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家陈幼慈家世
(萧山 孔郁祥)
诸暨宅埠陈氏徙自河南阌乡县。开族始祖陈寿(1106—1178),字益年、玄冈、号寄隐。陈寿父陈鐩,官资善堂翊善;母邵氏,为邵康节孙女、利州转运使邵伯温女,有贤行。陈寿奉母命而受业于杨龟山,补太学生。随陈东上书,极言不可罢李纲。建炎三年(1129)随父卫皇子南渡。绍兴五年(1135)特奏名进士,由教职迁翰林经谕。因上言忤秦桧而贬为应奉翰林文字,遂以疾辞职,依外氏卜居于诸暨枫桥宅埠。筑寄隐草堂,著书讲学二十年,四方求学者日众,一乡率化。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等人出其门。著有《周易附传》一卷、《诸史辨疑》四卷、《居易集》四卷。
陈幼慈太高祖陈永新,字涵初。迁居祖宅左首招贤里衕内(今枫桥集镇钟山一带)。
高祖陈如汉,字云甫。性孝友,治家勤俭,敦礼乐施。常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为训。稍暇即读书,晚年课督诸孙,视所作文优劣为喜戚。
曾祖陈士赓(1645—1716),字载歌、号厚庵。性淳朴,敦礼节,课督子弟学甚严,乡里贤之。
祖父陈文韬(1688—1739),字颖发、号培园。县学生,藏书数千卷,日课诵不辍,所作诗文深博浩瀚,迥异时辈。自奉俭约而好施与。雍正十一年(1733)枫桥集镇遭大火,著述尽毁,家道中落。
父陈法乾(1716—1774),改名芝图,字月泉、号铁桥,廪膳生,清代浙东著名诗人,名列“东浙三才子”、“越中七子”、“越中三子”。贡举受阻后,益贫困,游历半天下,诗满行箧,品格遒上。更精八法,工山水人物,隽雅不俗。乾隆三十八年客福州将军萨哈岱幕。而后,巡抚余文仪留之掌教建宁府书院。乾隆三十九年中秋以疾卒于书院。其故宅名秋晖书屋(位于枫桥集镇,清末民国大东公学东北、今学勉路西段北侧)、家园曰丹棘园。著有《秋晖堂集》十二卷、《丹棘园诗》一卷。配祀于绍兴诗巢。
母汤氏、中山氏,皆早逝;生母谢氏。
长兄陈伯慈(1749—?),字荀长。
次兄陈仲慈(1752—?),字次明。
三兄陈叔慈(1754—?),字丙安。敕授登仕郎,熟谙吏事。道光元年(1821)起任上海吴淞司巡检十二年。
四兄陈念慈(1757—1809),字思庭。尝为岑振祖家塾师。乾隆癸卯科(1783年)中举后,“屡赴礼闱不得志”。家贫而游幕赣粤。“所著诗文稿盈尺”,临终遗命“纳诸棺中作枕”。
异母兄,中山氏所出,幼殇;同胞第五兄,早逝。殇、逝二者皆不知其名。
姊一,嫁绍兴赵孔传。
妻俞氏。
子一,陈韵和。
附录:陈法乾、陈幼慈父子与陈洪绶之族内关系
家世详析
诸暨宅埠陈氏徙自河南阌乡县。开族始祖陈寿(1106—1178),字益年、玄冈、号寄隐。陈寿父陈鐩,官资善堂翊善;母邵氏,为邵康节孙女、利州转运使邵伯温女,有贤行。陈寿奉母命而受业于杨龟山,补太学生。随陈东上书,极言不可罢李纲。建炎三年(1129)随父卫皇子南渡。绍兴五年(1135)特奏名进士,由教职迁翰林经谕。因上言忤秦桧而贬为应奉翰林文字,遂以疾辞职,依外氏卜居于诸暨枫桥宅埠。筑寄隐草堂,著书讲学二十年,四方求学者日众,一乡率化。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等人出其门。著有《周易附传》一卷、《诸史辨疑》四卷、《居易集》四卷。
引证甲: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录有开族始祖陈寿曾孙陈国《支本源流(2008年版作<明二公宅埠陈氏本支源流>)》:
“吾先世西京河南府陕州阌乡县官庄里之东皇人,自迁一公与父扈陛南渡,侨寓临安。是时,旅处无依,返家无日,衷甚彷徨,适兼祖母物故,更无以为家,只得求婚而为寄身之地,以冀暂安于是。入诸暨求为王氏赘婿,因而卜居枫桥宅埠,遂为诸暨人焉。
曾祖(陈寿曾祖)讳炽,嘉佑中宝章阁待制;祖讳濂,元符中任阌乡县学录;父讳鐩,建炎初资善堂翊善;公讳寿,在西京时原补太学生,特奏名进士,迁翰林经谕,既而生子讳泰,吾祖(陈国祖父)也;孙讳本,先考(陈国父亲)也。于以及吾兄弟至于子孙启无穷之渐者,将从此始也。世远恐至失传,故特书此以示子孙,使知所自云。曾孙国百拜谨识”
注解:
陈国,行明二、字道之、号爱泉。受知于姚枢,荐为翰林文字,以老疾辞归。
阌乡县,1954年并入灵宝县,今灵宝市。
资善堂翊善。沈起炜、徐光烈《中国历代职官词典》:“资善堂,宋皇子读书处。大中祥符八年(1015)仁宗为皇子时始置。有翊善、赞读、直讲等官,南宋增置说书与小学教授等官。”
特奏名。《宋史·选举志》:“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其制度详见裴淑姬《论宋代的特奏名制度》。
引证乙: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第一世》:“迁一公,讳寿,字益年、又字玄冈、号寄隐。河南陕州阌乡县官庄里之东皇人。翊善公长子。宋高宗建炎三年,金人犯阙,宋室南迁,与父扈陛如杭,侨寓临安。绍兴五年乙卯中特奏名进士,除庆元路州学正教授,迁翰林经谕。因上言忤秦桧贬应奉翰林文字,遂以疾辞职,依外氏卜居于诸暨枫桥梯山宅埠之阳。因行曰迁。初娶胡氏,桂阳令咸宾公女,生子乾,皆先公卒。继娶王氏,教授君章公女,生子泰,女适门人州学生郑大成。公生崇宁丙戌八月十二日,卒淳熙戊戌二月十五日。胡氏葬杭州慈云岭翊善公墓侧,公与王氏合葬家前溪汇园。”
注解:
庆元路,古称明州,今宁波。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明州为庆元府。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于庆元府置宣慰司,十四年改庆元路总管府。
家前溪汇园。陈炳荣《枫桥史志·十四(一)·陈寿》:“陈寿墓在陈家西埂溪汇园。”
引证 丙: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卷一》陈寿胞弟、上虞县丞陈禄《南迁事实记》:“公讳寿,字玄冈、又字元冈,姓陈氏……绍兴五年乙卯……兄亦是年特奏名进士,除庆元路州学政教授,迁翰林经谕……”。
注解:
《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三《职官表·宋·丞》:“陈禄。”仅见名,无传记。
“玄冈、元冈”显然为清代避讳。宗谱《世系传》之载“庆元路”或为裔孙追书始祖事迹而误用元代地名,《南迁事实记》之“庆元路”岂宋朝人而述元代地名?
