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头疼写什么?卡片盒里有无限话题

写作最头疼的是什么?我觉得是不知道写什么,我才开始没几天,就不知道写什么好了,欲哭无泪啊。原以为老师说的日更写作很简单,写得时候才发现太难了,每天都要抓耳挠腮,挖空心思寻找话题。无意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到《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根据书友评论和简介,我觉得这是一个挖掘话题的宝库。

作者申克·阿伦斯是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书中介绍了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尼克拉斯·卢曼基于学习心理学的洞察,使用卡片笔记写作法, 积累了 9 万张知识卡片,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第一章从写作知识、写作准备、写作能力和注意事项四个角度概述写作的基本问题。告诉我们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写作流程,让洞见和新想法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驱动力。阐述了撰写论文的8个步骤,写作需要准备的四种工具,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总结了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一是要把写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同时提高你在阅读、思考和其他方面的技能。二是要注意简洁,要分清楚三类笔记,达到群聚效应的最佳点,只存放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


三是从兴趣出发,记录学习中的闪念想法,题目、问题和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从材料中涌现出来。四是要有“成长型思维”,建立一个学习系统,以实际的方式实现反馈循环。


第三章讲述了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不要一心多用,全神贯注于每一项任务,给予不同任务不同的关注度。像专家一样由沉淀产生直觉;不占用短期记忆,把任务写下来;用标准化格式化减少不必要的决策。


阅读和理解。阅读的时候拿支笔,有选择的随时记录笔记(想法)。保持开放的心态阅读,从材料本身发现主题观点。有意识有选择的阅读,提高抓住重点的能力。把想法写下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详细阐释是最成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在阅读中学习知识。


记卡片盒笔记。把工作分解成可管理、可衡量的有意义的部分,每天记几条笔记。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思考这个想法与卡片盒内已有笔记之间的联系。告别死记硬背的办法,理解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详细的阐释,将之与其他信息以有意义的方式链接起来。把记录的永久笔记添加到卡片盒中。


发展想法。简洁精确的记录新笔记,从材料本身总结主题,与原笔记建立链接。比较笔记帮我们发现矛盾、悖论或对立,纠正想法,进而琢磨推敲,就可以产生洞见和卓越文章。不断提取笔记与其他信息建立链接,建立信息收纳的理论和思维模型。在卡片笔记许多正确向上的小改变的积累下,产生新的创意。


分享你的洞见——成稿。从头脑风暴到卡片盒风暴寻找主题:提出问题、发展主题、进行写作。将写作分解成可执行的小任务,在兴趣的驱动下一个个完成。尝试同时写多个重要或感兴趣的手稿,思路遇阻时立即转换到另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反复获得即时反馈经验,逐渐成为专家。删除对论点没用的东西,反复修改。


养成习惯。培养新习惯的诀窍在于:有策略地建立新习惯,并逐步取代旧习惯。阅读时,拿笔把最重要、最有趣的内容记下来,在卡片盒里将其转化为永久笔记,并与卡片盒里的其他笔记联系起来。只要我们养成了这种新习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凭直觉做事,借助卡片盒这个外部大脑进行思考。


从材料本身出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看到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从不同的维度看去,很可能迸发出不同的理解和想法,探讨的话题也就多种多样。通过不断记录笔记,建立链接,就可以形成无比丰富写作资源。


算上速读和整理,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三遍。但我还是忍不住自上而下的展开学习、归纳、总结与思考。我知道这是惯性使然,想要开启新的笔记模式,需要不断摸索,并结合实际进行修正,最后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模式。


记录笔记是为了收集卡片,收集卡片是为了方便写作。卡片盒笔记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在头疼写什么?卡片盒里有无限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