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相机

上周日21号,逛朝阳公园书市,还看到一个摊位摆着一溜老相机。媳妇拉着我指着相机说:这你应该熟悉吧?我看了一眼说:太熟悉了。

第一个就是我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款海鸥4B,往下看还有凤凰205和长城DF,这几款相机我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海鸥4B

海鸥4B相机,是我的第一款相机,也是我使用时间最长的相机。是八十年代初学者不错的选择,缺点是过片和快门不联动,容易空过去一张或者一张里照出两张来。另外照片张数比较少12–16张,后来买了一个附件可以用135卷拍36张的了。

当年我住东花市北角湾胡同,记得离我家不远的小市口附近有家照相器材商店。自从爱上摄影后我就是那里的常客了,从显影罐(冲洗胶片)到显影盘、定影盘,大小夹子及显影液、定影液、相纸都是在那买的。

一开始自己做了一个曝光箱,只适用于120卷的一比一冲印。后来又添置了放大机和上光机,好多个夜晚都献给了那个昏暗的小厨房。说是小厨房,其实就是那时候每家每户,为了做饭的火不被大风大雨吹灭而搭建的小棚子,站起来能碰着脑袋左右转不开身,一蹲一宿也不觉得累。

凤凰205

后来同学的一款凤凰205相机放我这里时间很长,由于这款相机比较轻省方便,我也没少使用。后来我又买了一款长城DF,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以前我使用的两款相机,都是取景镜头和成像镜头是分离的,容易产生视差,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和拍到的可能有些许差别。长城DF一直陪伴着我到没钱买胶片直至放弃摄影。真是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

长城DF

那时买胶片是一笔巨大的消费,为了降低成本,在灯市口附近的一家摄影器材店,找到了大盘的电影胶片。买回家后在暗室用交卷轴缠成胶卷,这样又维持了一段,后来彩色胶片全面袭来,成本越来越高,家里又没有矿,我就离摄影愈来愈远了。

直到手机摄影成熟起来,我才又找回来一些当年的感觉。现在出去游玩我也会随手拍几张,想好要拍什么、怎么拍,举起手机一秒就足够了,轻松方便快捷。我一直搞不懂那些举着手机比活半天的,不知道在干嘛?既浪费自己的情绪,又影响游人通行。想到年在胶片时代,我都是举起相机就拍,而且相机永远处于拍照状态。举起相机的同时光圈、速度、焦距一步到位,摄影就是一门把握瞬间的艺术。

另外我觉得和摄影关系比较密切的就是文化,摄影技巧比较好学,但是没有文化你就无法赋予照片内涵,没有内涵的照片就没了灵魂。虽然木心说:“没有审美,知识也救不了你”。有知识并不一定有审美观,但是你要是连知识都没有,肯定也不会有审美观。进入新时代审丑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统一的黑底白字的招牌,红底白字的条幅,满大街穿红戴绿的大爷大妈。只能期待着下一次的文化复兴了。

文字:刘天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