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德”

在北方民族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文化》上,有老师连续3节课向学生宣讲“女德”等内容。从网友曝光的课堂照片可以看到,课堂上的教学PPT确实出现了“男尊女卑”、“男女有别”、“妇行”、“成也女子,败也女子”等字样,这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我没有听过该老师的课,单从曝光的课件截图没有办法判断老师讲的内容有没有问题,所以我不想断章取义地发表评论。

但是我发现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女德”为何突然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二是俞敏洪发表的关于女性的相关言论为何会遭到很多女性的批判指责?三是为什么“小鲜肉”这么受到追捧而成为了“流量”的主宰?

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其实背后都有着同样的问题根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就能知道“流量”被一个个“小鲜肉”所占据的原因。

商家为什么喜欢让“小鲜肉”代言自己的产品?电影、电视剧为什么一定要用那么多“小鲜肉”来演?

因为消费者的喜好决定了商家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什么人喜欢“小鲜肉”呢?

答案不言自明。

当TFBOYS蹿红的时候,当吴亦凡、鹿晗等受热捧的时候,当肖战事件一直霸屏的时候,“小鲜肉”这个词也顺势而产生。

俞敏洪作为一个以教育为产业的商人,很敏感地发现了市场的风向,出于教育者的初心发表了一番耿直而中肯的言论,却遭到了批判,即使道歉,仍然被穷追猛打。

其实俞敏洪的遭遇正好就证明了他的忧虑是切中要害的。

而“女德”的被关注也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那么这背后的主力军是谁?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东西在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但是有一些根本性的规律却是不可能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的。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与时俱进,和谐发展。

浮躁所造成的的混沌,终究会随着时间而尘埃落定,事实的真相也会水落石出。比如“肖战”事件之前,在网上是不能够直接提“小鲜肉”的名字的,只能够用拼音字母代替,否则就会很容易被“网络暴力”,而事件之后,“小鲜肉”们的名字终于能够被提及了。

而现在“女德”这个词似乎也同样不能够轻易涉及,否则就会重蹈俞敏洪的覆辙。

我们一直在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一直是批判地继承,一棒子打死,不准提及是什么做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