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趣谈——我的读诗史

        回溯我读诗的历史,我联想到的是小学时代的语文课堂,老师优雅的读诗:“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的语言让人不自觉的代入其中,产生无尽的想象。后来才知道“诗佛”王维的诗读来便带有一股子禅意,那种静静的,淡淡的,若有所思的感觉让人很是惬意。那堂课老师讲什么我大概记不得了,只想起最后老师说的:同学们有心的话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夜静春山空”的感觉。我便记在了心上。

      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十来岁的小男孩儿却也不惧怕黑夜,爷爷劳累一天歇息的时候,我就悄悄推门出去,堂屋坝子边儿的大黄狗就摇着尾巴跟着我,那些日子夜色是真的温柔,我一个人行走在田野间,依傍是小山坡,坡上开满了油菜花,间或的种着大白菜,月色点亮的大地恍如白昼。稻田是银色的,远望去,坡野上高高的大樟树也是银色的,伸出手,五指也是银色的。乡间的夜晚就像是一场洗礼,洗净白天的五颜六色,洗去白天里的哀怒,留下人们梦中充实的喜乐;乡间的夜晚还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是青蛙们的狂欢,当然蝈蝈们也闲不住,偶尔还有着一阵子鸟啼。我从田间跑向山头,再绕道窜入竹林,从侧院的猪圈悄悄摸回屋内,家猪睡觉时不时哼哼两声,在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我捡起一块儿小石子儿拽去,听见了刺耳的猪叫后才蹑手蹑脚地爬上了床。

      好多次的夜里就是这样度过,偶时还约上了邻居玩伴儿,直到被爷爷揪着。不知为什么,那时的夜色一直吸引着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感觉叫做“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也慢慢的知道为什么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也能联想何为“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人类是大自然养育的宠儿,人类无以为报,却有着无数的诗人报之以诗。

图片发自App

      在之后好久的成长中,我读武侠小说,我有很深的印象是一篇写侠客“雨栏舞剑”的情景,同行友人横萧吹曲、曲罢唱词,词曰: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情景令我神往。后来学苏轼《赤壁赋》“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再有后来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传记,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我又遇着了此景。那之后 我慢慢的便察觉原来我早已离不开诗。

      我喜欢诗词,也喜欢读诗词,高三的那一年由于高考,我慢慢的放弃了吉他、民谣、口琴,放弃了游戏、篮球、手机,唯独没有放弃读诗写诗,早读的时候读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当然也必读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我赞赏李贺《苦昼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我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我赞叹王勃“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我思考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找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读着读着,太阳便升起来了,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的光与影很是迷人,仿佛在那明暗的对比中,时间回溯到了千年以前那个诗人的时代,那时,我总会笑一笑,心底没由的发出一丝轻盈的感慨。

        那时候读诗,只求痛快,读起来有味儿,考与不考都是无关紧要的。现在我真的为这样的想法而感到庆幸,至少我的诗情没有在那时抹杀。

                                            一栀酒

                                          2019年3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情趣谈——我的读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