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要学会这件事

​最近,公司在清理人员,主要是做业务的那一批。

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她的同事、部门经理都认为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努力的员工。但是她的业绩实在少的可怜,他们向领导求情,能不能留下她,再给她半年的时间?

但是,遭到了领导的拒绝。领导是这么回绝的:“如果她真的很认真,她真的很努力,从入公司至今,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交出业绩仍然如此惨不忍睹,你认为再给他半年的时间,能挽救得回来吗?”

确实,这不是给不给半年机会的问题,两年都没有做出来,凭什么保证半年就能够起来。优胜劣汰的机制,从一开始就存在。

这也是自然规律,是公司的常态。业务做不出来,公司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养一个没有效益的人,公司从来都不是慈善机构。

这小姑娘我认识,是我们隔壁部门的,每天我们下班后,她还在办公桌前,每次跟客户交流前都非常仔细的,来跟我们确认资料。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也觉得他并不可靠。

因为每次过来,都是问同样的问题。刚开始我们认为她大学毕业,可能知识掌握的还不到位,不耻下问还很谦虚,于是我们回答了他。

但是第二次,没过几天,又来问同样的问题,我们耐心的答复了他。可是她还会问,第三次、第四次,甚至第五次。

她每碰到一个客户都要来问一次,我想这应该不只是外界的问题了,是否应该自己从自身角度考虑一下问题所在。

我们可以理解,第一次,不清楚,不知道。给了了一次答案以后,第二次经过多天以后,可能脑子里印象模糊了,需要再次确认。但是,事不过三。

对于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记拿笔记一下,下一次翻一下,发现第一次的问题记得不够清楚,第二次咨询完了以后再进行补充。

如此细心的能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做笔记的人,往往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次两次一遍又一遍的来进行咨询他人,同一个问题的事情,反复问,重复问,就会引起他人的反感,更会认为这个人“孺子不可教也。”

在工作中,我们确实会问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咨询老员工,咨询有经验的同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麻烦他人,就是罪过了。

每个人都要学会独立思考,需要总结自我,今天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应该要怎么改?被领导批评了,被客户嫌弃了,要如何找到更完美的方法,解决问题?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学会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总结自己的办事效果。而不是一味的,找个他人来做指导,别人也很忙,而且帮人是情分。

否则别人看上去再努力,再认真,也不知道你在努力什么,也不知道你在认真什么,到最后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无所获。

我经常跟我们部门的小姑娘说,事情要自己做。不是说我不告诉你,而是任何事情,我希望你能自己考虑。

这里每一个空格,每一个步骤,每一件事件的处理过程,要如何去做?脑子多思考一下,一个方便记忆,另一个凡事皆有因果道理,知道他的目的在哪里?他的原因在哪里?

虽然操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但是,任何的熟能生巧中,他有逻辑存在。

其中的原理都是相通的,也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明白,这里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知道了原理,就不会那么轻易的忘记,就算忘记,也可以通过原理,能推算出应该怎么做?

我不喜欢听有些员工说,我没做过这个事,我就不会;或者你们没人教过我,所以我不会。

任何事情,老师也只是教个大概,你要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把它融会贯通,才是自己应该要做的。

如果做不到,不明白。那么就是假努力,假认真。当别人认为你很努力,很认真,态度确实是好的,另一方面却是进行自我的麻痹。

我这么努力了,这么认真了,还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是他人的问题。

但是从来不会想想,自己的努力和认真有没有在点上。有没有得到事件的精髓,得到原理,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小的时候,我们语文听写错了,英语单词写错了,老师经常会罚我们抄10遍,20遍,50遍。

我们总是会觉得没有意义。但是老师的目的,就是让你在字面上,比如单词,比如词语,前面为什么会听写错没写错。他通过反复的抄写,加强记忆的深刻。

通过反复的练习,加强加深记忆,加强习惯,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但是有些人,他没有感受到老师的用意,比如在抄写英语单词的时候,他就把一个单词分开一半来抄。前一半抄完十遍,后一半在抄十遍。此时,他只是完成了老师的要求,但他不明白老师的用意,最后仍然默写不出来。

所以,凡事要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反省,知道这事情所在的意义和背后的目的,根据这目的,采取合适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否则感动了自己,感动了他人,目的却没有达到,还被落下一个“脑子不太好使”的下场。

努力是要用巧劲,而不是用蛮力。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大步向前,靠近最终的目标,而不是零碎细步,频率很高,用劲很大,却是在原地踏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中,要学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