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盘「民宿流量之流量模式」十方九张机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六韬引谚》

同理,

上篇,我们讲了流量中的变量,发掘其中的有效流量,

本篇,我们继续讲流量,来更透彻的理解商业本质。

在主餐【营销策划】课程中,我们讲过一个逻辑:“引流品+利润品”,牺牲引流品的利润吸引流量,再通过其他利润品来赚钱。

很多人会联想到“免费”。

我们之前说过所谓的“免费”,其实都是通过“二段收费”,将商品的成本进行转移。

“二段收费”的本质,其实也算是“引流品+利润品”。

以前我们说的更多指“我向你免费,然后向另一个人收费”,

也就是你常听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

比如百度,我为你免费提供搜索服务,但是向广告主收费。

而“引流品+利润品”,

通常是指“这个商品便宜,但是那个商品贵”,

是向同一个人收费,你也可以理解为“羊毛出在羊身上”。

为了更好的理解下“引流品”的逻辑,是如何改变企业竞争格局的,

我们可以举一个真实商业世界的案例来讲讲,

中国互联网有三大巨头:百度、阿里、腾讯(昵称:BAT),打得不可开交。

你有没有想过,BAT的业务各不相同,百度是做搜索的,阿里是做电商的,腾讯是做社交的,理论上是不同行业的,为什么会打架呢?

你见过卖汽车,和卖冰箱的打架吗?你见过理发店,和卖水果的打架吗?他们有什么好打的呢?

但是从行业来看,

社交向:百度自有体系内的有贴吧;阿里有淘宝微淘、直播;腾讯有QQ、微信;

视频向:百度有百度视频;阿里有优酷;腾讯有腾讯视频、爱奇艺;

金融向:百度有百度钱包;阿里有阿里金融;腾讯有微乐分等;

旅游向:百度有百度旅游;阿里有飞猪;腾讯有携程、同程;

数据向:百度有搜索数据;阿里有购物数据;腾讯有社交数据;

阿里投资战绩:https://www.itjuzi.com/investfirm/48

腾讯投资战绩:https://www.itjuzi.com/investfirm/45

百度投资战略:https://www.itjuzi.com/company/24689#financing

以上,

仅仅只通过行业交叉都可以看出资源竞争的争夺,都在抢夺行业领地以占据一席之地。

因为从商业的角度看,搜索、电商、社交,其实并不是BAT其本身的“产品”。

我们并没有为使用这些“产品”,从搜索资料、比较商品到沟通交流,支付过费用,我们仅仅付出的只有个人时间与个人数据;

为什么?

因为搜索、电商、社交,其实只是BAT的“引流品”,

其本质目的都是获得同一种资源:流量。

简单来说,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可以分为两种,卖流量和卖产品。

卖流量,就是手持用户找产品;而卖产品,就是手持产品找用户。

百度、阿里、腾讯,

虽然“引流品”各不相同,但都选择了“手持用户找产品”,也就是卖流量的商业模式。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针尖对麦芒的竞争对手,抢到流量后,他们把流量变现的“利润品”各不相同。

百度的利润品是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广告,也就是我之前说的SEM(这也是百度为什么被爆出“魏则西事件”后如此大反应的原因);

阿里的利润品是淘宝直通车(千人千面、钻展、猜你喜欢等)等电商广告(2017财年,广告收入约占阿里电商业务收入的65~70%);

腾讯的利润品,是会员服务和游戏(单王者荣耀一款游戏的利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近年收入500多亿)。

通过放大“引流品+利润品”的逻辑,

BAT把卖流量做成了巨大的生意,并因流量资源的稀缺,而开始跨界争夺占据“新领地”。

李彦宏甚至说:在PC时代,流量为王。这种商业模式,我们甚至把它叫做“流量经济”。

这里额外插一句,

其实看小米公司、360公司,也可以看出端倪,以行业降维打击的形式,对客户的杀毒软件免费(引流品),对商家的广告收费(利润平),再打造网络安全生态链,从浏览器到杀毒,从PC到手机,从软件到硬件,逐渐覆盖越来越多的行业,直至环绕包围住你的大部分时间与空间。

降低引流门槛,扩大流量增速,提升转化比例,

流量经济的战争,其实就是“引流品 + 利润品”的战争。

看完BAT的网络争斗,理解了流量经济的底层逻辑,

我们再来看看,线下的逻辑是什么。

在线下,几乎每个万达广场里都有个很大的沃尔玛,有的甚至占据两层楼的面积。

但是沃尔玛占万达那么大面积,租金却很便宜,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首先要理解,万达的产品是什么?