《南迁事实记》以其存有疑而不录原文。
引证丁:
《光绪诸暨县志》卷二十七《人物志·列传一》:
“陈寿,字元冈。父鐩,官资善堂翊善;母邵氏,康节先生子、利州转运使伯温女也,有贤行。(《河南省志》)寿弱冠,母命受业杨龟山之门,补太学生。随陈东上书,极言李纲不可罢相。建炎三年,随鐩卫皇子至杭州。绍兴乙卯举特奏名进士,除庆元路学正,迁翰林经谕。二十年,上书‘论胡寅不当贬’忤秦桧,改应奉翰林文字,遂以疾辞官。寿自河南阌乡迁杭。(《南迁事实记》)至是无所归,同年生冯羽仪为赘于其妻兄、桂阳令王章家,因徙居枫桥之宅步。(《允都名教录》)著有《周易附传》一卷、《诸史辨疑》四卷、《居易集》四卷。”
注解:
《宅埠陈氏宗谱》谓原配胡氏父胡咸宾为桂阳令,赘王氏父王君章为教授;《光绪诸暨县志》谓赘王氏父王章为桂阳令。查《乾隆桂阳县志》无果,待考。
杨龟山,即杨时,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宋史》有传。
陈东,字少阳,润州丹阳人,以贡士入太学。宋钦宗时,率其徒伏阙上书论蔡京等人为六贼,请诛之以谢天下。李纲主站遭罢,陈东复率诸生伏宣德门请留。高宗时再上书而受斩。《宋史》有传。
李纲、胡寅,《宋史》皆有传。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第二册》:
“李纲,字伯纪,邵武人。生于元丰八年(1083)。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南渡,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御史所劾,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绍兴十年(1140)卒,年五十八,谥忠定。著有《梁溪集》。
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元符元年(1098)生。宣和三年(1121)进士甲科,历起居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兼侍读、兼直学士院。忤秦桧,以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水平观。寻落职,贬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桧死,自便,复官。绍兴二十六年(1156)卒,年五十九。”
同年生,指陈寿、冯羽仪同于绍兴五年乙卯举进士。见梁章钜《称谓录》卷二十四《进士·同年同岁生》。
冯羽仪,名鸿渐,以字行。绍兴五年乙卯进士,官起居郎、中书舍人。父冯谷,元佑辛未进士。见《光绪诸暨县志》卷二十四《科第表·上》。
《允都名教录》,冯至著。冯至,字绍泰、号森斋,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举人,官玉环厅训导。父冯慥,乾隆三年戊午举人。传见《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十一《人物志·列传五》。
冯羽仪、冯至详见《暨阳紫岩冯氏宗谱》。
引证戊:
陈炳荣引陈禄《南迁事实记》而于《枫桥史志·十二藏书楼·寄隐草堂》记载:“……绍兴二十年(1150)(陈寿)忤秦桧弃官,退隐诸暨枫桥,筑寄隐草堂,著书讲学20年,四方求读者日众,一乡率化。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辈咸出其门……”
注解:
王厚之。《光绪诸暨县志》卷二十七《人物志·王瑊》:“王瑊,字宝臣,王安礼孙。其先临川人,父榕为诸暨令,遂家焉……瑊子厚之,字顺伯,号复斋,乾道丙戌进士(府学题名碑)。生平淡泊无所好,独嗜金石。刻三代鼎彝,秦汉以降碑篆碣铭、悬崖断壁摩刓整辑漫灭。出入尝以右军茧纸《建安帖》自随(《嘉泰会稽志》)。家藏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考异订误(洪迈《容斋四笔》)……”
陈幼慈太高祖陈永新,字涵初。迁居祖宅左首招贤里衕内(今枫桥集镇钟山一带)。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钧二十九》:“钧二十九公讳永新、字涵初,会十九公三子。配蒋氏,子三,淮三十七、淮四十七、淮五十;女二,长适下杨村楼绍庭,次适檀岙何美如。公迁居祖宅左首招贤里衕内。公葬五十都石岭庵山脚,氏葬漓渚宝寿寺与媳合墓。”
《光绪诸暨县志·卷十六·附坊里都图》:“长阜(旧名永昌)乡领都三:五十三都(宋一图、元二图)、五十四都(宋二图、元同)、五十五都(宋一图、元同)。领里二:上刘、前塘。元增六里:招德、招贤、兰台、招集、白水、塘里。”
陈炳荣《枫桥史志·四·元枫桥巡检司所辖乡里表·长阜乡》:
乡名:长阜乡
里名:上刘里 前塘里 兰台里 塘里 招贤里 招德里 招集里
备注:上刘今名石口,前塘即全堂,兰台今名赵家,招贤、招德、招集三里均在枫桥镇。
陈炳荣《枫桥史志·六(一)镇南及东南诸山·唐家山》:“唐家山,宋元时属招贤里,山麓为唐姓所居。明嘉靖间,里人骆问礼以其外形似钟,更名钟山,写有《钟山赋》。”
注解:
招贤里。循“祖宅左首”之意当在枫桥陈家村东或东南。
衕内,即弄内。方志、家谱“衕、衖”今皆作“弄”。如《光绪诸暨县志·卷四十二坊宅志·长阜乡》载“徐家衖、大部衖”即今枫桥集镇“徐家弄、大部弄”;《宅埠陈氏宗谱(2008年版)·居址营建》载“枫镇庙后衕”即今“庙后弄”。
陈永新由陈家村迁居招贤里衕内,既未离古长阜乡范围,也不出今枫桥行政镇范围。因紧邻枫桥集镇之钟山属招贤里,结合陈永新下几代人住处、陈家村和钟山之方位等情况综合推测,招贤里衕内或为枫桥集镇钟山一带。
