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嵌入、心智化和察觉
自身依恋安全感的标识——对体验进行一致性反思的能力——不是嵌入其中或者防御性地与之解离。
“反思的”或心智化姿态的能力,表现出对体验的一致性陈述,显现出一致性自我。
一致性自我:1)合情合理,前后一致,不会让人摸不着头脑;2)像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而不是被解离和否认弄得支离破碎;3)能够与他人的自我合作。是稳定的、适应的、灵活的和充满活力的。
换一种说法就是:有能力自由进入并协作性地反思与依恋相关的记忆,有能力构建并呈现出对早起依恋体验的一致性陈述。冷漠型承认不能自由地进入依恋的体验,它们的叙述既僵化又不完整。迷恋型的承认不能进行协作性地反思,它们的叙述既混乱又让人糊涂。
体验的三种基本姿态:嵌入体验、心智化和反思性姿态、觉察。
嵌入:过于嵌入问题的体验中——过于认同他们相信的和感觉到的,因此无法想象关于哪个体验的其他观点。应对:帮助他们进入体验的多重层次,而不是演绎单一维度的版本。在其中他们的自我保护/自我挫败的倾向使他们身陷困境,必须在非言语的领域与之协调。
要有效的做到这点,需要进行心智化。
心智化:必须找到方法,能直觉地捕捉到患者当下体验中潜在的心理状态。这是内隐的心智化,它让我们以协调的形式,去触及、共情和回应患者当下无法言说的体验。在获取这些曾经被解离或否认的,无法言说的体验后,我们必须要能跟患者一起反思这些体验,以促进体验的整合。这需要用外显的心智化,使用语言来帮助患者。通过把体验放在他们生活经历中的过去、祈祷中的未来以及当下时刻的不同情境中,对自己的体验加以理解。内隐或外显地心智化,逐渐就能使患者自行进行这样的处理。
察觉:所有心理治疗都被认为是关系的参与,这个关系能激发患者心智化的能力,或者解除这方面的抑制。心理治疗进一步被理解为培养患者察觉能力的过程。察觉被定义为“单纯的注意”——“在连续时刻的感知中,对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和内心的事情有清晰和专心致志的知觉。”Bear将其描述为:“对持续流动,此起彼伏的内部和外部刺激不佳评判的观察。”跟心智化一样,觉察姿态也有潜力促进整合。
嵌入:嵌入式体验中,我们所的风险好像在拥挤的电影院里有人大喊“着火了”。在这种情况下,内在世界胜过外部显示,无论“情况的真相”是什么。
嵌入式姿态类似心理等同,即内在世界的主观体验和外部现实被简单地等同起来。卡在这种存在方式中,就容易被困在偏执----分裂心位,分裂占了主导,自我被感受位体验的课题,而不是一个正在发起和进行解释的主题。受这种姿态的现实,我们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心理空间来有意地思考自身的体验。削弱了我们根据潜在心理状态内隐地对体验进行反映的能力——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当这种体验称为默认的选择,我们就处在自动驾驶中了,并且过多地受过的工作模型所约束,受思考、感受和行动的习惯性结构化模式所约束。
心智化:从多元视角看待已有的特定体验,提高了先前存在的模式被更新的可能性,提高了习惯性模式被“去除自动化”的可能性。心智化可以让我们有意识地努力去明白我们的体验和体验的无意识反映,对这些反应是以感受、欲望和支撑他们的信念为基础的。心智化姿态增强了我们识别和调节情感的能力。
察觉:就在此地,就在此时。能在这一刻全然临在当下,能够接受任何出现的体验,但又不被体验的任何特定方面所缠住,觉察也是不带任何评判和评估地对体验有所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