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完《知识管理》后,意识到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以前一直使用印象笔记做个人知识管理,惊奇的发现这款软件竟然已经贯通了知识管理的三大重点:
1. 创新 - SECI 模型
2. 共享 -
3. 隐性知识显性化
我选择从知识创新角度出发,依据SECI模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分析印象笔记这款产品的设计。
一.SECI 概述
二.印象笔记中SECI的体现
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专家)隐性知识 ---> (零散的)显性知识
比如一位专家在具体的工作中,通过反复试错获得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发现了处理某一类特定问题的好办法,这时隐性知识就产生了,专家想要把这个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会选择发期刊、做PPT、讲解视频等方式,这时隐性知识转化为文字,知识外化的过程就完成了。
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价值、平台的传播效率是关键,重要的是能把新知识传播出去。
知识外化阶段代表产品:知网/ 博客 / 视频平台
印象笔记中有群共享功能,但传播覆盖面非常狭窄,相比为知笔记可以生成公开阅读链接功能,印象笔记在知识外化方面有待改善。
组合化(combination):(零散的)显性知识 ---> (系统的)显性知识
组合化是印象笔记最强大的功能了。印象笔记通过笔记本、标签、笔记内链接实现对零散知识的整理分类归纳,搭建成体系的技能树。
这一过程中,对显性知识的组合的灵活度是关键,“灵活”意味着在显性知识间不受限制的建立联系,修改联系。
知识管理组合化阶段的代表产品:wiki / gitbook / 笔记类软件 / 出版社
印象笔记通过笔记本组--笔记本 这样二层包容关系,虽然限制了笔记本层级(据说是为了给复杂笔记本结构做减法,改善用户体验),但仍然可以通过标签功能实现多层笔记本,而笔记内链接功能也灵活的实现了显性知识的连接。
总的来说,印象笔记在知识管理中最出色的功能就是组合化了。
内隐化(internalization):(系统的)显性知识 ---> (新手)的隐性知识
通过系统的培训,在短时间内了解该领域并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工作。
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课程设计要符合学习认知的规律,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知识管理内隐化阶段的代表产品:现实学校/ 培训机构 / 慕课
目前印象笔记中没有内隐化阶段的功能。
社会化(socialization):(专家)的隐性知识 ---> (新手)的隐性知识
比如一个人经历过组合化和内隐化阶段后,就掌握了该领域的主要知识,但是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看书上课就能学会的,一些经验丰富的员工的隐性知识也无法显性化出来,需要学习者具体的交谈/观看/模仿,所以新手需要加入很多专业社区,经常观察领域专家的做法,并与同行交流,建立起支撑自己工作的职业咨询网络。这个交流模仿传递经验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社会化过程。
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专业社区的质量和沟通的质量。
知识管理社会化阶段的代表产品:github / stackoverflow / 技术峰会沙龙
印象笔记社区曾经举办过关于个人管理等方面的沙龙,但主题内容较少,受众也较窄。
三.我的总结
知识的产生、传播、创新的过程在实际中更加复杂,通过SECI 模型去理解知识流传的整个过程对个人知识管理很有启发,帮助个人在实践中判断对知识的掌握到了哪一个阶段,以及怎样循序渐进到下一个阶段,最后将知识输出为价值。结合我对知识管理的梳理和个人的经历,我得到一些结论:
1. 知识只有转变成个人的知识、技能、态度、信仰,并且能够提升个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提供判断或决策时,这些知识才产生价值。在知识付费的时代,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需要判断知识对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跟风。
2. 不把知识的收集当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掌握的显性知识,将显性知识转为个人的隐性知识(经验、直觉、信仰等)。
3. 以兴趣为导向尽情去了解我想要了解的知识。不给自己设限,坚信所有道理都可以被人脑理解。
四.参考
野中郁郎的SECI模型:https://wiki.mbalib.com/wiki/%E9%87%8E%E4%B8%AD%E9%83%81%E6%AC%A1%E9%83%8E%E7%9A%84SECI%E6%A8%A1%E5%9E%8B
从SECI模型看知识服务:https://www.jianshu.com/p/a662e9dc127c?utm_campaign=maleskine&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seo_notes&utm_source=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