钟山一带为其大体位置。笔者据陈永新以下几代人住处、枫桥集镇三弄(徐家弄、大部弄、庙后弄)各自位置和隶属、三弄对于陈家村和钟山之方位距离等情况综合推断,招贤里衕内具体位置当为枫桥集镇徐家弄。(据《洄溪周氏(骆氏)宗谱·太学生骆三余公暨配樊太孺人合传》记载,枫桥镇三弄之外尚有“丁家衕”。)
参阅《光绪诸暨县志》卷四十二《坊宅志·大部乡》:“大部衖,在五十一都五显桥东。去桥二十余丈,为枫桥南市。大部乡界止于此衖。”
又参阅《光绪诸暨县志》卷四十二《坊宅志·长阜乡》:
“徐家衖,在瑞竹堂西,为枫桥支市。
枫桥大街,在徐家衖西北。自五显桥东至大部衖,隶大部乡;衖东至铺前,隶长阜乡。长一里余,商贾骈集,为枫桥东市。市中有杨相公庙。”
大部衖,今青年街。铺前,指铺前街,今学勉路。杨相公庙,即紫薇侯庙,俗呼枫桥大庙。
五十都石岭庵。在五十都长宁乡,今枫桥镇魏家坞口。《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及陈炳荣《枫桥史志·十五》皆作石灵庵。
漓渚宝寿寺。《(绍兴)漓渚镇志(2012年版)·第十六章》:“宝寿寺,坐落于漓渚镇的西北山坳,现在的绍兴第三医院(即麻风病院)……在辛亥革命时(前夕),秋瑾遭清政府统治者的爪牙章介眉等人追捕时,曾到宝寿寺隐避和策划革命事宜……宝寿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北宋景德二年(1005年)赐‘宝寿寺’额。天禧三年(1019年)造殿,号清水院。清顺治七年(1605年)僧大鼎重建,恢复旧名‘宝寿寺’。光绪年间,秋瑾嫂张氏之父发起重修,峡山张氏遂为该寺护法(施主)。1958年寺屋改建为绍兴三院。现尚存破屋三间。”
高祖陈如汉,字云甫。性孝友,治家勤俭,敦礼乐施。常以“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为训。稍暇即读书,晚年课督诸孙,视所作文优劣为喜戚。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淮三十七》:“淮三十七公讳如汉,字云甫,钧二十九公长子。性孝友,治家勤俭,敦礼节。岁时朔望,子姓谒见者必令衣冠。好施济,乡邻蒙赒恤者甚众。生平无大言倨色,不与人竞。常以古人‘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语为训。少习举业,中废而当户,家务少暇即读书。晚年课督诸孙,每作文必取阅之,以其工拙为欣戚。其后诸孙游庠者接踵。配郑氏,子二,彬七、彬十一;女一,适楼翼清。公葬青山头鎲又山小湾,氏葬山阴漓渚埠宝寿寺前山。”
注解:
当户,主持门户。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语出《新唐书·朱敬则传》,意为谦让者有益无害。
曾祖陈士赓(1645—1716),字载歌、号厚庵。性淳朴,敦礼节,课督子弟学甚严,乡里贤之。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彬七》:“彬七公讳士赓,字载歌、号厚庵,淮三十七公长子。性淳朴,敦礼节,重孝友,待人一以仁爱。晚岁课督子弟学甚严,故后昆采芹者接踵,乡里贤之。生顺治乙酉闰六月二十四日酉时。配骆氏,无出。继娶张氏,子一,琰七;女二,长适江藻钱揆文,次适杨村郭。庶王氏,子一,琰十一。公卒康熙丙申五月十六日巳时,葬山阴。骆氏葬后坟山。配张氏葬山阴西埠。王氏葬青山头凤凰山。”
祖父陈文韬(1688—1739),字颖发、号培园。县学生,藏书数千卷,日课诵不辍,所作诗文深博浩瀚,迥异时辈。自奉俭约而好施与。雍正十一年(1733)枫桥集镇遭大火,著述尽毁,家道中落。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琰七》:“琰七公讳文韬,字颖发、号培园,彬七公长子。县学生。厚重沉默,常以宽大自持,培植根本为念。藏书数千卷,日课诵不辍,所作诗文深博浩瀚,迥异时辈。晚年治家自奉益俭约而好施与,里中贫乏者咸德之。雍正癸丑枫镇大火,著述尽毁,家忽中落。公自振励,不以蹉趺易素守,构堂旧址,以耕以读,教养子弟,后昆秀颖,皆克继志。生康熙戊辰十月十七日巳时。配傅氏,无子;女三,长适五藻张,次适横山黄,三适汤村太学生汤彰友。庶顾氏,子二,壆六、壆二十三;女二,长适职监楼嘉植公次子禹九,次适汤村太学生汤嘉宾。公卒雍正己未七月十五日。公、氏葬谢家坞。”
注解:
枫镇,指枫桥集镇。
公卒雍正己未,误。雍正年间干支纪年无己未,当为乾隆四年己未(1739)。
父陈法乾(1716—1774),改名芝图,字月泉、号铁桥,廪膳生,清代浙东著名诗人,名列“东浙三才子”、“越中七子”、“越中三子”。贡举受阻后,益贫困,游历半天下,诗满行箧,品格遒上。更精八法,工山水人物,隽雅不俗。乾隆三十八年客福州将军萨哈岱幕。而后,巡抚余文仪留之掌教建宁府书院。乾隆三十九年中秋以疾卒于书院。其故宅名秋晖书屋(位于枫桥集镇,清末民国大东公学东北、今学勉路西段北侧)、家园曰丹棘园。著有《秋晖堂集》十二卷、《丹棘园诗》一卷。配祀于绍兴诗巢。
母汤氏、中山氏,皆早逝;生母谢氏。
引证甲: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壆二十三》:“壆二十三公讳法乾,改讳芝图,字月泉、号铁桥,琰七公次子。县学廪膳生。生康熙丙申五月二十三日戌时。配汤氏。继娶会稽太学生谢远臣公女,子五,铭二十七(伯慈)、铭二十九(仲慈)、铭三十五(叔慈)、铭四十(念慈)、铭又五十八(幼慈);女一,适会稽赵孔传。公卒乾隆甲午八月十五日午时,葬会稽下灶火炉圈。汤氏葬山阴西埠湾。行状见《墓志铭》文。”
