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她放弃治疗?

心血来潮看了陈凯歌的《搜索》。

这部12年的电影放在现在,主题或许更能引起共鸣。

陈凯歌的作品总是把目光投向’社会、社会上的人,总是想要通过影片向观众传达某种概念。

毫无意外,《搜索》也是。

先不论整体风格和演员的演技,这部影片确实同过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反应了社会现实。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高职白领叶蓝秋,在去往公司的公交车上,没有给一位老人让座,接受全车人的指责,恰巧实习记者录下了整个过程,做成了新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蝴蝶效应。

而介绍没有指出的叶蓝秋没有让座的前提:体检查出身患绝症,倘若不及时治疗,生命所剩无几。

试问,在得知自己生命可能走到尽头的时候,还有谁高尚到去关心身边人或事?

电影不止反映了在那个时代甚至可以说现如今存在的社会现象。

一开始便从几个主角的生活场景入手,上市老板、高职白领、实习记者、不知名摄影,毫无交集的生活群体,却也表现出阶级生活的贫富差距。

叶蓝秋在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的时候,与医生的对话,更是反映了现实中紧张的医患关系,人们总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选择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

公交车上,不让座本是件小事,买票上车,人人都可以享受车上的所有资源,让不让座,无非是道德使然。

而人类总是拥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特性。

叶蓝秋不让座,车上所有人便站在自己认为的道德最高点,去指责其毫无爱心,批判她的所作所为。

倘若这件事没有被曝光,或许也就随着叶蓝秋的下车而终结。

生活太过无趣,人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扩大化,进而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

毕竟,说话不需要经过脑子,打字不用负责的网络时代,人,从来就不用为自己的言语负责。

电影的结局,是叶蓝秋自杀了。

她本就向老板借了治疗的钱,只要在可控范围内,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为什么要自杀?

舆论压力确是一部分原因。

舆论把她推上风口浪尖,走到哪都是对指责她的新闻,让她毫无招架之力。

从中可以看出网路暴力到底有多可怕,这其中大多是不明真相的人,跟风似的,别人觉得她是坏的,便站在上帝的视角上,担任审判的角色,各种辱骂的声音铺天盖地,恨不得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编织更过分的骂名。

另一部分,对癌症的绝望以及死亡的恐惧,也是她结束生命的直接原因。

开始的时候,叶蓝秋确实对舆论压力毫无招架之力,看到自己的新闻那一刻,是奔溃的,用力的合上电脑,试图用烟草因子去麻痹自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吃不喝,像是要提前预演死亡的来临,体会死亡的痛苦。

而接下来的几天,在杨守诚的陪伴下,出门却也没遮遮掩掩,无法确定她是否已经不介意舆论中心的风暴,但更多的,也像是要完成自己最后遗愿,做自己一直很想却还没做的事。

就像她留下的遗书那样:

我一直在挣扎,终于明白,与其在恐惧中等待死亡,不如直接面对。

有人说,为什么杨守诚的爱也没能挽救叶蓝秋?

叶蓝秋是缺爱的,她没有父母,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亦没有任何人的关心,而唯一在身边的杨守诚,也是雇来的。

她爱他,却正如她遗书中说的那样,这个爱来的太迟,终究没能让她拥有活下去的希望。


同步更新:公众号---呆小陌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什么让她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