它的产品不是购物中心里卖的那些东西,它的产品是地理位置,是土地,是地产,更具体的说是它的铺位面积。

万达用很便宜的租金,换取沃尔玛的入驻,其实就是相当于用“利润换流量”,吸引大量购物人流。

有了大量人流,沃尔玛旁边的铺位就变得有价值了。

于是,万达就把它们,用更高的价格租给珠宝商、手表商等等,赚取更大的利润。

租给沃尔玛的铺位,是万达的“引流品”;

租给珠宝商、手表商的铺位,就是万达的“利润品”。

所以,BAT和万达,线上和线下,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都是“引流品+利润品”的商业逻辑。

如果我们把互联网商业模式叫做“流量经济”,那么“万达们”就是“线下的流量经济”;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把“万达们 ”叫做“商业地产”,

那么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网络商业地产”。

为什么BAT会和商业地产此消彼长,相爱相杀?

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流量业”的竞争对手,都是靠卖流量赚钱,只是各自的引流品不同而已。

无论行业如何变化,

无论模式如何变幻,

商业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一个是供,一个是销。

“供”的核心能力是卖产品;而“销”的核心能力,就是卖流量。

最后,

追根溯源找到末端,

商业的本质不仅仅是这些,

至少以现在的认知来说,

“时间与空间的争夺,必然会成为商业的终极战场”

消费者们花费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他们每一次消费支付的时间,

而在其中最为突出,不是看电影,不是吃饭,而是旅行住宿行业,

所有的体验,本质上也都是时间堆积的现象。

所以,回到我写的第一篇文章,

作为旅行住宿行业,

未来商业价值无非两种:

一种是帮助用户节约时间,

城市出差有可预估可信任的服务与品质的快捷酒店,就是需要便利,睡好觉上好网交通便利;

另一种则是帮助用户美化时间,

在时间与空间上体验更加美好的事情,家庭团聚亲子旅行,绝不是将时间浪费在问路导航、寻找当地口碑店铺、打车找景点等事情上,而是需要周全安排与贴心服务的吃好、玩好、住好、行好一体化,这就是旅行住宿行业所可以提供的时间与空间的美好体验。

产品获得用户也无非两种:

一种是让他上瘾,拖住他的时间,

视频、游戏、社交都无非如此;

另一种是体服服务,优化他的时间,

滴滴打车、美团饿了吗、淘宝京东都无非如此;

而我们旅行住宿行业,更是如此,

因为是“大规模”的生意,涉及众多,覆盖太广,占据时间空间,

我们可以细化环节,在产品不同阶段,为客人提供不同模式的服务,

正如,MC CEO所说:所有争夺时间的事情,都是我的竞争对手。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发言,与大家一起过过招。

也别忘了把这一课的内容,

分享给你有民宿运营需要的朋友,也许能够帮到他。

— End —

欢迎分享与扫码订阅,

我的「知识星球」,

只讲民宿运营B面,

从产品、渠道、营销,到闭环执行。

微信公号,免费「头盘」文章,

知识星球,付费「主菜」、「甜品」文章,

加入后三天内可以退款,

每周民宿咨询,媒介资源,

还有更多民宿运营、数据等实操干货知识。

因为无论文章长短,还是免费付费,

我都只做业界良心。

买我一年:365元/年≈30元/月≈7元/周≈1元/日

相当于是:一顿午餐≈一场电影≈一瓶酸奶≈一根冰棒

十方九张机:独立民宿运营顾问 -

品牌、营销、运营等商业合作,

微信公众号后台咨询联系。

一副存在争议的卡拉瓦乔油画《朱迪斯斩杀敌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头盘「民宿流量之流量模式」十方九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