注解:
廪膳生,即廪生,明清两代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
会稽下灶,今绍兴平水镇下灶村。见1980年版《浙江省绍兴县地名志·重要地名选编·古迹、古遗址》“上灶·中灶·下灶”。
《墓志铭》文,见“引证丁”。
引证乙:
《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志·列传七》:“陈芝图,原名法乾,字昆谷,号月泉,枫桥人。廪膳生。博学善书画,屡试辄冠军。金坛于相国视学浙江,芝图与山阴刘鸣玉、会稽陶元藻,同以古学受知,目为‘东浙三才子’;又与刘文蔚、沈翼天、茅逸、姚大源、童钰、刘鸣玉称‘越中七子’;又与童钰、刘鸣玉号‘越中三子’。乾隆十七年,长洲彭大司马视浙学,芝图试复第一,将拔以充贡,与刘鸣玉同扼于郡守。少游西粤,失贡后复东游吴楚、北之豫、南之闽历十余年,足迹半天下,益得江山之助,诗稿满行箧。古体直入浣花昌黎之室,近体亦不在太历之下,更精八法,工山水人物,品格隽雅。乾隆三十九年,以疾卒于建宁府书院。盖是时方主讲也。著有《秋晖堂集》十二卷,其《丹棘园诗》一卷则同邑郭毓选本也……越中士大夫祀芝图于诗巢,配唐贺监以下六君子,而毓与垂亦以类从祀焉。”
注解:
金坛于相国,指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初年一甲一名进士。时督浙江学政。
刘鸣玉、童钰。《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四《人物志十四文苑》:
“刘鸣玉,字凤冈,山阴诸生。工诗善画,年四十余卒。有《嘤鸣集》、《梅芝馆稿》行于世。(采访)
童钰,字二树,山阴人。废举业,专攻诗,与刘鸣玉、陈芝图号‘越中三子’,常往西巫月中行吟,得一诗绾一结记之,比晓,得二十四结矣。后客河南,修一省三十六州县《志乘》,条例谨严,人多称之……”
陶元藻。其传见《会稽陶氏族谱》。民国《萧山县志稿》卷十八《人物(列传五)》:“陶元藻,字龙溪、号葟村、晚号凫亭,明尚书望龄裔。明末(实为顺治初)由会稽陶家堰迁萧山横河里,为萧山陶氏。家贫厉学,善为诗。著籍会稽,为诸生,十上乡闱不得售……嘉庆初年卒。著有《全浙诗话》六十卷、《凫亭诗话》二卷、《越彦遗编考》五卷、《越画见闻》三卷、《香影词》四卷、《泊鸥山房诗文集》若干卷。”
刘文蔚、沈翼天、茅逸、姚大源。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四十五》蒋士铨《越州七诗人小传》:
“刘文蔚,字伊重、一字豹君、号楠亭。颖悟绝人,髫年即工吟咏。父宛委山人,本越中老诗家,门内钗笄皆娴于风雅,每持君丱角令口占为乐。及长,就试才名振数郡,偕里中商盘、周长发等结‘西园十子吟社’。商、周未几皆得第去,君感慨出游两粤……
茅逸,字商隐、号少菊,山阴人。少能文,寻厌而弃去。好为诗,大言欲济世。人笑其夸,不之恤。父殁,逸以母嘱兄养,只身走中州,出入郡邑幕中,伉直寡谐,恚无以为归葬计,愤懑悉寄于诗,作颠草书,中夜悲吟,得剧疾。临殁日,出藏镪三两裹衣裘,嘱乡人遗其亲,遂号呼母氏而绝。年四十,未尝娶妇,旅葬于汴城曹门外母社之墟。桑主事调元时客大梁,乃题其墓碑,兼梓《转蓬集》行于世。
沈翼天,字式乾、号西村,会稽人。幼与刘鸣玉同负隽誉,兼同善诗画,应邑试各冠一军,两宰至互相引重,屡落解,入元戎吴俊义幕。寻有以事诬陷元戎者,并罗织式乾及军吏包某。包某被掠死。式乾坚忍赴京师就廷鞫,卒白吴冤,宾主得无恙而义声播海内。督抚乃争延致为上客。所著《西村诗钞》才识具远略,雄姿跌宕如其人。
姚大源,字雨方、号芝乡,山阴诸生,世居㹧茶湖西。博览群书,通数学,性和旷好游,以不至秦蜀为恨。喜作情语诗,不惬意即削去,惊才绝艳,从晚唐入手。中年登涉既广,诗格屡变,清雄纵恣以《豫州集》为最。评选五七言古体曰‘诗心五七’,律曰‘中声’,绝句曰‘奇冶’,以供卧游。晚居若耶溪畔,每言死期以为戏,盖达人也。著《芝乡诗钞》。”
姚大源,又号海涛,或作海寿。叶为铭《叶氏印谱存目》录有姚大源《海寿篆稿》。
长洲彭大司马,指彭启丰,字翰文、号芝庭,晚号香山老人,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与乃祖彭定求为祖孙状元。曾三任浙江学政。大司马,指兵部尚书。
将拔以充贡,与刘鸣玉同扼于郡守。拔以充贡,指成为拔贡生。郡守,绍兴知府。(乾隆十七年)时任绍兴知府郑肇奎,字光星,号璧斋。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朱保炯、谢沛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郑肇奎,广东潮阳,清乾隆2(年)/3(甲)/39(名)。”
《乾隆绍兴府志》卷二十六《职官志·郡守》:“郑肇奎,乾隆十五年任。”
阮建根/郦勇《诸暨摩崖碑刻集成·宗族慈善》录有石裕堂收藏浣东袁氏《贤产碑记》,其落款为“时乾隆十七年岁次壬申律中仲吕中浣之吉 赐进士出身山东道监察御史知浙江绍兴府事加三级纪录五次郑肇奎撰”。
浣花,指杜甫,筑草堂于浣花溪畔。
昌黎,指韩愈,字退之,以其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太历,县志误,当为“大历”。指唐代宗大历年间以十位诗人为代表的诗文流派。
丹棘园。《宅埠陈氏宗谱(2008年版)·居址营建》:“丹棘园,壆二十三芝图公家园。”
同邑郭毓选本,指诸暨郭毓编刻《越中三子诗》三卷,内含刘鸣玉《梅芝馆诗》、陈法乾《丹棘园诗》、童钰《抱影庐诗》各一卷。
