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学到的
01 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不管你是哪个行业的,你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找到这个行业里面,真正的牛人前辈,或者阅读一些经典著作,把你的基本认知框架搭建起来,没有这个东西,看什么书,你都觉得是在讲故事。
02 什么是知识体系?
很多人会炫耀自己的印象笔记架构,分门别类排列得非常整齐,就像图书的分类索引一样,他们称之为知识体系,其实,那只能称之为资料收集和整理。
真正知识体系里的知识,应该是自己实践后的真知,是经过“致用学习”验证的有效知识。
03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001 “加减乘除等”的方法
能力是需要把一些动作反复练习得来的。当你每一次遇到和你专业相关的信息时,都试着用“加减乘除等”的方式,做一次加工。
①加,就是再往上加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我能不能再举一个例子。
②减,就是精简
老师讲了五个步骤,但是我觉得太繁琐了,能不能删掉一个步骤,变成四个或者三个步骤。
③乘,就是组合
老师讲的内容,和我已经掌握的其它领域的知识做组合,看看是否有神奇的现象发生。
④除,就是做归纳压缩
老师讲得很长一段信息,我是否可以归纳总结成一句话、一张图或一个口诀?
⑤等,就是迁移应用
把两个不相关的领域知识做迁移,比如秋叶大叔起标题的方法,我可以不可以用来写文章?
“加减乘除等”就是快速处理信息的算法,就是你的知识体系的CPU。
002 制作“知识卡片”
1)每天一个知识点
这里的记录,并不是把它摘抄下来,而是需要符合两个条件:
a.在弄懂它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出来;
b.在a的基础上,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提炼出它最核心的信息。
唯有用自己的话去提炼、浓缩,在这个加工过程中,调用自己已有的体系,横向拓宽,从点到面,才能真正把一个知识点,纳入你的知识网络之中。
2)知识结构化
在做每一天的「知识卡片」时,如何才能更好地浓缩、提炼,同时拓展它的「触点」,尽可能跟知识网络联系起来呢?
不妨按照「结构化」的方式,事先设定好一个框架,用这个框架去思考和剖析它。
设计的结构如下:
本质:它的核心是什么?我可以如何理解它?
来源:它来自哪里?为何会产生?原因是什么?
去处:它表现为什么?我能拿来做什么?如何操作?
联想:它跟其他什么东西相关?可能会涉及哪些概念?
3)升维整合
什么叫升维呢?
两张或多张知识卡片,如果能够组合起来,合并成一张新的卡片,组成一个局部的小网络,重新提炼、浓缩出来 —— 这就是一个升维。
这是一个不断清除旧卡片、组成新卡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被清除的知识,并没有消失,它们已经在你记录和反刍的过程中,被纳入了你的知识网络,成为显性知识的一部分。
如果说结构化和触点延伸,属于「横向拓展」,那么整合升维,就是「纵向拓展」—— 唯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储存结构,以点带线、面、体,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
4)转化为行动
主动去思考,这个知识点如何用到生活中?它
可以优化我工作、学习、生活的哪个环节?它跟哪个场景是绑定的。
04 知识管理全流程:
1.信息收集:确定关键渠道,比如好书,公众号,知识星球,抖音等等平台。
2.归入收件箱:所有信息先放入统一存放点,手机备忘录或印象笔记。
3.归类文件夹:将信息归入对应的文件夹/笔记本。
4.信息加工:给每条信息添加标题和摘要,便于检索。
5.建立知识目录:对主题信息添加目录索引。
6.整理成可以被使用的知识,可以发表的文章,或者可以分享的课程稿。
05 利用知识管理系统进行写作的步骤
①立项:所有可以写的选题,或者所有我想搞清楚的问题,或者是灵感,都会一条条列在「立项」里。
②整理:在当前一段时间,如果我正在研究「立项」中的某几个选题,那就在「整理」部分,分别把这几个选题拉出来,各建一个文档。然后,对其中哪个选题有了新的理解,新的实践,就直接打开对应文档码进去。
③初稿:如果某个选题,我「整理」的差不多了,实践足够了,感悟也足够了。那就让它进入下一个阶段「初稿」,也就是把它按逻辑理成一篇能和大家分享的文章。
④成稿:「初稿」写完,进入「成稿」阶段,改改语病,改改错别字。
⑤已发布/归档:发完文章和视频,就把发布后的链接按主题粘贴进「归档」里。
目前「归档」部分可能看起来比较麻烦或者多余,但如果自己输出的是成体系的东西,那以后是可以直接盯着「归档」部分的内容,把相似主题的东西串起来,成为一个大专题的。也算打造了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我正在做的
平时看到一些好的文章或摘抄的知识,都会放在里面或者石墨文档,手机备忘录里面也有,非常的零碎,没有做过整理。
因为记得比较乱,所以在需要用的时候很难找。最近也在想用什么方法来整理归纳,今天看到你逆熵增学长用手机备忘录来记录,我才知道备忘录有分类的功能。
三、我的改进计划
从今天开始,好好整理备忘录,把记录的知识分门别类放好,并学习做知识卡片,记录知识点时一定要用自己的话去提炼、浓缩,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