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是首都
中国历史上,西安是一个很重要的城市,唐朝以前,很多帝国都喜欢把西安作为首都。从宋朝开始,就不再把西安当成首都了。
西安没落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
经过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开发,到了隋唐,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产量开始赶超北方。长江下游地区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函谷关以东的黄河下游,因为地理变迁的原因成了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黄河下游成了新的产粮基地。
这两个区域的快速发展,让关中的经济地位变得越来越低了。此时,中国的军事地理进入了一个失衡时代:关中拥有地利优势,却失去了经济优势。
隋炀帝的办法是在洛阳和扬州这两个大粮仓设立新的行政中心,并修建大运河,转运粮食。但三门峡河道经常造成沉船事故,导致向长安运粮的成本变得非常大。
选择新首都既要是战略要地,有关隘天险可守,又要容易补给,靠近粮食产地。赵宋选择了河南开封汴梁,虽靠近长江区域和华北平原这两个粮仓,但地处平原,除了黄河,无险可守,必须要养很多军队来保卫首都安全,这样就给国家带来了极重的经济负担。唐以后的历代王朝放弃关中,寻找新的首都,并最终选定了北京。
了解客观的历史,才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金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密码
密码主要是用来传递一些隐秘信息的暗号,它的出现最初是君王或将军为治理国家、指挥军队创建的一套有效的通讯模式,目的是让自己人收到信息并能知道其中的意思,而敌对方哪怕得到也没有价值。密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为了确保通讯安全,每个国家都会设立密码部门,任务就是设计和使用更加安全的密码。
相对地,敌方的解码专家则努力破解对手的密码以获取机密,密码术的演化史就是编码者与译码者之间的战争史,他们的胜负甚至可以影响历史的走向。
密码可以说是权力与阴谋的产物,历史的标点符号是密码打上去的。随着现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密码专家综合了数学、语言学、统计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各个学科的力量,使密码技术发展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影响和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可程序化计算机的发明让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的拉锯战变得更加白热化,也让密码术进入了智能时代。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家的战争,因为战争中首次使用了芥子气和氯气。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学家的战争,因为它是以原子弹结束的。所以,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是数学家的战争,因为数学家掌握了信息这一重要武器。
《码书》金句:进行原创性的研究时,要想爬上顶端,就必须当傻瓜,因为只有傻瓜才会持续不断地尝试。
算法
我们即将进入一个由算法主导或支配的世界,AI智能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有的人对智能产品心怀恐惧,总担心有一天自己的饭碗被AI智能所取代,甚至人类都会被AI所控制。
很多艺术家都无法说清自己的创作过程。神经学家研究发现,无论是绘画还是作曲,人类不是大脑先有想法,然后命令身体执行,要想AI进行创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源代码和数据。
要想让机器学习,首先必须有大量数据,然后在数据上进行总结提炼。我们现在经历的人工智能革命本质上就是由数据引发的。
其次是源代码。在编程人员眼中,艺术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编码,而源代码就是艺术创作最底层的逻辑。在AI领域里,艺术和数学有很多相通之处,艺术创造的逻辑跟数学逻辑有很多相通之处。
最后是学习阶段。当程序员从大数据里面总结出了教材,又编辑了源代码之后,AI就进入了学习阶段。先是根据原有的数据进行基础学习,然后就是强化学习。
创造力实质上是人类同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但AI智能却不同,它的创造并不会产生情绪的变化,它也无法体会和理解观众或听众的感受。
人与AI在未来最好的相处方式一定是共存、共赢,而不是控制与竞争。
《天才与算法》金句: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数学,数学思维帮助我们理解算法,引领人们去认知创造力的本质。
挽救文明
文明不论是日常生活中所指的“礼貌”“修养”,还是人文学科中强调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都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整个人生赋予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失去文明,或者文明堕落,导致的政治暴行,尤其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纳粹主义,彻骨地提醒了我们挽救文明的重要性。挽救文明就是挽救我们自己。
语言是人类智慧、思想和文明的象征。拥有了语言,也就挣脱了沉寂,它带来了自由和解放。语言的使用,意味着人类开始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
语言的力量,就是我们向内心深处探索的力量。通过理解高贵、微妙和深邃的思想,理解文雅、崇高的情感,我们的眼界和同情心会不断扩大。只有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真正人文的源泉和精华”。
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永恒性。语言和所有事物一样,也有自身的边界和局限性。对沉默的赞美,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没有发出声音,失去了自己的语言。但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语言的沉默指的是语言的贬值和非人性化。
不能轻易迷信和固守传统观念,必须随着时代去更新知识和思想,用批判、反思的意识面对现实,只有这样,批评家才能建构更多人文关怀和人文价值,抵抗虚伪、堕落和非人道的行径。
《语言与沉默》金句: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冰镐,砍碎我们内心的冰海。
粮食作用
对于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各民族来说,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不同步。这种发展的差异造成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有文字的先进社会征服或消灭了其他落后类型的社会。
粮食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进化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粮食生产的出现,才导致了枪炮、病菌和钢铁的迅猛发展,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文字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力量,用文字来传播知识可以做到更准确、更大量和更详尽,在地域上可以做到传播得更远,在时间上可以做到传播得更久。