唐贺监,指唐贺知章,尝官秘书监,晚号秘书外监,故称贺监。1980年版《浙江省绍兴县地名志·城关镇(蕺山街道)标准地名录·名胜古迹和其他人工建筑物》:“纪念地古迹,贺知章秘监祠,学士街(劳动小学内)。”
诗巢、六君子。《越中杂识·下卷·古迹》:
“西园,在卧龙山西麓……明代即西园故址构庐,以祀唐贺知章、秦系、方干、宋陆游、元杨维桢、明徐渭六君子,名曰诗巢。岁久圮。康熙间,商和、何嘉珝等重葺,集同志者吟咏其中。今前为仓帝祠,后为诗巢,各塑像祀之。
……
廉夫诗巢,在卧龙山仓帝庙后,即宋西园飞盖堂故址。元杨廉夫结庐于此,以拟放翁诗巢。后人即其所居祀之,因上溯唐之贺季真、方雄飞、秦公绪,宋之陆放翁,以及明之徐文长,并祀焉。是为六君子诗巢。”
绍兴图书馆藏沈炜《瘦吟庐诗草(稿本)》录诗《诗巢祀六君子》有注:“诗巢在道院后,拾级而升。”道院,当指仓帝祠。
据《沈祖苞朱卷》,沈炜为云南永善知县张彩曾孙,张墅(今绍兴张市村)人。
绍兴图书馆藏佚名辑《<越风>诗人小传》:“陈月泉先生芝图,原名德乾,一作原名法泉,字昆谷,诸暨人,诸生。著有《秋晖楼集》。前祀(诗巢)中楹,次列第十三。”
《光绪诸暨县志·卷五十九》:“郡城仓帝祠,故龙山书院也,实郡廨西园遗址。杨铁崖先生仿放翁为吟社,号诗巢。后人即其地祀之……详见锦(陈锦)所著《龙山诗巢祀位记》。缺误既多,去取亦所未允。中楹附祀吾邑有陈月泉、郭春林二人。月泉名芝图,原名法乾,误作德乾……”
陈锦《勤余文牍续编》卷一《会稽郡龙山诗巢祀位记》:
“诗巢祀位:
中楹上列初祀六君子,次列祔祀二十六子,次列已祀而今补列者二十七人,未祀而今补祀者十人;
左楹上列祀西园十子,次列祀吟会诸贤二十四子;
右楹上列《越风》诗人题名四百三人,次列未祀而今题名者十八人。”
毓与垂,指郭毓、杨垂。见“丁”。
引证丙:
闵尔昌《碑传集补·卷四十五》蒋士铨《越州七诗人小传》:“陈法乾,字惕夫、号月泉,诸暨人,为洪绶族孙。具巧慧,凡曲艺事并学之。日呕血不辍,二十余发尽白,试辄冠诸生。乾隆壬申,为学使激赏以充选士,寻阻于郡守,益贫困。出游燕赵吴楚两粤,历十余年无所遇。性坦率,乐道人善,屡蹶无愠色,尤敏于诗,岁积数百首,稍歉即芟去,存《秋晖楼集》六卷。后改名芝图。乾隆癸巳客福建萨将军幕,病卒。”
注解:
洪绶,画家陈老莲。见“第三节族中英杰”。
萨将军,指福州将军萨哈岱,字鲁望、号樗亭,满洲旗人,两江总督萨载之父。由恩荫授内务府郎中,坐事革职,寻起复原官,值宫门、奏事处、武备院卿。出任河东盐政、苏州织造、副都统、都统、福州将军等职。著有《樗亭诗稿》、《拥书楼诗稿》。详见《(四库本)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樗亭诗稿三十二卷》、《高宗纯皇帝(乾隆)实录》、《清史稿·卷三百二十五·萨载》、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下卷·萨哈岱》引《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二·萨哈岱》。
杨晓君《福州将军与清朝中后期台湾满洲军事体制研究》附录《福州将军表》:“萨哈岱,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五日到任,乾隆四十年五月十六日召京候旨。”
时任福建巡抚、诸暨余文仪《嘉树楼诗钞·卷四》载其酬唱和诗《癸巳(1773)秋日,和萨樗亭将军<仙霞岭>追次周栎园原韵》、《和萨樗亭将军<登乌石山>原韵》可资佐证。
引证丁:
《光绪诸暨县志·卷五十一》、《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收录郭毓《陈月泉先生墓志铭》:
“吾友月泉公既亡之明年,其子念慈哭而告曰:‘先君窀穸既卜吉矣,将以某月日葬于会稽,敢以铭为请。’呜呼!予小子乌足以铭公,然以公之穷于世也久,人徒知其辞翰之工,而品行之正、交友之诚恐知之未必尽也。则又曷敢以不文辞?
始余少时,读书家塾,塾师骆棣鄂先生即公师也,尝称公之材,诗文宏丽为近世罕有。余心慕焉。时,公游燕赵未归居。久之,有少年客拜先生于庭,容仪修整,冠服甚都,同学咸惊异之。余窃意此必先生所称之月泉也。先生呼出揖,序辈齿,并得其诗数十篇。读之狂喜,以为交公晚,公亦不以少故轻余,两人相得欢甚。当是时,里中无称诗者,偶为之,其父兄必以妨举业痛责其子弟,故为亦不专,独杨君统甫与余深敬公。统甫居稍远,踪迹不常聚,以邮筒相往来。余居近公,伺其至,与谈艺彻夜不倦,或旬日不面,必往寻之。度阡越陌、折芰焚枯,一时读书进业之乐,所资益于公者为不可忘也。
乾隆十有三年,今相国金坛于公奉命视学吾浙,以古学造士,公与山阴刘鸣玉、会稽陶元藻同以诗赋受知于公,深加奖擢,余与统甫亦同补博士弟子。十有七年,大司马长洲彭公来主科试,公试复第一,将拔以充贡,会当事者意有所属,荐甚力,竟舍公,士论惜之。自是,久不得志于场屋,而公文益奇,名益著。诸公重其才,束帛之聘无虚日。历游闽豫吴楚者几二十年。癸巳春,客吴门为今少司寇光山胡公校定家集,既竣事,重游福州。时,同邑中丞余公抚闽,与缔姻好,留之掌教建宁府书院,所至人士翕从,为经人师,乃于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十五日丙申以疾卒于客馆。
呜呼!其可哀也已。公之少也,颇以意气自豪,其迈往不屑之韵,谓功名可立致;年既壮,学益纯粹,虽诗文书绘以至琴弈星卜杂艺之流无不精绝而恂恂如,不及不肯与人交挈短长。以故人愈敬而爱之,然刚介特立之操不为利诱,不为势夺则始终如一日。故其诗云:‘莫嗟穷贱老,差免负恩羞。’可以得其志之所存矣。公既殁;统甫虽举于乡,又不克成进士;余至不材,行年已逾壮,碌碌无所成就。回思曩者,同学数人,风晨雨夜,花月分题,相与期待,远大不可一世,而今乃如此,虽欲冥情自谴,其可得耶?
