一个难得的体验。(实现这种状态好难啊)
25.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和朋友相处。
亲情使人安心,爱情使人热烈,唯独友谊使人快乐。所以我鼓励亲人和爱人之间,像朋友那样相处,甜而不腻,亲而有趣。
26.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家庭一件事,那会是什么?
改变父母对我的期待。
希望他们知道:爱不等于期待,他们应该会少很多心里的痛苦吧。
27.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百家争鸣。
总觉得那是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有孔孟的“仁义礼智信”,有老庄的“无为而治”,有墨家的“兼爱非攻”,有法家的“以法为本”……当然,现在的全球文化交流也很密切,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亚文化也极大丰富了。不过,文化依然有主次之分,主流文化也一直占据着主舞台,甚至因为物质繁荣,社会压力加大,人们思想趋同的力量远大于分化的力量。
28.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我没有座右铭。
不过,这里可以提一下,下面这种思想认识是毕业之后产生的,而我原来的格言是:有志者,事竟成。即便我看过很多精彩的话,知道很多极富哲理的语言,但很遗憾,他们都不可能独木成林,不可能支撑起我的生活。所以,我无法将唯一一个简单的句子奉为圭臬。
写在最后
好啦,以上就是我这三十年走过的路,看过的书,经过的事,最终成为的我。或许,年份应该说成是“十二年”。毕竟18岁之前没有走出过县城,也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的我,可以说还未“开化”,也没有什么世界观……
古语有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努力修身养性提高自己,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且不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种宏大的话题,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人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当然,我们也并非那么自私,活着纯粹为了个人的成长。我觉得成长这事儿,就是在人生路上努力做事的过程中,进行有意识地自我总结,并顺带完成的罢了。
相较于真善美和爱来说,成长毕竟不是生命的主旨中心,但它值得我们努力。
——2020年5月,彦臣于北京
P.S.
望月尘 | Yann:
这里多半写写游记,胡言那时的所见所思
这里有时也写写散文,乱语今日的所感所悟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