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证”+“共享”,缓解停车压力

一个“开车的人都会头痛的问题”:没地方停车,怎么办?


“车”与“位”的现状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超3.64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3.2亿人。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保守估计我国停车位缺口超过5000万个。

(吐槽:发达国家常设有专用于停车的基础设施,而我国的地价房价寸土寸金,so……)

单从数字上看,这一问题是令人绝望的。但换个角度,我们平时在上下班高峰时,最常遇到的是高架路上的“移动停车场”现象。显而易见,不是所有车量都需要在同一时间,老老实实停在自己的车位上。所以,这也就是我们解决停车问题的突破口所在。

开车的你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当你外出到达目的地时,正打算就近寻找一个停车位,突然看到路边的整排车辆中有一处空位,于是你兴高采烈的打算将车停到那里。但到了眼前才发现,地上有着锁住车位的障碍物。于是一声叹息,继续寻觅你的“真命车位”。

藉由上面这一段描述,不难发现,其实并非完全没有停车的空位,真正稀缺的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开放停车位。

所以如何搞到处于闲置状态、同时又对外开放的车位呢?



目前的缓解方案与思路

结合目前现有的一些产品,加上一些个人的设想,总结出了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方案①

设计一款专门用于搜寻附近闲置停车位的APP,其实美国此类的APP已经有很多。我个人有使用过的,例如ParkMobile。

这一方案或许会有些效果,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差异,前文也有提到过,就美国而言,许多城市里专门设有用于停车的多层基础设施。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在美国,你可以没有房子,但不能没有车。由于公路交通是其主要的交通方式,所以配套的停车基础设施也就相应的有着充分的重视程度。中国目前的状况,房地产过于火热,这令本就人口密度较大、车辆较为集中的城市的土地规划更加趋向住宅建筑。单纯的搜索闲置车位,而不是解放闲置车位,似乎不足以更好的缓解目前的车多位少的状况。

方案②

尝试通过共享经济解决问题。通过奖励/收益机制的建立,鼓励车位拥有者积极分享车位,从而释放更多处于闲置状态的停车位。想要彻底解决车多位少的现状,目前来看还暂时不具备客观条件。这个方案的理念好比杂技中的“抛球”,两只手想要拿住5、6颗球是很困难的,但是借由将球抛到空中不断轮转的方式,却可以相对容易的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共享经济,类似UBER、滴滴的商业思路,让拥有车位的个体、商业组织,与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有机会更加合理的管理、经营自己的车位使用权及使用时间。同时,积极与物业管理类的组织机构合作,将分享车位所获收益的一定比重给予物业管理机构,作为维护车位所在区域秩序的佣金/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正常轮转车辆,缓解停车压力,同时给予分享者与管理者获相对应的收益,发挥共享经济的优势所在。

如此设想是着重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将平台、分享者与使用者,三者间建立起了密切的利益合作关系。但这其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

a、信任问题。尤其对于私人车位而言,共享自己的资源给完全陌生的人使用,在信任全无的情况下,有着相当大的难度;

b、平台运营成本问题。如大多共享经济产品一样,高额的运维费用是不可避免的。从最初的网约车,到去年火爆的共享单车,都是通过燃烧钞票从而换取市场竞争力;

c、交易成本问题。参考普通的路边收费停车与商场停车场的价格(笔者生活在某二线城市),如果以4元/小时定价,其中一定比例付给平台公司(参考早期UBER与驾驶员的25/75分配比例),再除去其他管理费用,每小时的收益将会低于3元/小时,甚至更少。

两则解决方案当中,①中所使用的方式相对表面化,缓解压力的能力较弱;②中所提供的构想似乎更有缓解压力的能力,但信任问题及成本问题是主要矛盾点。



方案③ —— ParkingBlock

通过“通证”+“共享”,互补式的解决方案。

1、建立共识。[one for all, all for one.] 使用ParkingBlock服务的用户,通过提供优质的停车场所(参考如周围秩序、使用时长等),或者推荐使用优质的停车场所,获取奖励。并鼓励每一个使用者能够获到良好的停车服务的同时,积极成为同样的优质分享者。通证的引入,明确了平台、分享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共识机制,弱化了彼此间的不信任感,任何一方无需信任具体的某一个人,只需要确认机制的安全、有效即可。所有使用记录、评价及相关信息全部登记在链,几乎无法被篡改,这也为“选择分享”、“选择使用”以及奖惩措施等提供了清晰准确的判断依据。

2、前期推广。推广活动前期赠送KYC个人用户一定数量的代币,并且邀请新用户加入ParkingBlock分享、使用停车服务,额外赠送代币奖励。所有奖励通过2年时间,逐步解锁发放到用户的账户内,通过每日登陆的方式领取,从而增强用户粘度。KYC奖励的方式有助于短期内吸引到更多用户使用ParkingBlock的服务,并且KYC用户的增多,也有利于增强产品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另,大型商业综合体等拥有大量车位的用户,推广期间,每位前往使用停车服务的消费者所产生的收益,会配比一定数额的奖励。

3、运营规则。通过a.私人分享自有车位b.组织机构分享公有车位、c.物业管理以及d.给车位描述恰当的标签点赞(便于用户选择使用)4种方式,可以获取代币奖励;给车位添加标签,需要支付一定的代币作为费用(广告费),所有广告费用于奖励【给车位描述恰当标签点赞】的用户们;停车使用者所支付的费用+平台提供代币(数额每年衰减),用于奖励车位分享者与物业管理者,配比为9:1;代币总量固定,永不增发,按比例分配至各渠道。   

4、主要应用场景。作为缓解城市车位紧张现状的一种缓解方案,实际的应用场景a.日常出行。日间外出办事等情况无处停车,停在街边被警察叔叔贴了罚单?通过手机客户端可以提前预订目的地周边分享状态下的车位,节约时间的同时,避免违规停车;b.夜间停车。对于没有私人车位的车主们,下班回家,小区内及其周边的可停车区域全满?可以使用ParkingBlock服务,寻找并使用您的住所附近写字楼、商圈,或其它原本处于限制状态的停车区域了。

5、社区建设。每一个通证背后都对应着一个社区,社区机制的建立健全,对于一款产品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向良性的社区建设,可以在优质的服务体验之上,发展出许多衍生功能,比如租赁、社交等功能。同时,社区还用户反馈的渠道,每日可反馈建议次数,对应ParkingBlock的每次使用次数。

6、相对优势。相较前两种解决方案而言,方案三融合了通证经济与共享经济的优势,尤其在方案二的基础上,a.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性,尽可能的削弱了产品使用者心中的不信任感;b.并且剔除了传统式的媒介,可以令用户获得端到端高效、低成本的交易红利;c.借由促进通证的流通、使用,将原本的“烧钱”运动,转化为创造价值的商业活动。

7、缺陷方面。a.只能起到缓解车位压力的作用。前面有提到,车多位少的现状只能通过扩展此类基础设施建设从,从而实际解决这一问题;b.对于局部车位紧张的重灾区,可能不会有明显效果。如市中心等人流密集区域,这一解决方案很难有所帮助;c.涉及到公共区域车位的部分,执行复杂。作为公共基础设施,这一部分需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的基础上,才能考虑具体的实施情况。且范围分布广发,具体执行过程有相当的复杂程度。

以上,是我对区块链技术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的一些设想。各位如有好的建议,或有团队对该项目有实践的想法,欢迎随时联系,与我进行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证”+“共享”,缓解停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