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法院志相关事项的追忆 - 草稿

                            黄河清

        1986年,我刚调进市法院政治处工作不久,市委组织部组织史办公室要求各单位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组织史资料收集上报工作。沈锡帮时任政治处主任。他将编报本院组织史的任务布置给了我。因市法院之前从未收集整理过此类材料,一切需从零开始。我先釆取逐个走访现任、退休老领导的方式,系统获取历任领导任职信息,再到市委组织部调取老干部人事档案核实确认相关任职时间和具体任职信息,经过最后汇总,形成系统资料。好在当时许多老干部退休时间不长,身体健康,且大多居住在老地委东西大院家属区,组织史资料收集任务完成很快,最后形成的文字资料也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建国后我院历任领导更迭情况。由于该资料是我逐一调查走访核实所得,所以我十分珍惜,在上报后,自已还长期留存一份在手。

        之后不久,市政府成立市志办,组织编写《淮阴市志》,我院承担审判部分章节。沈锡帮主任要求我参加编志工作。因为市志编写任务远比组织史编写任务重,院长尚云十分重视此项工作,邀请原泗洪法院院长钱序舫参加编志领导工作,并抽调了黄素晴同志参予资料收集工作,后期又邀请了本院原民庭庭长庄逸敏参加市志中民事审判章节撰写工作(我负责概述和刑事部分)。在完成撰写工作后,我特意将组织史资料作为附件打印附后存档。

        到了2012年,院党组决定组织开展建院七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编写院志作为系列活动之一,时任院长刘华将院志编撰工作任务交给了我。当时领受任务时,刘院长要求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由于时间太紧,我感觉压力很大,这些情况都写在院志后记里了。但好在院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院志编纂委员会,刘华院长兼任主任亲自抓,且组织了专门班子,由我任编办主任,汪守田任副主任,抽调了赵大为、薄士军作为成员,全院各部门各负其责,全力配合,总体上是按序时进度推进完成的。但遗憾和失误也难免。比较重大的缺憾是,历任院长照片中孙仲麟一栏开了天窗。我从苏州档案馆查到他后来调到华东司法部,又了解到他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当时的学校名称我现在记不清了),发函咨询未获得照片等资料。后来院办主任郑淮在负责建设院史陈列室期间也关注此事,我们一同协商如何解决孙仲麟照片空白问题,后想到当时的华东局是中央派出机构,有关档案资料有可能在中央档案馆。经咨询,到中央档案馆查资料需省委办公厅出具介绍信,后我们通过时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仲波联系省委办公厅领导出具了介绍信,从网上发过来寄到北京。当时中央档案馆的馆长是淮安人,虽然没联系上他,但提到淮安人淮安的事,档案馆的同志还是很热情的。但结果并未如意。事后几个月,他们还不断追着郑淮和我要介绍信原件。我后来诚恳的对他们讲,我们单位在苏北,与省委办公厅的负责同志不熟悉,联络起来不方便,如专门去一趟,进省委大院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资料、照片又未查到,让我们只为介绍信原件空跑一趟值得吗?接电话的同志沉默了。之后不再催要介绍信原件。此后,我也有反省,人家也是按规矩办事,毫无错误,我们承诺查找照片很急,事后补寄介绍信原件。是我们自己的错呀,真想对他们说声对不起!建院七十周年活动结束后不久,钱斌同志来我院担任院长,其对院志的正式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后又请专业人员进一步编纂完善后才正式出版。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 。又过了十年,建院八十周年系列活动开始筹备。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了。退休前,我参与了院史馆升级改造一些具体工作。如征集史料,走访老干部等。从原副院长吕述艾、原法警大队副政委张以顺等老干部家中征集了书法作品、照片等一些有用的资料和物品,釆访了原淮海区高等法院(我院前身)院长李一氓的警卫员汪全芝(后曾任淮阴县法院法庭庭长、民庭庭长),釆访了原副院长缪翠云等老同志,联系原副院长刘荣康做了录音资料。

      个人认为,这次院史馆改造升级,不是一次普通的装修改造的升级,实际是党组书记、院长章润与领导班子一起团结带领淮安法院人深入挖掘淮海大地红色文化资源,不忘初心,继承革命传统,将红色司法文化传统融入当代两级法院司法队伍建设,并形成特色化和制度化的一项重要政治工程。我们有了这个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实物展示空间,就仿佛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行,通过殷实的历史资料和物品展示,通过历史和现实的比较,时代背景的演进,既受到了红色司法传统的熏陶和教育,又突出展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司法改革、基础设施、物质装备建设的巨大成就。院史馆的启用,不仅是淮安两级法院接受红色司法传统教育的场所,更为全国法院系统提供了红色司法宣传教育基地。我特别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工程弥补了我们当年留下的遗憾。负责院史馆具体工作的李昂(现任办公室副主任),用他的执着和智慧,找到了孙仲麟的照片。李昂是学档案专业的,心比较细,他发现孙仲麟早期名与字混用(孙仲麟,字介堂),其后,他向武汉大学档案馆发函,以孙介堂之名查询,结果查到了两张照片。院史馆还新增了淮海区高等法院的前身司法科(194O年至1942年)时期领导人钱天素(建国后主要任职苏州地委组织部长、常州副专员、省农垦局长)、万众一(建国后主要任职华中第六地委书记,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苏北行署主任、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国家农业部党组成员兼宣传总局局长)、徐禹民(建国后主要任职上海吴㳂区长、区委书记、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顾问)情况介绍。司法科,作为红色司法的摇篮,早期已开始发挥司法功效(主要办理离婚等民事案件)。他们的领导者与李一氓、孙仲麟、孙若溪分別被列为红色司法不同时期的主要领导人。

      建院八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我看到了法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干警团结一心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看到了红色司法正在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正在点亮未来,红色文化正在创造新的奇迹。我更期盼,通过进一步宣传我院的红色司法传统,扩大影响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全国法院系统红色司法宣传教育基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淮安法院志相关事项的追忆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