文字同武器、病菌和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一样,也是一种现代征服手段。
所有独立发明文字的国家例如墨西哥、中国和埃及,和所有早期对这些发明出来的书写系统的采用,都涉及社会等级分明、具有复杂而集中统一的政治机构的社会,这种社会与粮食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早期的文字就是为这些政治机构服务的,如对王室宣传、史实等。
非洲是人类起源最早的大陆,但是反观现代社会,似乎非洲是最落后、最贫穷的国家。这推翻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
在发明的传播中,最容易产生和接受发明的社会,是大陆上的一些根基深厚的社会。在这些社会中技术发展最快,因为它们不但积累了自己的发明,而且也积累了其他社会的发明。
《枪炮、病菌与钢铁》金句:现代社会的差异,并不是人种的差异所导致的,而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所使然。
病毒来袭
病毒不仅是一招夺人命的凶狠杀手,还是参与过社会动乱、殖民掠夺、王朝更替的隐蔽阴谋家,而那些被杀戮、被掠夺、被颠覆的人们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和曾经来过。
病毒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因物质RNA或DNA,另一部分就是保护基因的蛋白质外壳。病毒自身缺乏生长或繁殖机制,只能依靠所感染的细胞才能存活下去。
病毒可以利用相同的基因重新编码生成多种不同的蛋白质,这种编码的高效率,让病毒小小的基因组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通过基因突变,它制造了大量子代病毒,来让病毒抵御新药,从而提高存活率。
一个病毒要想成为流行病,在人群中大范围暴发,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致病性强,一个是传播迅速。
应对流行病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风险素养”的概念指出:拥有能够了解并准确解释流行病信息的有见地的公众,是流行病防控的一个重要环节。互联网的发展也让大数据分析成为监控流行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传染病的应对,不仅需要医学技术,还需要每个民众有一定的“风险素养”,用理性和镇静来防范传染病,拒绝恐慌和焦虑,做好自我管理和科学防护,就是对疫情的最大贡献,打赢这场持久战最有力的武器。
《病毒来袭》金合:我们永远难以逃脱生态系统的局限。不管我们高兴与否,我们都处在食物链之中,吃也被吃。
粮食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全球化,把目光对准了粮食安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粮食也己经不再仅仅是日常食物和市场中的单纯贸易品,它和生物能源、食品工业等捆绑在一起,是各个实体之间博弈的筹码,是经济大战中的武器。
粮食影响国运这件事。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军粮了。粮食战争一直是大国博弈的终极杀器,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靠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人口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是天大的事儿。
据食品学相关研究表明,一杯汽水,除了水分之外,90%都是玉米、汉堡的50%是玉米、可乐的23%是玉米;而且猪和鸡这两种动物的肉,都是吃了玉米饲料长出来的。人类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把粮食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机械化的食品产业就是食物产业链。
在今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点都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如果还是按照本能来吃,就会出现问题。尽管全球约有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却有20亿人患有肥胖症。人之所以会发胖,是因为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引发疾病,降低人的寿命。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一粮食消费大国,中国把粮食安全放在核心位置上,这样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和威胁。
《粮食战争》金句: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全球经济;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整个人类。
石油
人类利用能源分为生物质能源、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从石油中提炼出煤油用来照明,之后又提炼出汽油、柴油,还有其它各种化学品,实现了人类日行千里的梦想;我们随处可见的柏油马路、塑料制品、化纤制品等也都是石油的衍生品。
科学技术进步的背后是石油能源支持。农业机械需要汽油和柴油来推动,现代农业使用的化学药物防治害虫和杂草,采用无机肥料、尤其是合成氮化物来改善土壤质量,而这些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下,每一颗土豆都流淌着石油。
有人过于悲观,说“全球的能源快要耗尽,人类即将倒退到原始社会”,还有人过于乐观,说“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已经到来,石油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石油仍将陪伴我们几代人,直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退位给更清洁、更安全、性价比更高的新能源。
每一场能源革命都是激烈且旷日持久的,甚至会导致社会和经济的混乱,但也会催生出更具创造性和更富裕的经济体。历史证明,现代社会不会因为一场能源革命就走向崩溃,人类文明也不会因为没有石油就退回到原始社会。尽管新能源革命的路途荆棘密布,但总有一天,人类会彻底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石油简史》金句:现代社会不会因为一场能源战争走向崩溃。
人类明天的经济
经济全球化后,人类面临着众多的经济危机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也面临着调整,开始朝着更协调、开放、共赢的方向发展。在这场大调整中,将会产生很多历史性的机遇,所以了解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能让我们更好地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有别于以前的“资源―产品―废弃物”这样的单向线形经济模式,它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这种模式能够节约大量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未来经济的发展发向是循环经济,更是功能性经济。如果说20世纪的首要目标是普及消费,那么21世纪的目标就是普及生产,世界各地也正在掀起一场功能性经济和DIY(自己制作)潮流。
人类未来的生活是自由而有趣的,远比你想象的更简单。
创造未来的重点并不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消费和增长率等方面,而是在于新的能源供给、新的出行方式、更公平有效的经济模式、更符合个体成长规律的教育理念、更有活力的社会结构,以及更幸福多元的生活。
未来的经济一定是走向分散型的共享经济。
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充满创意和活力的人们每天都在为人类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