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除了认怂和对立,其实还有第三选择

大家是否在职场的某一刻都碰上过这样的两难之选:

团队花了很长时间准备的方案,在最终提案时客户居然临时更改了想法,可能我们要推翻重做。一方语气如果再强硬一些,恨不得当场就有撕起来的冲动。在“默默改方案但是自己难受”和“跟客户撕逼可能把订单丢掉”之间该如何选择呢?

又比如

现在的工作公司不高还常常加班,同事关系处理得也一般般,是继续忍受目前的状况但是自己不开心呢,还是辞职找一份薪酬更好环境更宽松得工作但是承担失业的风险?

再比如

最近的两年公司业务不错,你正好处在一个上升的好时期;但是家里孩子正小,老人又没法帮忙带,究竟是怀着内疚去努力工作,还是辞职回家专心照顾小孩但是内心又总觉得心有不甘呢?

其实,在上面这些例子中,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A和B两个选择。如果我们避开心里盲区,就会发现,其实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就是第三种选择。

如何才能打开局限,看到第三种可能性呢?

第一,放下自己的情绪

在一开始的几个场景中,由于个人经验的原因,我们往往被带入了情况A导致愤怒;或者情况B导致郁闷的个人主观情绪;一直到自己现在处于应激式的情绪中,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激发自己情绪的事情,是不是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或者结果。

跳出情绪的屏蔽后,强迫自己选择去探寻一个其他的方案;即使这个方案在一开始可能看起来十分幼稚甚至可行性极低,重要的是我们迈出了寻找第三个选项的第一步。即使最终你选择的是原始方案的A或者B, 要将这个选择的结果认知为自己的主动的决定,而不是被情绪左右或者被形势所迫。

在受到攻击或者面临窘境时,我们往往第一反应是报复、攻击、惩罚对方;而这时候忘记了事情开始的初衷。在职场的环境中,事情本身和团队利益应该始终是我们做一个决策的出发点,在场景变得极端、场面开始失控时,区别一个专业职场人的一点就是,是不是还能回到开始这个讨论的初衷:是拿下这个客户交出满意的方案,还是看重这个平台未来的发展机会?强迫自己回到原点重新审视问题本质,再来思考是不是其他的路径也能到达我们想要的彼岸。

采取了这些步骤后,往往你会发现,或许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绝对,你认知的事情可能跟现实相差甚远。

第二,了解对方的需求

我在第一次接受职场培训时,培训老师讲的一句话让我铭记到现在:we don't listen, we reload. (我们没有在真的倾听,我们其实是在准备着回击)。很多时候在大家表达意见时,倾听的一方往往没有放空自己杯子里的水,真正聆听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意见,我们做出听的样子,其实是内心带着自己已经预备好的结论,只是在时刻寻找机会反击对方的论点。

很多冲突的产生,都是因为我们从自己掌握的信息或者预设,去揣测对方的想法,实际上对方的本意并不是这样。

你能否和对方一起创造第三种可能,很大部分上取决于你能否将对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倾听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一开始就将对方摆在自己的对立面上。

一个有效的联系,是在对方说完自己的意见后,你试着去重复一遍,用这样的句子:你刚才想说的意思是不是....尝试几次后,我相信你会发现自己的预设很多情况下都是不正确的。

通过对对方的认真倾听,也是引导对方对你认真倾听的过程,彼此卸下防备,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才能基于一个真实的基础开始构建未来的建筑。

第三,彼此创造可能

在跨国公司中工作多年,我注意到中国团队的一个弱点,就是不太擅长提出问题;相比之下,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我们更擅长命题作文,或者执行老板或客户给出的指示;而在表达自己的分歧时往往回避或胆怯。

在探索第三种可能时,我们要客服这样的定势思维。比如,当面临看似只有A和B的选项时,先不要着急做出选择,询问一下边界条件的假设,挑战一下这些假设条件是不是成立,或者有没有变化的可能。当我们面临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或僵局时,引入一个新的变量或条件,常常会打开新的局面,为矛盾双方创造其他的可能性,也就是第三选择。

此外,每个人对同一项事物的价值有不同的看法。举例来说,有的员工看重薪水的提升,有的员工追求长期的职位上升从而薪水并不是第一要务;了解对方的价值对象,有利于在设计第三选择时创造性的提出方案。

还有一种可以尝试的办法是逆向思维:也就是我们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或者引导对方站在我们的角度分析问题。比如询问对方:你如果是我,你会怎么做呢?大家都在一个角色里,会更好的去理解角色面临的困境,从而更快的对不合理选项进行排除。

总结一下,我们每天面临的诸多选择中,除了一决死战或者缴械投降,常常还会有第三种选择的可能。只有不断的村嗯自己,保持寻找视野之外的其它解法的开放心态,才会最终创造出更多的第三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24除了认怂和对立,其实还有第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