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善友教授《非连续性窘境》

今天傍晚的时候,学习了李善友教授讲的《非连续性窘境》,因为前几天一直在读王东岳先生的《东西方文化的溯源与东西方哲学》,有王东岳先生的理论基础做铺垫,所以在上善友教授的课的时候顺容易进入情境之中。

话说非连续性是人类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任何强大的人类文明都可能陷入非连续性窘境。非连续性窘境在文化上体现为思维遮蔽性,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对于外在生存结构的抽象化。初期对主体的生存起到维护作用,但是文化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而外在的生存结构确在不断变化,最终文化会从原有的维护作用变成戕害作用。孔子的儒家文化源于并适应东方农业文明,使得中国在农业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正是由于儒家文化的强势产生了巨大的遮蔽效应。使得中国难以自发的进入工商业文明,这种文化的非连续性让近代中国进入了漫长的悲剧时期。任何文化都会在时间性上呈现这种规律。

因为中国的地理地貌及生存环境,缔造了影响至今的农业文明,也是世界唯一没有被破坏留存直至今人类文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明,不断的演化与迭代,所产生的文化与思想,都是在农业文明的大前提下的进一步演化与迭代,即使偶尔会出现商业,也会受到强大的农业文明下所产生的文化思想的压制与打压。西方因为商业的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思想,与对世界本质与人类认知等的追问,在东方农业文明里面找不到任何痕迹。当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生产力必然会被新的生产力所取代,那么早已经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科学领域走在前面的西方文明,必然会战胜农业文明为主的东方文明。由此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在外在的生存结构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首先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溯源与差异,根据自己实际状况不断调整自己,建立新的思维模型,作为我们行动指南。

非连续性窘境表现为科学的不可通约性。在科学范式的转换过程中,新思想与旧思想不但不能兼容,甚至都不能比较。即使最客观的科学家,面对客观的科学证据,科学范式的转换仍然十分困难,普朗克发现了能量的量子化传递,却仍然笃信连续性的经典力量,爱因斯坦与建立的量子力学,彻底推翻了牛顿的经典理论,但是,他却被禁锢在牛顿的机械性世界观,无法接受到量子力学所建立的非确定性世界观。非连续性是人类思维中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让人类在不同的领域中陷入了同样的窘境。然而非连续性也有其积极的一方面,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发现第二曲线,让我们打破非连续性窘境,实现非连续性增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李善友教授《非连续性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