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风险管理杂谈-风险的考量(九)

风险的考量(九)

我们上期说了风险偏好与预算之间的关系,预算的制定应与风险偏好挂钩,以体现出公司战略决策达成的共识对未来经营管理的影响,这同时也是风险偏好在量化方面的展现形式。这期我们聊一下风险偏好在定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偏好的制定能如何防范黑天鹅事件对于公司所造成的影响。

在这之前,我想再解释下风险偏好。尽管在实际的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偏好的制定更像是一项工作,只是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一部分,不过如果我们换一种看法,不如将其作为一种风险意识传播的手段更合适。因为工作即任务,需要派到某个单位或个人身上,这无疑将风险偏好的重要性降低了。而且当风险偏好成为一项工作时,势必会与其他工作存在区分,实际工作过程中,部门间的利益纠纷也会使得风险偏好被逐渐隔离,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理想的风险偏好,应作为管理层一种思想的共识,融入到重大经营决策当中,而不应完全的被隔离,虽自成体系,但对经营决策的指引作用却相当有限。

承接上段,我们会更好的理解风险偏好的定性作用。如果管理层能够达成对公司未来风险偏好的共识,即说明以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对公司目前想要承担的风险有一致的认识。只不过,想要承担的“风险”在这里可以被表述为业绩、利润、发展目标等等。我们再重申一下经营目标与风险的联系。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只要公司仍在持续经营中,自然会承担所对应的风险,因此在业绩、利润、发展目标当中,实际上已包含公司对于内外部风险的看法。我们假设经营管理层经过充分讨论沟通后,最终得到的目标是较为理智的,符合公司当前发展需要的,即公司承担的风险水平与当前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较为匹配。在市场过热的环境下,公司大概率会超额完成早先制定的经营目标,而在追求超额业绩的过程中,公司自然也承担了超出偏好共识的风险量,这些风险量属于公司不在计划内的,且有可能对公司自身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但并非超出的风险量一定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从财务角度而言,每家公司对风险的承受都会存在最大容量,超过最大容量,一定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甚至不需要真正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例如因公司资源投放过多致使现金流紧张,最终无法及时回笼资金导致破产)。而风险偏好并非风险最大容量,是在公司最大容量之下,想要去承担的风险量。因此在风险最大容量与风险偏好之间的地带,即为超出偏好共识的风险量。超出的风险量,更像是一种风险缓冲地带,用于提醒公司目前所承担的风险已超出预期水平,是否应逐步放缓发展步伐,以避免在过热环境下一味业绩冲刺而导致重大亏损。

在定性层面,由于这种预警缓冲机制的存在,更好的帮助管理层理清目前市场及公司现状,选择合适稳健的发展道路,做到既能规避黑天鹅事件造成的严重损失,也同时追求部分超额业绩,保障公司持续长久经营的发展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险风险管理杂谈-风险的考量(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