公讳芝图,姓陈氏,初名法乾,乾隆戊子以功令更今名。其先世为河南阌乡县人,宋建炎中,十九世祖讳寿者,官翰林,扈陛而南,居诸暨之枫桥里;高祖永新;曾祖如汉;祖士赓;父文韬,邑庠生,生母傅太君。公原配汤夫人早世,继配谢夫人,贤而知书,子男五人,伯慈、仲慈、叔慈、念慈、幼慈,皆材能,而念慈尤英异;女一人,适会稽赵良曾。
其卒也,享年五十有九,以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五日丙寅葬于会稽下灶火炉圈之原。铭曰:
其学也勤行益力,不以其名以其实,为善有后报必食,讬于文字无终极,天之苍苍其正色。同邑友弟郭毓顿首拜撰”
注解:
《光绪诸暨县志·国朝郭毓又春陈月泉墓志铭》未见“虽诗文书绘以至琴弈星卜杂艺之流无不精绝”十九字,另有数处称谓与宗谱所录墓志铭文有异。
郭毓,字又春,号春林,晚号紫石山人,诸暨枫桥郭店人。诸生。著有《带山堂诗文集》、《山居稿》、《山居续稿》、《别裁小笺订讹》、《七情赋》、《浙水诗故》等。其传见《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志·列传七》、《暨阳宗和郭氏宗谱·业师郭春林先生行状》、叶敬《春林郭君墓表》。
杨统甫,即杨垂,字统甫、载春,号可庵、五泄山樵,诸暨诸山乡杨家溇人。乾隆辛卯科举人,六次会试未中,滞留京城达十年,丁未榜后特恩赐国子监学正,旋归,掌教毓秀书院生童百余人。著有《周易补义》一卷、《分编左传》、《密云课徒草》百余篇、《醉余(醉春)吟稿》二卷。其传见《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志·列传七》、戴殿泗《风希堂文集》卷四《钦赐国子监学正可庵杨君墓志铭》。
骆棣鄂,名大傧、字采臣,诸暨枫桥洄溪人。少孤家贫,苦志读书,事母至孝,授读为业。长兄“客死保定,丧不能归”,时骆棣鄂“年甫冠,匍匐数千里负兄骨以返葬”。其传见民国六年(1917)《暨阳长宁洄溪周氏宗谱·卷二》郭毓《棣鄂夫子家传》。
洄溪周氏本宋理学家周敦颐后,有名德荣、字世杰者,避权臣韩侂胄之难,从祖母姓而为骆氏,隐居长宁洄溪。其事详见《暨阳长宁洄溪周氏宗谱》、《暨阳长宁洄溪骆氏宗谱》、赵岳阳《诸暨家谱总目·骆(1243)》。
十有七年,大司马长洲彭公来主科试。指浙江学政彭启丰对生员进行科考。其年乡试另有主考官,非由彭学政主之。该科乡试主考官见《国朝两浙科名录·乾隆十七年壬申孝圣宪皇后六旬圣寿恩科》:“(浙江乡试)主考李因培,云南晋宁州人;秦鐄,江南金匱人。”
《高宗纯皇帝(乾隆)实录》卷三百九十七:“(乾隆十六年辛未,八月甲午朔,二十八日)辛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江苏巡抚王师故。以户部侍郎江苏学政庄有恭为江苏巡抚。调浙江学政、通政使雷鋐提督江苏学政。以吏部侍郎彭启丰提督浙江学政。”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第一章第二节《生员之岁考、科考》:“学政到任第一年为岁考,第二年为科考,凡府、州、县之附生、增生、廪生,皆须应考。岁考为学政之主试,限十二月考完,科考为送乡试之考试。”彭启丰于乾隆十六年任浙江学政,当年主岁考,次年主科考。故谓之“十有七年,大司马长洲彭公来主科试”。
少司寇光山胡公,指胡季堂。少司寇,刑部侍郎。《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一》:“胡季堂,河南光山人,侍郎煦子。初以荫生授顺天府通判,改刑部员外郎……乾隆三十九年擢刑部侍郎,四十四年迁尚书……”
中丞余公,指余文仪,字叔子、号宝冈,诸暨高湖人。乾隆二年(1737)丁巳科进士,历任福宁知府、漳州知府、台湾知府、刑部侍郎、福建巡抚、刑部尚书等职。著有《嘉树堂集》,于任内修《台湾府志》。其传见《光绪诸暨县志》卷三十一《人物志·列传五》。
引证戊:
徐道政《诸暨诗英·卷五》:“陈芝图,原名法乾,字昆谷、号月泉,枫桥人。诸生。著有《秋晖楼集》。商宝意曰:‘月泉为老莲族孙,工书画,有声庠序,屡试辄冠其曹。乾隆壬申,受知学使彭公芝庭,欲充选士,与刘凤冈同为郡守所抑。少游两粤,复游燕赵吴楚闽豫,历十余年,诗满行箧,品格益遒上,古体直入昌黎长吉门庭,近体亦不在大历以下(引自《越风·卷二十》)。’《秋晖楼集》久已失传。同里郭又春先生辑《越中三子诗》,山阴刘凤冈、会稽童二树与先生也,颇为当时推重。外此,惟《越风》采诗数十首。兹选,不出两种而已,美不胜收。今《三子诗》又将就佚,故所收较多而于《越风》不无割爱云。”
注解:
商宝意,即商盘。《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十四《人物志十四文苑》:“商盘,字苍雨、号宝意。世居嵊,迁会稽。年十九著《小山丛桂集》,而髫龄所作《新蝉》诗,《红叶》、《白燕》等赋已为时艳称。雍正元年拔贡成均,庚戌举进士……(蒋士铨《宝意先生传》)”
刘凤冈、童二树,即刘鸣玉、童钰。其小传见前。
长吉,指唐诗人李贺,字长吉。
《越风》,商盘采清顺治至乾隆年间绍兴府八邑诗人佳作而汇辑成三十卷集。
引证 己:
《光绪诸暨县志·卷五十三》陈月泉《题〈秋棠萱草〉画卷九首并序》:“室人中山氏,同里姻旧女也。来归载余,举一子。余遂有粤西之行。乙丑新岁始还旧里。室人幽忧悒之意见于颜面。盖痛爱子之殇,悲远信之阻也。神情既赏,自度不支,屡有嘒星抱裯之请,卒未能成其志。岁之中秋日,余方抱疢未甦,而室人病亦转剧。比夜四更,遽间溘逝。哀哉!尝观古今女子纪算之促、运数之穷者,大抵才与色必殊绝于人,所谓‘瑶草不荣,琪花易陨’者也,而室人皆无与焉。即举一切富贵福泽终生不一遇,而既安王霸之贫,复慕黔娄之节,茹荼卒岁,旨蓄御穷。《采风诗》于六珈申颂祷于令凯,亦事之极常。乃星期乍卜,便悼钗分;兰梦初占,俄惊宝碎。遂使危涕莫收,堕心长死,薰烧膏灭,竟夭其年!抑何俭于福而薄于命哉?友人秀水王君作《秋棠萱草图》,为卷中人写怨志于生前,绘幽灵于殁后,构思命笔,默契于怀。嗟乎!凤管无声,椒花绝响。丹成绛雪,逢西母以何年;酒沥彩灰,唤南真而不下。长句九章,用代四方上下之招云尔。”
