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兵败垓下,却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果真如此吗?

读过《孙子兵法》之后,再看项羽之败,则要在《地形》篇中的兵之六败(走、北、弛、陷、崩、乱)上找原因。

项羽不好读书,又不好剑,而喜学“万人敌”。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而且志向不凡——“彼可取而代也。”,可以说有大将之才。

在陈胜死后,他成为反秦武装的主要领袖。在楚汉争霸的前期,他曾一度处于优势,直到鸿门宴时可以说优势都在项羽这边。然而,他却因他所拥立的楚怀王熊心命令他遵守“先入关中者王”的前约而怨恨在心,以致佯尊其为义帝而暗中令英布弑杀之。后来,因为分封诸侯不均的矛盾问题,导致田荣、陈余、英布等人纷纷举兵反楚,终被围困垓下、自刎而死,不禁令人唏嘘!!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率领士卒破釜沉舟、力克秦兵。其他的诸侯军却作壁上观,他和他的将士们仍以一当十,最终战胜了秦军,项羽一战成名,“诸侯皆属焉”。由此可见,他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孙子在本篇中说,“知彼知己”就能有胜而无危;“知天知地”,胜利就会了无穷尽。就项羽而言,“知天知地”不好说,“知彼知己”则未见得。从汉军通过制造“四面楚歌”的假象来瓦解项羽及其部队的斗志来看,刘邦是了解项羽的。从项羽以刘邦之父来要挟刘邦投降则可看出他并不了解刘邦。

再者,他在作战过程中恃力自负、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都是常有的。“六败”中有“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他的脾气不好,又经常刚愎自用,“赋性刚愎、耻受人言”就是他的致命缺点,所以陈平离他而去,范增屡谏不听,终于他败下阵来。他以在乌江自刎而死谢幕,莫不是这个英雄最好的结局。

为将者若只知战胜攻伐,而不知人心向背,焉能不败?因此,他的失败是为将之过,又何必怨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