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鱼

"丽丽,外公要去抓鱼了,正在喊你呢,快起来。"大概五点多,我就听见外婆在门口嚷嚷了。一听到抓鱼两个字眼,我立马从床上弹起,穿好衣服,去找外公。

稻田里的鱼,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稻花鱼。一般以鲫鱼,鲤鱼居多,个头不是太大,几两到一斤多左右。味道和池塘里或者市场上买的鱼略有不同,乡亲们都说会更香更甜些。

记得小时候,稻谷临近收割,每次只要一下大雨,第二天一大早,大概五六点左右,外婆总会叫醒我们几个大一点的小孩,跟着外公去稻田里抓鱼。外公一般都是提着塑料筒,穿着蓑衣,带着竹篾做的斗笠,穿着自己用棕叶手工穿制的草鞋走在前面,随后,我拿着雨伞或者戴着斗笠手里揣着鱼篓跟在后面。比我小的一个弟弟爱睡懒觉,一般叫不醒,只有我一叫就醒,所以外公喜欢带着我。

外婆家在半山腰,而其他大部分人的家都在山脚下,但是外公的田却有在山顶的,这种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春季经常下雨,稻谷就有收成,如果干旱,可能颗粒无收。我印象中最深最愉快的一次抓鱼就是在山顶稻田里发生的。雨过之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俩就上山了,路边上密密麻麻的荆棘,砍了又长,长了就得继续砍。外公带着砍刀(专门砍树枝的那种)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一路上其实并不平整,砍下的挡路的树枝松软的,外公把它铺在我们走过的小路上,下过雨,地面湿滑,树枝扑上去会踩的松软些,带刺的荆棘就扔路边,不挡路即可。

好不容易上山了,外公开始脱鞋下田,放水,在放水口开一个大口子稍微粗一点竹篱笆,防止大鱼逃脱。放水的口直通另一块已经废弃的田,外公一打开口子,扎好第一道防线之后,就立马跑到下面的田里去扎第二道防线,稍微细一点的渔网篱笆,避免鱼从放水口留下去又从下面跑了,用篱笆圈出范围了,基本上就可以防止它们"侥幸"逃脱了。外公在做这些的时候,我一直看着他。偶尔抬头看看远方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里曾经也是外婆经常带我来采蘑菇(下一篇详细介绍),和小伙伴一起摘野果,跟着外公放牛,割牛草,也是记忆里外公嘴里经常提到的大蛇出没的地方。

篱笆扎好了,水放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扎起裤腿,我们就开始下水了。外公首先在前面用脚开了一条道,用力把稻谷两边分开,目的是给鱼创造一条道,然后把鱼赶到道上来。外公从稻田的这头一路开道到那头。在此期间,我就负责蹲点,守在放水口,只要有鱼过来,我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一开始,鱼是顺着外公开的道的水流,游向我"驻守"的放水口,我一发现目标,立马开始展开追击,有时候在距离我五米开外,我就开始追了,可想而知,鱼儿东奔西窜,又跑回去了,于是外公又开始在另一头使劲往我这头赶,除了手势之外,还加上口头吆喝,鱼群又回到了我的阵营。这回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远远看到它们,我也装作没看到,时刻提醒自己克制内心的小鹿不要激动,待它们离我一米以内了,我就开始发起进攻了,那感觉特别类似于《喜洋洋和灰太狼》里面狼要捉羊的感觉。这样捉鱼的效果立竿见影。不过,难免存有漏网之鱼。有的挣脱了我手逃脱了,有的还挺聪明,避开鱼群,绕开我的视线范围,从我的脚边游到下面田里去了,不过幸好还有第二道防线。外公赶的差不多了,就过来和我会合,等他过来的时候,桶里已经蹦弹了不少鱼了。

待差不多我的鱼篓满了,外公便吩咐我回家送鱼,然后再回来。鱼如果不送回去,不久就可能因为缺氧死亡。于是我一路小跑飞奔回家,到家时,外婆已经用大脚盆准备好了清水在等我了。我一清空鱼篓,放下鱼,立即原路返回。断断续续听到外婆对着山上叮嘱着"慢着点,不要摔跤了。"由于已经七八点了,弟弟妹妹们也慢吞吞的跟了上来。路上,我还得照看着他们,再次上山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当时我还抱怨弟弟妹妹走的慢,耽误了时间。我一到田里,打算装鱼就走,外公立马叫住我,"喘口气,休息一下。我这马上就好了。等下叫你外婆把鱼煎的香喷喷的,加点盐,再撒点葱花,你们想吃几条啊?"

"两条。"

"三条"

"你这么小,三条吃的完吗?"

"怎么吃不完,三条还少了。"

"那我要吃四条,比他多一条。"

弟弟妹妹们互相争辩着。

外公用泥巴关好放水口,收好篱笆,穿好蓑衣,手里拎着一大桶鱼。打算走的时候还捡一下,把小的鱼放回去,只留下稍微大一点的。做完之后,他便朝正在争论的我们喊了一声"走咯!回家吃鱼去咯!"弟弟妹妹一路上继续拌着嘴,外公却笑嘻嘻的,跟在我们后面,偶尔提醒下不要绊倒,做着我们保护神。

外婆家的老房子

外公过世后剩下憔悴的老外婆

现在小村庄还有的稻田

还是爱自己山上土地的老外婆

曾经装过鱼的水缸

在城市里经历童年的小妹妹

作者,也就是本人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