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的光——观《切尔诺贝利》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HBO出品的《切尔诺贝利》,虽然只有短短的5集,但每一集都堪称电影一般的精致,也是这部剧集引发了我对当年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兴趣,当然,也有最近日本的福岛事件后续做对比,才让我对当年的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影片并没有像记录片一样,从切尔诺贝利宏大的规模说起,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从普里皮亚季市街道的花草,人民脸上的笑意,孩童嬉笑的声音,无不透露出当时苏联人民的美好生活。然而这份美好直到1986年4月26日的晚上,那个恐怖的夜晚,将所有人都拉向了深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发电机组发生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人类有史以来最眼中的核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一开始的苏联政府曾试图隐瞒此事,毕竟当时同时上马的核电站项目不仅仅是切尔诺贝利,直到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云飘散到瑞典上空,整个西方阵营都意识到在切尔诺贝利到底发生了什么,苏联高层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场姗姗来迟的救援方案被正式确认了下来。

       第一批到场的是28名消防战士,他们发现今天的火焰与以往不同,橘色的火焰与红色不同,但他们并未意识到那是由于放射性物质在空气中高速运动产生的物理现象,甚至有消防员在地面捡到黑色的石头,这在当地并不多见,而黑色的石头本身是核反应堆内的控制棒,这意味着在一开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4号反应堆已不复存在。

       为了给已经不复存在的反应堆降温,发电厂厂长命令两名实习操作员进入反应堆下方的冷却塔中打开水阀,一开始他们还带着厚重的防护服,可当他们走到一半时,已发现身体出现了异样,这时他们明白由堆芯流淌下来的冷却水早已被污染,看着身上早已爆表的盖革计数器,两人毅然决然脱下防护服,用尽生命最后的力气,拧开了冷却塔的阀门。当付出两条人命的代价换来阀门打开,却一点都没有灭火的迹象,原因很简单,堆芯燃料的温度高达上千度,整个电站还处于敞开的状态,这就像往油里倒水,更多的物质被蒸气带到空中。

       随着事态的不断升高,苏联军队迅速接管整个普里皮亚季市,半径30公里的民众被紧急撤离,军队派遣王牌飞行员向反应堆倾倒硼砂,由于高计量辐射和浓烟,所有飞行员仅能通过目测,在穿越浓烟的同时投下硼砂,这无疑于自杀式的援救,即使成功返回,所有的人员及装备都被永远的留在了切尔诺贝利,至今它们都带有致命的放射性。

       在空中救援的同时,先后30万军人、工人被调集至切尔诺贝利,它们没人工作30分钟,负责将暴露的放射性物质铲回堆芯,苏联当局并非不想使用机器人,只是在如此高剂量的放射性下,机器人连30分钟都无法保证,最后,只能使用人类开展作业。而在反应堆更下方,同样有一群工人夜以继日的挖掘,他们必须赶在反应堆堆芯融化到地下水层之前建立起一道水泥屏障,确保地下水安全,一旦原料流入地下水系,那将是另一场灾难。

       随着火灾扑灭,接下来苏联政府派出大批军人、工人,给炸毁的四号反应堆修建了钢筋混凝土的石棺,把其彻底封闭起来,将爆炸反应堆周围30公里半径范围划为隔离区,撤走所有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入口设有检查站,隔离区内只有定期换班的监测人员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其它三个还在发电的核反应堆在切尔诺贝利附近被遗弃村庄普里皮亚特工作人员。特别是与爆炸的四号反应堆在同一主厂房建筑物内,两座反应堆中间共用排放放射性废气高烟囱的三号反应堆,又正常工作了19年。事故二十周年后,四号反应堆的石棺外表面的照射度仍有750毫伦琴,远高于20毫伦琴的安全值,加固石棺的焊接工人工作两个小时就要轮换。隔离区内的平均照射度仍大于100毫伦琴。

       当年的苏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将切尔诺贝利的恶魔重新封印在了石棺中,可至今石棺随着不断的辐射已出现崩落,而现在的乌克兰已经没有了当年苏联的支持,建造新石棺的安装进度被一拖再拖,这无不告诉我们当年的苏联到底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使得人类免予核辐射的影响。反观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比较有“躬匠精神”,遇到问题鞠躬就完事了,最后决定要将冷却的核废水倒入太平洋,把日本的行为与当年的苏联相比都是对苏联的侮辱,可以说切尔诺贝利事件被定为7级是因为它达到了7级,日本的福岛事件则是因为最高只是到7级而已,未来,随着时间的拖延福岛事件的影响还会不断加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灾难中的光——观《切尔诺贝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