注解:
嘒星抱裯,指侍寝。《诗经·小星》:“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
王霸,东汉时隐士。黔娄,鲁国(一说齐国)隐士。喻中山氏如王霸妻、黔娄妻般贤节。王霸妻,见范晔《后汉书·列女传》。黔娄妻,见刘向《列女传》。
六珈,见《诗经·君子偕老》。
星期乍卜,便悼钗分。指婚后不长久,夫妻生死分离。星期,婚期。
兰梦初占,俄惊宝碎。指得子而殇。
薰烧膏灭,指仁贤者易遭灾。见班固《汉书·龚胜传》:“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
丹成绛雪,逢西母以何年。绛雪丹,中医丹药名,可救治小儿阳毒、烦躁、吐血等症。西母,即西王母,道教神灵。意为欲炼就绛雪丹(救治儿子),何时相遇西王母。
酒沥彩灰,唤南真而不下。彩灰酒,传说可返魂。南真,即南极老人星。意为求滤得彩灰酒(起死回生),呼唤南极老人不降临。据彩灰酒典故,呼画中人当为“唤真真”。此以“唤南真”与前句中“逢西母”相对应。
中山氏卒于乾隆十年乙丑(1745)中秋夜;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夏六月谢氏之长子出生,则谢氏于归当在戊辰年(1748)秋,抑或更早;如若中山氏早于汤氏进陈门,则乙丑秋至戊辰秋三年之内连续地经历“丧中山氏、续汤氏又早逝、又续谢氏”。此情况可能性极小;况且明言汤氏为“原配”。因此可推定陈法乾三妻排序:原配汤氏早逝;续中山氏,乾隆十年(1745)中秋夜逝;再续谢氏。
引证 庚:
《光绪诸暨县志·卷四十二坊宅·长阜乡》:“义安县旧署,在进士坊北、钟山之西……喜雨堂,在义安旧署中,宋乾道间建,今废……紫阳精舍,一名义安精舍,在旧县署侧,宋朱子为常平使者召杨文修与谈名理,因止宿焉。俗误为今紫阳宫……秋晖书屋,在紫阳精舍东北,诗人陈芝图故宅,今废……丹棘园,陈芝图家园。今废。”
陈炳荣《枫桥史志·十五(二)遗址·宋义安县故址》:“位于学勉路,原枫桥东百步。宋乾道八年(1172)析诸暨县大部、长阜、东安、西安、长宁、花亭、紫岩、花山、长泰、义安等10乡置义安县。县署前称铺前街。旧署内原有知县李文麟所撰《喜雨堂记》,及‘义安精舍’。淳熙元年(1174)撤义安县,仍并入诸暨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故址创办大东公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忠义中学,建国后,更名学勉中学。今前厅中厅均拆,改建商业大楼。”
陈炳荣《枫桥史志·十三(二)学校简介·景紫书院与大东公学》:“景紫书院位于铺前街(今学勉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陈风(凤)锵(同治丁卯举人)、陈遹声(光绪丙戌进士)叔侄共同创办。其址原为宋义安县署,东侧有紫阳精舍,为朱熹讲学之处……大操场南偶(隅)有水池,岸柳飘拂,绿荫婆娑。又有古槐、丹枫,枝干嵯峨,树根盘结,此池原为南宋喜雨堂故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新校舍落成,校名为‘大东乡学堂’。宣统元年(1909)一月,又改称大东公学……”
注解:
陈法乾故宅秋晖书屋旧址在枫桥集镇,清末民国大东公学东北、今学勉路西段北侧。
长兄陈伯慈(1749—?),字荀长。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二十七》:“铭二十七公讳伯慈,字荀长,壆二十三公长子。生乾隆己巳六月十四日辰时。配西兴职监杨源公三女,子一,泰四十(六和)。”
次兄陈仲慈(1752—?),字次明。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二十九》:“铭二十九公讳仲慈,字次明,壆二十三公次子。生乾隆壬申三月二十二日申时。配西埠太学生徐庭北公幼女,无出。继娶山邑皋埠沈氏,子三,泰五十六(景和)、泰名英和、泰名玉和;女一。”
三兄陈叔慈(1754—?),字丙安。敕授登仕郎,熟谙吏事。道光元年(1821)起任上海吴淞司巡检十二年。
引证甲: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三十五》:“铭三十五公讳叔慈,字丙安,壆二十三公三子。敕授登仕郎。生乾隆甲戌十月初七日亥时。配滁县鲁氏,太学生鲁□(空格)公女,子一,泰四十三(联和);女四,长适山邑大皋埠王秉玉子,次适扬州府候选知县章廷仓子。”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四十》:“铭四十公讳念慈,字思庭……子慧生在京依三伯(陈叔慈)习吏事……”
引证乙:
《邻鹤斋诗稿》第二册《近况兄弟相同,偶成二律,书家信后,寄三家仲》诗中夹注“驼峰之与吴淞难分轩轾”。
《中枢备览(道光四年夏)》、《爵秩全览(道光六年秋)》、《大清缙绅全书(道光十年冬)》、《大清搢绅全书(道光十一年)辛卯冬季荣觐堂梓)》:“(江苏上海县)吴松巡检陈丙安,浙江山阴人,吏员,(道光)元年六月题(七月补、七月题)。”
《大清搢绅全书(道光十三年)癸巳夏季荣觐堂梓)》:“(江苏上海县)吴松巡检惠玉麟,陕西长安人,吏员,(道光)十二年十月选。”
《同治上海县志·卷十三》:“吴松司巡检:陈丙安,山阴人,(道光)十三年任;惠玉麟,西安府人,(道光)十四年任。”
注解:
兄在吴淞,弟在驼峰,同履巡检之任,故谓之“近况兄弟相同”。
道光“元年六月题(七月补)”至“十二年十月”计其任期十二年余三月。
《同治上海县志·卷十三》记载陈叔慈任职年份有误。
四兄陈念慈(1757—1809),字思庭。尝为岑振祖家塾师。乾隆癸卯科(1783年)中举后,“屡赴礼闱不得志”。家贫而游幕赣粤。“所著诗文稿盈尺”,临终遗命“纳诸棺中作枕”。
