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视界067|见贤思齐: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

图片发自App

生活在人间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好人”,也有“垃圾人”。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有“贤”人,也有“不贤”人。

遇到这些人,该怎么办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4·17 )

孔子好学,所以他认为,这世上有贤德之人,也有不贤的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这些,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好教材。

图片发自App

看到有贤德的人,就应当有敬重心,“贤贤易色”,向人家学习,向人家看齐,努力使自己也成为那样有贤德的人;见到不贤的人,就应当自己想一想,我有没有他这样不贤的行为?如果有,我改了没有?这也是进步(加强修养)的一种方式,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方式。

对于向人家学习,孔子是真心且自信的。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7·22)跟几个人一起,肯定有比我强的人,我可以向他学习。对于学习态度和能力问题,孔子也是自信的,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5·28 )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也一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但肯定不如我好学。孔子爱学习到了什么程度呢?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了(《论语·述而》7·19)。

图片发自App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方面是说学问、德行比我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同时,学问、贤德不如我的人,或者说学问、德行很差的人,也可以当我的老师。好的,我学之;不好的,警示我,反省一下,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异曲同工。

近年来,垃圾界出现了一种“垃圾人定律”,具体来源不说也罢。但据说其最早的起源,来自一本叫《垃圾车法则》的书,其主旨是:“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儿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运,然后,继续走你的路,相信我,这样做你会更快乐。”因此,这本书的作者建议:“能够与垃圾车擦身而过,是幸福和成功的钥匙。”

图片发自App

孔子在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很重要的修养方法。

至于垃圾界的垃圾事,不入你的法眼也罢。

图片发自App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点击下方“赞赏支持”和“关注”,关注并阅读连载《论语新视界》。
感谢一路有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新视界067|见贤思齐: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