引证甲: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四十》:“铭四十公讳念慈,字思庭,壆二十三公四子。乾隆癸卯科举人。家学渊源,幼颖悟,英年掇高科,乡邦均以伟器期之而屡赴礼闱不得志。家贫,幕游豫章间,以韵语动一时名俊。若《酬同年菊人》云:‘功名无分逢杨意,婚嫁何时毕向平。’《简金藕船》云:‘觅句共商皆草稿,关心同拆是家书。’其二云:‘鬓眉各现苍虬色,谐笑尤存赤子心。’《登妙高峰》云:‘乱云似马蜂难数,空翠如波野欲流。’又云:‘蛟宫无水灵难化,滕阁逢时笔有神。’《坐雨书怀》云:‘孤鹊失依难择木,困驹无遇独嘶盐。’皆其可称者也。晚遘疾,自粤南旋里,依其婿楼清源。家子慧生在京依三伯习吏事,得书函归,归未几,公遂卒焉。生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六月初五日寅时。配太学生杨村郭耀光之次女,女一,适太学生同里楼照林公次子。继配奉天府司狱司山邑水沟营朱思敬公长女,子一,泰四十四(慧生)。”
注解:
同年菊人,指同科举人孙元音(平溪孙氏),或是杨之昂(南屏杨氏)。《光绪诸暨县志》卷二十五《科第表·举人》:“(乾隆)四十八年癸卯正科,孙元音、陈念慈、杨之昂。”或见《国朝两浙科名录·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
金藕船,生平不详,待考。
嘶盐,喻屈才不遇。
楼照林、楼清源父子,郭耀光、朱思敬等姻亲生平不详。
家子,当为“冢子”,意即长子。疑历次续修誊抄致误。
山邑,山阴县,今绍兴市。水沟营,今府山街道水沟营居委会。见《浙江省绍兴县地名志(1980年版)》。
引证乙:
岑振祖《延禄斋诗存》卷七《挽陈四思庭,用二十六载前<送思庭北上>韵(二首存一)》:
“凶问初疑昨竟真,雪炉灯火记相亲;
免为飘荡思归客,未作彷徨谒选人;
空有诗书堆满腹,幸从乡土结闲身;
许多旧约难回首,种就梅花冷过春。”
《二十一世会稽镜西公(岑振祖)年谱》:“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公三十岁。是年,陈思庭仍课家塾……闻陈思庭秋捷,寄诗以贺。既而思庭北上,舟过丹阳,赠诗话别……”
注解:
陈念慈之卒年,宗谱未记载。今据《二十一世会稽镜西公年谱》、《延禄斋诗存》推之,当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癸卯秋中举之后“既而北上”又“二十六载”。故谓之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
引证丙:
岑振祖《延禄斋诗存》卷七《再哭思庭》序:“探问思庭凶信已确,检阅昔年所寄翰札作挽诗(即同书同卷之《挽陈四思庭》)。才数日,晤令弟小鹤,知思庭所著诗文稿盈尺,临终时,谕其子秉和纳诸棺中作枕,秉和不敢违,竟无片纸收存。吁可悲也!复成两律。”诗:
“归卧空山骨早寒,故人有弟话悲酸;
八行书信千行泪,一尺诗文七尺棺。
入髓恨深随血化,枕头梦去觉心安;
怕留只句人间在,愧我相知未付看。”
同父异母兄,中山氏所出,幼殇;
同胞第五兄,早逝。殇、逝二者皆不知其名。
引证:
中山氏所出兄,见前“父陈法乾·己”。
岑振祖《延禄斋诗存》卷一《题陈四思庭斋壁》。
同书卷二《和陈四思庭见怀之作》。
同书卷九《客妇吟寄陈六小鹤幼慈客奉天》。
注解:
汤氏、中山氏之后,生母谢氏为继室。宗谱录谢氏所出同胞昆仲五人,陈念慈、陈幼慈兄弟年差十三岁。据岑振祖诗知其二人排行分别为四、六,则其间必有兄弟行五而早逝者。
姊一,适绍兴赵孔传。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壆二十三》:“壆二十三公讳法乾,改讳芝图,字月泉、号铁桥……女一,适会稽赵孔传……。”
《光绪诸暨县志》卷五十一、《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收录郭毓《陈月泉先生墓志铭》:“……女一人,适会稽赵良曾……。”
《邻鹤斋诗稿》第一册《己巳春留苏,侄秉和由绍来视,欲余归梓一游,余即买棹山阴,停装姊家》。
注解:
秉和,即陈念慈子陈慧生。《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泰四十四》:“泰四十四公讳慧生,字秉和,铭四十公长子。生乾隆己酉五月十七日未时。娶会稽太学生赵孔传公女,女一。”
陈幼慈之姊,即其侄陈慧生之姑母而复为侄之岳母。
妻俞氏。
子一,陈韵和。
引证:
《宅埠陈氏宗谱(同治版、2008年版)》之《世系传·铭又五十八》:“铭又五十八,讳幼慈、字继龙,壆二十三公(陈法乾)幼子,敕授登仕郎。生乾隆三十五年庚寅八月初七日戌时。配杭州府俞氏,子一,名韵和。居京都西河沿五斗斋路南。”
附录:陈法乾、陈幼慈父子与陈洪绶之族内关系
陈洪绶名列张岱《有明于越三不朽名贤图赞(108人)》,以其艺术成就之高、影响之深远,无疑是宅埠陈氏历史上名最昭著者。因而有述宅埠陈氏族人,常论及与陈洪绶族中关系,陈法乾概不例外。
蒋士铨《越州七诗人小传·陈法乾》、陶元藻《越画见闻·卷下·陈芝图》、徐道政《诸暨诗英·卷五·陈芝图》引商宝意语、王瞻民《越中历代画人传·卷上·陈芝图》、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五者皆谓陈法乾为陈洪绶族孙;
李灵年/杨忠《清人别集总目·中卷》谓陈法乾为陈洪绶裔孙;
陈炳荣《枫桥史志·十三教育》附《历代科第表·五清代》谓陈念慈为陈洪绶玄孙。如此,则陈法乾为陈洪绶曾孙?
据陈氏家谱,宅埠陈氏以第六世行辈“福”字分房,故其族房派至今仍称“福二房”、“福八房”、“福十房”等。福八房丁口繁盛,再细析以房支派。据宗谱《世系图》、《世系传》,陈法乾为宅埠陈氏十九世,属福二房;陈洪绶为十六世,属福八房礼十九公派维六房三房寅五十七公派(俗呼长道地)。故陈法乾为陈洪绶之同族远房曾孙辈人,可谓广义的族曾孙;陈念慈、陈幼慈昆仲为二十世,于陈洪绶可谓广义族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